不支持Flash
|
|
|
廣東開平碉樓戴上世界桂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02:55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鄒錫蘭 ★梁恒健/廣東報道 北京時間6月28日上午8點35分,從新西蘭基督城傳來消息,在此地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廣東的開平碉樓與村落順利通過表決,成為中國第35處世界文化遺產,這也是廣東省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絕無僅有的“碉樓” 在開平市三門里、自力村、馬降龍、錦江里4個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點,記者看到,碉樓的樓身高大,多為四五層,其中標準層為二至三層。墻體的結構,有鋼筋混凝土的,也有用混凝土包青磚建成,門、窗皆為較厚鐵板所造。 據介紹,開平碉樓多興建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主要用作防澇防匪,反映了僑鄉人民保家衛國的一段歷史,在鼎盛時期達3000多座,現存1833座,被譽為“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館”。 “開平市內,碉樓星羅棋布,多者一村十幾座,少者一村二三座,從塘口到蜆岡、赤水,縱橫數十公里連綿不斷,蔚為大觀。”6月14日,開平市委常委、市“申遺”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黃繼燁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開平市人民政府登記在冊的碉樓有1833座,但實際數量遠遠要超過這個數字。目前,開平市在發展鎮級經濟的“三大戰役”中,‘碉樓’申遺首當其沖。”黃繼燁說。 8年“闖關”之路 開平市委書記趙瑞彰說:“開平碉樓申遺歷經8年,得到國務院、廣東省、江門市等各級的大力支持,開平內外鄉親更是緊密團結,全力以赴。而今,終于實現了心愿。申遺成功,尤其是團結開拓的申遺精神,激勵著我們做好各項的工作。” 據悉,分布68個國家和地區75萬人的開平籍華僑積極以行動支持“開平碉樓與村落”申遺,捐款過千萬元,充分保證了此次申遺的資金來源。 據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曾兩次親赴開平考察該項目。2004年5月17日,張德江還親自向國務院有關領導寫信請求支持開平“申遺”項目。 2007年6月14日,開平市委書記趙瑞彰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開平碉樓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廣大華僑主動吸收外國文化并進行再創造的杰作,是華僑將國際建筑藝術大規模應用到中國鄉村的集中展示,也是世界移民史上罕見的中外文化交流結晶。” “在2000年之前,開平碉樓連縣一級的文物保護單位都不是,而如今卻一下子成為國寶級、世界級的文物,”對于開平碉樓8年來“申遺”路上的點點滴滴,開平市委常委、市“申遺”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黃繼燁頗為感慨。 在“申遺”的緊要關頭,他曾公開立下軍令狀:“萬一申報失敗,引咎辭職!” 嚴格保護碉樓周邊環境 開平市委書記趙瑞彰說:“開平申遺成功讓廣東有了世界影響力的文化景觀,以后請外賓來廣東除了可以參觀企業、城市、學校外,開平碉樓將會成為新的選擇,作為非常特殊的文化遺產,它將代表著廣東的文化內涵。” 目前,故宮、麗江等6處已被聯合國專家質疑保護不善,要求到會進行解釋。因此,申遺成功后,世界遺產如何保護、規劃,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五邑大學教授張國雄介紹,根據制定的保護規劃,在碉樓附近的核心區域內,工業項目基本不予以審批。緩沖區域內有污染的工業項目不予審批。核心區樓高不得超過3層,12米。而且規定每次進入碉樓的人不得超過30人。 不過,張國雄表示,因為游客眾多,開平碉樓又是開放型的景點,所以限人數這個規定遭遇了執行難問題。所以,現在開平打算多開放一些碉樓,分散游客人數。 對于碉樓日后的保護工作,負責該項工作的開平市碉樓辦公室主任譚偉強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從申遺一開始,政府不但親力親為,還撥出款項培訓、教育市民,普及保護碉樓知識。我相信在申遺之后,‘開平碉樓與村落’會得到越來越好的保護。”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