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李嘉誠看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 07:39 經濟參考報
記者 王悅欣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見證了這不平凡十年的香港著名企業家、長江實業集團主席李嘉誠,談及回歸,感慨良多。 香港回歸祖國,“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功,李嘉誠認為,10年來,這一構想在香港就體現為“中國主權”+“香港生活”,而中央政府“50年不變”的莊嚴承諾使得這兩種觀念10年來能在香港平穩過渡,并行不悖。 “萬變的社會 不變的承諾” 1940年就從廣東來到香港創業的李嘉誠對香港這片土地充滿深情。他說,“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先生以智慧和遠見,始創‘50年不變’的政策,使我們對香港的未來有持續無盡的希望”。 剛剛回歸祖國的香港,不久就遭遇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香港經濟曾連續幾年陷入低迷;2003年,剛剛有所起色的經濟又遭遇了非典疫情的侵襲,但風雨中的香港,始終有祖國的強大支持。10年來,中央政府相繼推出“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開放內地居民赴香港“自由行”、擴大在香港的人民幣業務·····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及香港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近幾年,香港經濟逐漸走出下降通道,全面復蘇。2006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增長6.8%,使過去3年平均每年增長達7.6%;2006年,香港零售總額較3年前增長23%;去年整體投資增長8%,連續4年加速增長,這也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大升幅。而為香港市民關注的失業率也創下新低,達到今年3月至5月的4.3%,創下九年來失業率最低。 “萬變的社會、不變的承諾”,回顧香港這10年來走過的道路,李嘉誠感慨地說,“香港不需要負擔國家任何支出,但中央無論在任何時候都盡力為香港的前途著想,香港人應該珍惜國家扶持的寶貴時刻。一定要為香港的前途仔細規劃。” “一國兩制”保證了香港經濟制度和港人生活方式的不變,消除了很多港人的擔憂”,李嘉誠認為,一個從民族利益出發的“一國兩制”方針,以及內地經濟的迅速發展是香港十年來得以平穩過渡的根本原因。 平均61%的資金投放在中國內地的項目 從中英聯合聲明簽署起,李嘉誠就一直積極參與香港回歸事務。香港回歸祖國后,李嘉誠對祖國發展和建設的支持更是不遺余力。 2005年10月,李嘉誠基金會捐款3000萬港元,資助內地防治 “我無論在香港及內地都不停地做醫療及教育方面的事,去幫助無助的人”,李嘉誠帶著他特有的笑容說:“任何對香港實際好、對普通大眾好的項目,我都會考慮”。目前,李嘉誠領導的長江實業集團及李嘉誠基金會合共捐資110億港元,其中,平均61%的資金投放在中國內地的項目,27%的資金投放在香港項目。 此外,李嘉誠的捐款還遍布全球。今年,李嘉誠通過基金會捐款200萬英鎊(約3136萬港元),資助牛津大學發展全球衛生計劃,在亞洲地區特別是在中國內地建立全球衛生科研網絡。該筆捐款將用于多個重要科研項目,包括資助牛津的專家在汕頭大學設立全球衛生教學計劃。 李嘉誠還捐款一億坡幣(約5億港元)給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主要用于栽培亞洲年輕領袖,為區內的發展貢獻。 1928年在廣東潮州出生的李嘉誠,童年為逃避戰亂與家人逃到香港。他的父親后來因病在香港去世。由于要負擔供養家人的重擔,李嘉誠不足15歲就被迫輟學,到一家貿易公司任職。每天工作16個小時。憑著努力、謹慎與追求卓越的精神,李嘉誠于1950年自行創立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最初經營塑膠制品,隨后,李嘉誠把這家公司發展成一家具有主導地位的香港物業公司,并于1972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此后,李嘉誠又通過收購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及香港電燈有限公司,大力拓展業務。 回歸十年,長江實業集團與香港經濟同進步,共發展。目前,李嘉誠在香港已擁有9間上市公司,其中,4間藍籌股公司,市值高達7810億港元,包括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及長江基建,占香港恒生指數兩成比重。 財富增長 內心寧靜 進入2000年以后,李嘉誠更以個人資產126億美元(983億港元)兩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今年,在《財富》雜志的全球富豪評選中,李嘉誠以230億美元(約1794)億港元),留守全球十大富豪榜,財富較去年增長42億美元。 身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的李嘉誠,領導著遍布全球55個國家的24萬名員工,雖已年逾古稀,但李嘉誠每次出現在媒體面前,都精神矍鑠,神采奕奕。他坦言,自己是快樂的,內心平靜。 在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之際,李嘉誠還給24萬名員工寫信,發表在和黃集團的內部刊物上,勉勵大家繼續“熱誠投入”。李嘉誠在信中說,成功的企業或社會最重要的承諾就是必需致力創造一個能者可受到賞識、各人有運用理性的勇氣及公平公正的大環境。我們要戒懼創意枯竭和意志不堅所帶來的社會歪風。 李嘉誠在信中認為,“和黃是一直沿用系統化實踐‘以思馭動’的企業,故,在全球均可進可退,有彈性地選擇前瞻性的科技和在合理有效的政策下投資和發展”。 李嘉誠深情地勉勵員工說,“你所付出的努力,不單是令我們成為一個環球企業,為百萬計的人提供經濟機會,更參與建立社會力量,推動教育、醫療及公益項目,為增強人力及文化資源,建立一個關懷的社會。這是我們永遠的追求。” 展望香港的未來,李嘉誠表示,內地經濟的騰飛與發展,為香港帶來很多的機遇,而香港未來的前途就在全香港人的手里。只要“有腦筋、不偏不倚”,就能解決香港未來面對的問題。 李嘉誠說,“最重要的是事在人為,但并非‘只講不做’,香港社會各階層包括從政、教育界人士,應實實在在做事及研究。” 1940年就到香港來的李嘉誠難掩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之情,他說,自己對香港有著深厚感情,“愛香港,是香港的一份子。”而他認為,要保持香港的繁榮,不能只靠投機,“而是努力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多做研究及創新工作,如有好的事業,應把自己的時間及資金好好經營現有的業務。” 李嘉誠 “我們成長于斯,對香港獨特無止的情感,為順為逆,始終未變”。李嘉誠以詩般典雅的語言表達著他的堅定,他對香港的摯愛,他對香港未來無限的希望。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