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國企改革舉措:特大國企或先改組為國資投資公司
國企改革大方案或明年出臺
重點是啟動分類監管、培養產融結合大財團、鼓勵大企業控股銀行
□記者 張彬 楊燁 方家喜 北京報道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國資委等相關部門正在緊鑼密鼓地就下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相關工作進行規劃和部署。其中,國資委牽頭制定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目前正在進行完善和調整,有望明年初出臺。
“明年初國務院會召開一個專門會議,屆時會對下一步國有企業改革具體內容進行討論,如果順利的話會議召開后(相關政策)就能出臺。”上述權威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他表示,內容將包括下一步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伴隨著文件的出臺,明年將是國企改革最重要的一年,包含國企分類監管、股權激勵、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國資等重點內容的改革將拉開大幕。
他告訴記者,即將出臺的總體方案中,首先將會把國有企業分成壟斷性國企和競爭性國企。國資委監管將更具針對性,自然壟斷行業下一步改革重點是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與此同時,國資委會在績效考核、企業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其中也包括市場化聘用制度、薪酬、員工持股等熱點問題的改革。
參與總體方案起草的有關專家告訴記者,從國資委監管角度看,頂層設計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國企分類監管的問題。正是由于國企分類模糊,才導致分類監管和考核難以落實到位。據參與征求意見的有關人士介紹,明確國資分類監管思路可能成為該方案中的重要內容。
據透露,根據目前方案,監管部門將按照功能將現有國企劃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純公益類企業,包括軍工、糧鹽等國企,它們的主要目的是服務社會;第二類是純市場類企業,包括汽車、電子等國企,它們的主要目的是盈利;介于這二者之間又可分為兩類,一類以公益為主、市場為輔,如石油、電信等企業,另一類則是以市場為主、公益為輔。
記者從多個渠道了解到,下一步國資委將重點推進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釋放企業活力,提高中國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包括鋼鐵、有色、造船等傳統工業行業都面臨著產能過剩和低利潤的困局,如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無疑是下一步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權威研究部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最核心的就是通過有效的“產融結合”的方式來促進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要讓產業資本來“控股”金融資本,同時實現國家戰略產業的布局。據記者了解,從管資產的角度出發,國資委將成立一批投資運營主體,培育一批產業資本、金融資本結合的財團,在不同的領域,通過它們促進實體經濟的轉型。
“我國走出去的企業并不具備競爭優勢,它們在國內的貸款利率是7%,國外企業的是1%至2%,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就是通過產融結合的模式,未來是產業資本控股金融資本。未來具有優勢的大企業控股銀行,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做了。”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采訪中了解到,下一步國企改革中,在構建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方面,國資委對于企業的績效評價、央企負責人的聘任標準和薪酬管理等都將有所改革,其中市場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業內人士指出,國資委對競爭性國企董事會的績效評價,將以資本權益的增值性和資本資產的流動性指標為重點,以資本回報率、稅后凈利潤等盈利性指標為主,可能不會直接采用經營性的績效指標。按照資本收益原則,企業經營管理者應強化股東收益、投資回報和價值最大化的理念,并以此實行“優勝劣汰”的機制,增強國企盈利能力,形成公平市場競爭。
此外,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日前在一次會議中表示,國資委下一步要認真研究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的政策措施,根據放寬市場準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改革要求,推動企業在改制上市、兼并重組、項目投資等方面,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和戰略投資者,全面推進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要根據企業產權結構和組織形式的變化,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進規范的董事會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加快形成適應市場競爭要求的企業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黃淑和說。他特別指出,要研究界定監管企業的功能定位,深入探索分類監管的途徑和方式,提高國有資產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激發國有企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