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霧霾再引關注 能源體制或迎改革
什么才是霧霾的罪魁禍首
陳學明
中國的霧霾已經到了談霾色變、人人自危的程度。為什么我們在消除生態危機方面如此舉步維艱?
無論是馬克思主義和其他優秀思想資源,還是在我們面前發生的客觀事實都清清楚楚地顯現出,造成生態危機,帶來嚴重霧霾的不是別的,正是資本邏輯。資本邏輯的無限展開使我們陷入如此的災難之中。資本邏輯與生態的這種對立是由資本的本性決定的。資本不是一般的物,而是一種社會存在物。自從它來到人間,特別是當它成為現代性的本質范疇,成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建制以后,它對人類,對自然界就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它的第一個屬性就是“效用”原則,即把一切變成“有用的東西”。正是這一屬性使自然界失去“感性的光輝”,變成僅僅是有用的某種體現者而已。自然界原有的神圣性、敬畏感在資本面前喪失殆盡。
資本的第二個屬性就是“增殖”原則。資本就如癌細胞,它自身就蘊含著源源不絕。正是這一屬性,它對自然界的利用和征服沒有限度,只要資本邏輯還占有統治地位,它就必然要為著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而生產,與此相應,也就要最大限度地向自然界“索取”。這就是說,當遍布華北大[微博]地和整個中國的企業都是受資本邏輯所支配,都是在為交換價值而不是為使用價值而生產,都是把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作為企業存在宗旨之時,那么,在華北大地和整個中國上空的霧霾是不會消除的,而且還會越演越烈。
既然資本邏輯是造成生態危機、霧霾的主因,那么我們應當自然地得出結論:消除霧霾就應當在正確對待和利用資本上下功夫。但令人不解和痛惜的是,現在不斷有人給中國消除霧霾開出的“藥方”是進一步推進資本化,即讓一切資源、能源進入市場變成用來交易、掙錢的資本。與此相應,他們認為國有企業的壟斷帶來了霧霾,主張打破壟斷,讓中國涌現出無數個私人企業進行自由競爭,以此緩解甚至消除霧霾。這在某種意義上是在進一步強化霧霾的“發動源”。
企業不管多少與大小,只要它們奉行資本邏輯,都會與生態相沖突。打破能源壟斷,聽起來激動人心,但很可能帶來更嚴重的霧霾。可以說,國企更有可能在消除霧霾上有所作為,因為它們按其性質是屬于“全體人民”的,它更有條件和責任“跳出”資本邏輯。國企現在在這方面做得不好,不等于它就沒有這一“先天優越性”。
當我們把生態危機、霧霾與資本邏輯聯系在一起,一定會有人駁斥說,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奉行資本邏輯,但它們的霧霾沒有我們嚴重。需要指出,其一,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態現狀必須作出正確評估,它們在霧霾等方面可能沒有我們嚴重,但它們同樣面臨日益加劇的生態問題,例如溫室效應、氣候變化;其二,它們在治理霧霾等方面確實卓有成效,但須知它們靠的是政府制訂的一系列法令,而這些法令的推出顯然是基于公民的共同利益,這不能用來證明是資本化的結果;其三,它們把許多污染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我們提出通過正確對待和利用資本來消除霧霾,是不是就主張當今就完全廢除資本邏輯?不是。我們清楚地知道,人的目標是多元的,當今中國人民既有消除霧霾、保護生態環境的指向,同時又有發展經濟、增加物質財富的目標。前者要求我們限制甚至消滅資本邏輯,而后者又迫使我們利用甚至發展資本邏輯。這就使我們陷于兩難境地。如果一味地限制資本邏輯,我們就會回到“老路”上去,而倘若只是執著地利用資本邏輯,我們則會拐入“邪路”。既不回到“老路”又不走“邪路”的中國道路,就是要走出這種“兩難境地”,開辟出既能保護生態環境、免受霧霾之苦,又能發展經濟、創造出豐富的物質生活資料的“新路”。這就是中國道路的艱難與可貴之處。這條“新路”目前在世界上沒有現成的,但我們中國人民應當有信心把它開創出來。這將是對人類文明的莫大貢獻。▲(作者是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歡迎關注新浪財經能源頻道官方微信“能見派”(微信號nengjianpai),閱讀更多精彩文章。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能見派,關注高端與前沿,描繪美好能源未來。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