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協副主席陳章良:我國農業走出去要學日本韓國
農業走出去的機遇
一提中國企業走出去,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工業、金融、貿易等領域,對于中國農業企業的走出去關注不多。其實,農業走出去是急需的,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善于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適當增加進口和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把握好進口規模和節奏。
中國科協副主席、廣西壯族自治區原副主席 陳章良
中國每年需要大量的糧食進口
10年來我國農業生產實現了10連增,今年有可能實現11連增。但在這背后有一個問題就是實際上五六年前,中國糧食已經開始大規模進口,這個數據很少人注意。2012年,中國所有的主要農產品,幾乎都要進口,當年水稻進口了230萬噸,小麥進口了360萬噸,玉米進口了540萬噸,大豆進口了5800萬噸。
2013年中國糧食進口繼續高速增長,而且今年增長的速度更快。以大豆進口為例,前年是5800萬噸,去年是6300萬噸,今年大豆到現在為止,進口的大豆超過7000萬噸,中國只生產1200萬噸。這組數據說明,中國是13億人口,是需要世界糧食的,可是世界糧食也不多,比如大豆,中國已經把世界市場上流通的70%到80%的大豆都買了。中國一買,人家價格就上去了。
從現在再往后看,農產品要維持中國13億、14億,有可能到14.5億人的生活,今后幾乎每年都要大量進口糧食,連水稻都要進口。
農業企業走出去的優勢和困難
所以需要我們的農業企業走出去,一是因為數量不夠,二是因為價格因素。到現在為止,走出去的農業企業沒有像別的企業走出去那么多,但是機會擺在那里,比如說現在走出去幾個企業,一個是中糧集團走出去跟美國企業合作養豬,再把豬肉進口到中國,到法國去合作葡萄酒,到智利去合作生產葡萄酒,到澳大利亞去合作生產甘蔗,白糖。第二個是黑龍江農墾,在俄羅斯邊境合作,現在有差不多過16億斤的糧食生產,在那里布局,這樣非常好。
還有我自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當副主席的時候親自操作的案例,由于國家木薯淀粉嚴重不夠,現在通過玉米做淀粉不夠,想用木薯做淀粉,因為火腿腸等等需要淀粉,廣西木薯淀粉全國生產最多但也還不夠。于是我去了柬埔寨、越南考察,向鄰近的幾個國家走出去,想辦法在他們那里種他們的木薯,生產淀粉,運回來。沒想到這個事情特別好,我在廣西租一畝地,一年大約750元,好的地大約一年1150元,到柬埔寨一畝地大概一年50元左右。而且我們的地貧瘠得一塌糊涂,廣西的地沒水又沒肥,到柬埔寨湄公河沿岸,種甘蔗根本不施肥,因為土地本來很肥,我們一畝地產5噸淀粉,一到柬埔寨,一畝地起碼產8噸,多的時候一畝地能生產10噸、11噸,我覺得非常好,那里有上百萬畝的地可以拿。因為那邊地特別多,可以做,首先成功的是在越南,現在已經生產了,我們在越南投了一個億左右建了木薯廠,今年就可以生產。
但要說明,走出去有優勢,也有困難。比如說柬埔寨的例子,地很便宜,但是緊接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困難第一個就是沒有勞動力,必須用他們的人,我們的農民不能過去,他們只要我們的技術人員,用他們的農民是必須的,但是把他們組織起來耕作很難。我們有的企業一看到當地農民頭就大,語言又不通,今天來了,明天又不來,農民來是一天一天算錢,不是一個月算一次工資,每天上午來了,下午走了,趕快付2.5美金一天,然后明天又不來,后天又來了,這個事情很難管理,我們企業就說不要來了,但一不要了,人家就不要我們做了。所以農業對外走出去,的確缺非常多的國際性人才,幾乎沒幾個人太懂外國的農業情況,所以走出去會比較苦,但是隨著國際化程度高了,我相信應該會變得更好。
第二是機械化的困難,我們需要在那里建大型的拖拉機廠,那邊跟不上,這塊配套不起來。
第三個,經費跟不上,我們沒有那么多錢能夠征下幾百萬畝的土地,沒有這個資金,銀行貸款這塊沒有很暢通,這是我在廣西操作農業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我特別希望企業家能夠認真考慮這個領域(農業)的投資。
另外農業走出去最大的困難就是信息的流通,東道國對農業的保護政策,比如在澳大利亞生產白糖,白糖能不能運回中國,我們自己生產的東西回不來,這個東西怎么處理,很多東西需要大家努力,但是我覺得走出去能夠幫助我們整個國家糧食安全。
中國企業走出去受到歧視或者受到壓力,這是很正常的,大家都能理解,即使外國企業在我們中國投資的時候,做得比我們還好,我們自己也會有埋怨的聲音。我們到外國去生產,更是明顯,比如說大豆,我們自己只生產1200萬噸,今年要從國外進口7000萬噸。大家都知道美國、巴西、阿根廷有上百萬農民是靠種大豆生活,是靠中國買他們的大豆活著,如果我們不買他們大豆的話,對他們農民來說就有很大的問題。所以一個好的企業家怎么能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比如種大豆,我們是要進口到我們中國來,這是對的。但是能不能把當地的農民帶動起來,包括讓他們富起來,市場大家共同分享,這點中國企業家還是很聰明的,在國外還是非常小心地處理一些關系。
學習日本、韓國經驗
農業走出去的經驗,有兩個國家一定要學習。一個是日本,日本它本身的農業(耕地)不夠,所以它的企業走出去投資了那么多國家去種田,然后把產品進口到日本。第二個國家是韓國,韓國的農業走出去,一是政府有政策,二是企業有貸款,三是東道國的信息非常暢通。而我們現在農業已經走出去的幾個企業非常好,比如說在巴西、阿根廷有大面積的土地,巴西土地一畝地折合成人民幣也就是50元到60元左右,還有阿根廷、俄羅斯、澳大利亞、新西蘭,另外我們周邊的這幾個國家,再加上非洲的幾個國家,我覺得機會有,但是怎么能夠有很好的政策,銀行的系統怎么能夠跟得上值得考慮。
我們在國外生產產品,比如說在澳大利亞,我們生產一噸糖,從澳大利亞運到中國的港口,一噸現在是3750塊錢,可是在中國生產一噸糖成本5200塊錢,差距就有這么大,所有的農產品都差不多,我們的價格比國際價格高出三分之一,幾乎所有的主要農產品都比人家貴,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到豬肉、羊肉、牛肉,到油,都比人家貴,這樣的話,從農業角度看,國家的走出去戰略有很大的需求,非常重要,機會就在那里,我們需要去把握這個機會。
(摘自陳章良在“首屆中國企業國際化論壇”上的發言,稿件未經本人審核,標題為編者后加)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