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山東城市群總體規劃發布 謀求中國經濟第三極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5日 10:26 21世紀經濟報道
北京報道 本報記者 李明三 7月4月上午,<山東半島城市群總體規劃>(下稱<規劃>)正式對外發布,開始進入貫徹執行階段。 主持編制<規劃>的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呂斌表示,“這是一個重要的區域性戰略規劃。” <規劃>給山東未來20年的經濟定位給出了三個關鍵詞:黃河流域經濟中心和龍頭帶動區域;與珠三角、長三角比肩的增長極之一;與京津唐、遼中南共同構筑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圈的領頭軍。 “這個戰略定位,是北大方面先提出來的,山東省政府接受了。”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馬傳棟對此的理解是,作為沿黃經濟帶龍頭的山東,將力追長三角和珠三角,成為中國經濟第三個增長極。 雙中心點軸布局 馬傳棟也是參與<規劃>編制的成員之一,他最早提出了“半島城市群”的概念。1999年,他給省委研究室建議,應加快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縮小與長三角、珠三角的差距。 緊接著,山東省發起了一場21世紀發展戰略大討論,并邀請北京大學進行<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的課題研究。這個課題在2003年通過了山東省政府和建設部的聯合論證,馬傳棟作為專家組成員參加了論證會。而編制<規劃>的目的,就是落實當初確定的發展戰略。 呂斌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開始<規劃>的編制。“規劃立題時觀點很明確,山東方面認為,山東與長三角、珠三角的差距,主要在發達地區,因此山東要做大,首先要從龍頭城市做起。” <規劃>所涵蓋的范圍北臨京津唐和遼東半島,南接長三角,面積近7.4萬平方公里,人口4244萬,包括濟南、青島、煙臺、淄博、威海、濰坊、東營、日照等8個地級市和計劃單列市,GDP總量占山東全省的2/3。 <規劃>提出三個核心城市節點發展:以青島、濟南為區域雙中心城市,煙臺為區域副中心,分別成為區域東、南、西部子區域的核心城市。在空間發展結構上以濟南-淄博-濰坊-青島、日照-青島--威海-煙臺兩條空間發展軸為主軸,以煙臺-龍口-萊州-濰坊和日照-五蓮-諸城-安丘-壽光-東營為次軸,形成區域內部密集分布的多條城市聚合帶和空間緊密聯系的濟南-淄博-濰坊-東營、青島-日照、煙臺-威海三個聯合城市區。 “山東半島是典型的點軸格局。”馬傳棟在解讀<規劃>時對記者說,這體現出山東經濟自成體系,是單獨的一極。 “山東半島城市群是全國大大小小近30個城市群中,不多的幾個條件成熟、發育良好的城市群之一。”呂將中國城市群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協調發展型,以珠三角為典型,各城市都很有活力,協同發展;第二是一體化發展型,以長三角為典型,城市區位分布、產業結構都很好,具備一體化趨勢;第三是競爭力培育型,以山東半島為典型,其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中心城市綜合實力不強,吸引力和拉動力不足。 山東欲自成一極 作為黃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規劃>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突出了山東在沿黃經濟帶的龍頭作用。 1988年,由山東牽頭的黃河經濟協作區在青島成立。目前,協作區已擴大到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黃河水利委員會等。 而國家“十一五”規劃將天津確定為中國北方經濟中心,經濟腹地囊括了包括沿黃經濟帶在內的“三北”地區和整個環渤海,山東成了夾在上海和天津南北兩大經濟中心之間的“獨立板塊”。 呂斌認為,“十一五”規劃將發展重點轉向天津,三大經濟體要強化一體化意識,但目前相互間聯系并不緊密。 而從山東經濟的對外聯系來看,呈現出明顯的橫向布局,沿黃河往西部縱深發展。目前,黃河經濟協作區在沿黃各省發改委都設有聯絡處,省際協作相對緊密。相比之下,山東與天津、江蘇等省市的南北向經濟聯系則較弱。 在山東省看來,黃河經濟帶目前已經是相對成型的經濟區域體系,只是缺少龍頭城市的帶動。山東的當務之急一是要培養出能引領黃河經濟帶起飛的中心龍頭城市,二是打通與沿黃省區的陸路連接。 <規劃>確立了青島在環黃海經濟圈經濟中心城市的地位,成為輻射、服務沿黃地區的龍頭城市;而在陸路交通方面,<規劃>提出了青太鐵路客運專線、青島至日照再到連云港的鐵路規劃、青銀高速、青蘭高速等建設規劃,并主張將膠濟鐵路西延至山西、陜西、寧夏,成為國家干線。 馬傳棟相信,山東正當日韓產業轉移和南方資本北上的交集點,<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將給山東經濟提供趕超契機。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