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鄭州戶改:大門敞開之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 10:02 21世紀經濟報道
鄭州報道 本報記者 葉建國 戶籍改革愈深入,社會保障的壓力愈大。 戶籍改革不僅是城鄉間資源的重新整合,也涉及諸多社會利益的再分配,交通、勞動、教育等其他部門的配套改革應并行推進。如果與之配套的就業、失業救濟、社會保險難以跟上,伴隨著城市化的到來,城市病卻接踵而至。 爭議在繼續,改革也在繼續。 苗瑞紅的市民夢一度遭遇尷尬。 因鄭州2003年推行的戶籍改革,她由農民正式轉為鄭州市市民。每個月可以領取的低保費用,對她來說是"雪中送炭"。 但去年6月份當地民政部門通知說,低保被取消了,理由是,苗瑞紅是2003年由農民轉為鄭州市民的,不符合享受國家有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 和苗瑞紅一樣,還有很多的市民正在體味著戶籍改革給他們帶來的悲喜。 2001年,鄭州戶籍改革破題,此后幾年戶籍新政不斷,目標直指消除二元的戶籍結構。這背后承載了這個1948年被撤縣改市、1954年被確立為省會城市的大城市夢想。 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龍同勝曾公開表示,政府有關部門也應建立更人性化的城市低保機制和實施辦法,讓苗瑞紅這樣的困難家庭都能受益。 隨著改革的深入,政府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成本支出面臨巨大挑戰。 戶籍新政 推進戶籍改革的城市有很多,但鄭州因其改革力度被媒體形容為中國戶籍改革的"先行者"。 破題始于2001年。 當年11月1日,鄭州市委、市政府發布了關于辦理鄭州市戶籍的七項新的政策,其要義基本可以被概括為"降低入戶門檻、吸引高層次人才"。 "新政"中從"親屬投靠、新生兒入戶、購房入戶、投資納稅入戶、工作入戶、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入戶、成建制遷入戶"7個方面作出了可以辦理鄭州市區戶口的規定。突破頗多,包括將原來規定的"必須在有鄭州戶口的直系親屬家里方能掛靠戶口"改為"非直系親屬"。 和當時全國其他降低入戶門檻的城市一樣,幾乎每家 但鄭州的戶籍改革并未止步于此。 2003年8月22日,鄭州市政府[2003]19號文件頒布,規定從當日起,鄭州將取消之前實行的"農業戶口"、"暫住戶口"、"小城鎮戶口"、"非農業戶口",實行"一元制"戶口管理模式,統稱為"鄭州居民戶口"。同時規定了更加寬泛的入戶政策,其中包括"凡與我市企事業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并交納社會統籌金的人員,可辦理遷鄭戶口"。 這樣一來,就意味著鄭州市的入戶政策已經完全放開。一年以后,鄭州市新增入戶人口15萬。 2005年底,河南省再次推行新的戶籍政策,規定"凡是有穩定住所,包括購房和協議租房的外來進城從業人員申請遷入戶口,居住地派出所要為其辦理入戶手續,其配偶和子女也可一并遷入"。 這項政策的發布后,在網絡上曾經流傳:在鄭州租房就能能落戶。 鄭州被輿論認為是戶籍改革的樣本。而這個樣本,與這個城市的過去、現實及未來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大城夢想 鄭州,京廣和隴海鐵路在此交匯,形成了中國鐵路交通的天然樞紐。 1948年10月22日,鄭州市正式建立,當時的人口十幾萬,到上世紀80年代有50多萬人,到上世紀90年代超過100萬人。 進入新世紀后,擴大城市規模,被寄以提升區域 2005年12月,根據<河南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城鎮化快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鄭州被賦予的發展目標是,到"十一五"末,鄭州市區人口規模爭取超過400萬;按照1998年國務院批復的<鄭州城市總體規劃(1995年至2010年)>,鄭州市區人口發展長遠目標為500萬—600萬。而在2001年,鄭州市區的人口僅為200萬。 河南省社會科學人口學專家劉俊哲分析:"人口是衡量城市規模的最基本標志,所以,鄭州城市規模增加的最直接辦法就是放開戶籍制度。" 在2001年11月推行的戶籍新政中,其目的就被當地政府稱為 "擴大城市規模,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化進程,提升鄭州城市品位,成為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 而伴隨2003年底的那次戶籍改革,"鄭州作出了一個重大的發展決定——建設鄭東新區。"劉俊哲說。按照規劃,要在5-10年間,建設一個"新鄭州",在規定的時間內,鄭東新區入住人口不得少于20萬。 "鄭東新區的面積與鄭州老城差不多,人從哪里來?只有從外地遷來。鄭州戶籍的再次放開與此有關系。" 人口數量的膨脹并不足以代表城市規模的真正擴張,城市規模背后更多體現了對經濟發展的需求,而戶籍改革也被當作了帶動招商引資和拉動地方經濟的手段和載體。 在2001年的鄭州"戶籍新政"中規定,"外地公民在鄭州市市區購買房屋 ,建筑面積達56平方米以上的,其本人和直系親屬準予遷入2人;達90平方米以上的 可遷入3人;達120平方米以上的可遷入4人,達150平方米以上的可遷入5人"。 投資也不例外。"連續經營3年以上,每年納稅 金額達到3萬元以上的,或一年納稅達到10萬元以上的,本人和與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親 屬戶口可遷入鄭州市;外商投資企業按其實際投入外資額,每10萬美元可遷入1人"。 2004年以來,鄭州普通住房價格上漲一直較快,三年來的年均漲幅達到12.5%。而首要原因就是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需求旺盛導致市場供不應求"。 改革之后 2004年8月20日,鄭州市公安局規范戶籍辦理程序的通知,令"戶籍新政"突然"叫停",理由是:人口的迅速增加致使城市交通擁擠,教育資源急劇緊張,社會保障部門壓力增大,治安和刑事案件發案數量增加,城市治安壓力加大,人口增加后患病人員增加將給醫療行業帶來壓力等等。 當時的統計數據顯示,戶籍改革兩年后,鄭州公交IC卡的辦理數量已達80萬張,遠遠超出了預期的20萬張。 而教育資源也急劇緊張。2004年秋季開學,鄭州市區出現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入學高峰,同時出現的是嚴重的新生"爆棚"現象。自2000年至2004年,鄭州市教育基本建設已完工項目和在建項目已欠債7億元,"透支"到了2008年。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2001年戶籍新政以后,鄭州市區每年增長的人口也不超過15萬,按照這樣的速度,要完成國務院批準規劃中到2010年人口達到500到600萬的規模,缺口依然很大。 2006年9月,鄭州市恢復暫住證制度,意在規范外來流動人口。 對此,有專家表示,"并不讓人感覺出乎意料","如果城市化水平明顯超過城市工業化水平,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之后無法實現相應的職業轉換,與之配套的就業、失業救濟、社會保險等社會保障建設也難以跟上,結果是城市化的甜頭尚未嘗到,城市病便會接踵而至"。 根據鄭州市有關部門提出的規劃,對2010年以及2020年的鄭州市區人口規模做出了明確的規劃,但相關人士呼吁,在規劃設計中,應有對有關城市容納能力的進一步調查分析,比如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資源能否同期應對新增人口等。 6月24日,河南省鄭州市政府公布了新的<鄭州市市區暫住人口登記辦法>,決定自今年8月1日起,暫住證改名為居住證,外來人口來鄭州暫住需要辦理居住證。 "不發居住證,我們就無法了解鄭州市究竟有多少外來務工人員,影響了政府提供有關上學、住房以及就業等服務。"鄭州市公安局副局長張戰軍說。此外,公安部門強調,還打算出臺一系列惠及暫住人口的政策,切實解決歧視暫住人口、侵害暫住人口合法權益的問題。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