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劉鶴研究全球大危機: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是前兆

2013年10月10日 11:13  金羊網-新快報 
圖為劉鶴。(圖片來源:新快報) 圖為劉鶴。(圖片來源:新快報)

  編者按:《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是劉鶴負責的一項重要課題研究報告之總結。文章從歷史大視角考察了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和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以粗線條勾畫了兩次危機大背景與表征的異同,做出了一些頗有見地、值得重視的觀察與評論,并針對中國具體情況提出了三點很有價值的政策思考與建議。本版特此轉載。

  本次危機爆發之后,我們一直在思考這次危機可能延續的時間、可能產生的深遠國際影響和我們的對策。從2010年起,我們開始啟動對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和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比較研究,邀請了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參加,這些單位都完成了十分出色的分報告,本文是此項研究的總報告。

  通過比較研究,關于兩次危機的共同之處,我們側重于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進行歸納。初步得到10點結論,簡要描述如下:

  1.兩次危機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術革命發生之后。

  其警世意義在于,今后當重大的技術革命發生之后,不僅需要認識它的進步作用,抓住它帶來的機遇,同時也要充分意識到重大變革會隨之出現,充分估計震動性影響和挑戰。

  2 在危機爆發之前,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危機發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極其放任自流的經濟政策。

  在兩次繁榮期間,經濟的自由放任和企業家創新精神的發揚互為補充,推動著經濟的高增長,但也與后來危機的發生存在某種邏輯關系。

  3 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是危機的前兆。

  兩次危機發生前的另一個共同特點,是較少數的人占有較多的社會財富。這次危機最突出的表現是,生產資料名義所有權和實質支配權分離,權力集中到虛擬經濟領域極少數知識精英手中。

  4 在公共政策空間被擠壓得很小的情況下,發達國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義政策通常是危機的推手。

  技術變革和分配差距擴大造成的心理壓力,往往會引起社會公眾的不滿,在執政期內無力改變現狀和選票政治的推動下,政府傾向于更多地采取民粹主義政策宣示,安撫民心。

  民粹主義承諾改變了大眾的福利預期,加大了對政府的依賴,也放松了自己的奮斗決心,是效果極其負面的腐蝕劑。致命問題是,一旦大眾的福利預期得不到滿足,社會心理很快發生逆轉,并形成蔑視權威、拒絕變革和仇視成功者的強烈氛圍。與此同時,超出收入能力的過度財政負債和福利主義相應成為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在政府和民間相互影響,其破壞力在目前的歐債危機中得到充分體現。

  5 大眾的心理都處于極端的投機狀態,不斷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

  兩次危機前的產業神話和收入分配出現的巨大差距,往往導致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社會心理狀態出現變異。改變其社會地位的急切心情,使大眾都開始追求一夜暴富,人們寧愿相信各種投機奇跡,人類本性中的貪婪和健忘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沒有多少人可以經受泡沫產業的誘惑……正如加爾布雷思所描述的,當經濟處于過度繁榮狀態的時候,沒有人不相信泡沫會繼續膨脹,人們不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理性,而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相信盲目冒險的正確性。

  6 兩次危機都與貨幣政策相關聯。在兩次危機之前,最方便的手段是采取更為寬松的貨幣信貸政策。

  大蕭條前,泛濫的信貸政策引起了股市的泡沫和投機的狂熱;在這次危機前,美聯儲極其寬松的貨幣政策、金融放松監管和次級貸款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使得經濟泡沫惡性膨脹。

  7 危機爆發后,決策者總是面臨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經濟問題政治意識形態化的三大挑戰,市場力量不斷挑戰令人難以信服的政府政策,這使得危機形勢更為糟糕。

  在面對嚴重危機的時候,主要國家在應對政策上總犯同樣的錯誤,特別是應當采取行動的時候總會錯過時機,應當采取宏觀擴張政策的時候則采取緊縮政策,應當開放和進行國際合作的時候往往采取保護主義政策,應當壓縮社會福利、推動結構改革的時候卻步履艱難甚至反復和倒退。

  這些明顯的錯誤在事后看起來顯得可笑,但對當事人來說,實施正確的政策卻困難重重。這是因為,大危機在人的一生中往往僅會遇到一次,決策者缺乏經驗,又總是面臨民粹主義、狹隘的民族主義和經濟問題政治化這三座大山,政治家往往被短期民意綁架、被政治程序鎖定和不敢突破意識形態束縛,這幾乎是普遍的行為模式,這一點在最近的希臘危機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兩次危機中的市場力量從來都是高度政治化的力量。如果僅從經濟角度認識問題而忽視其政治屬性,就會犯重大的判斷性錯誤。

  8 危機的發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邏輯之前,不可輕言經濟復蘇。

  在經濟危機過程中,會發生很多意外事件,它們似乎是一些小概率事件,由運氣決定。但事實并非如此。經濟一旦從正常狀態轉入危機狀態,它就開始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循環。危機往往從經濟大幅跳水開始,由泡沫破裂走向失業率攀升,由經濟困境加重轉向社會矛盾激化,由經濟社會領域轉向政治領域乃至軍事領域。

  當前特別需要重視的是,在危機自我邏輯實現的過程中總會出現意外事件,一連串的失控和誤判也屢屢發生。目前,歐債危機正在深化,中東形勢很不確定,經濟、政治、社會、歷史、文化等方面的沖突相互交織,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本次危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9 危機只有發展到最困難的階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一解決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論創新。

  大蕭條后,世界在絕望中發生了凱恩斯革命。這次理論創新可能圍繞全球經濟最實質和困難的問題展開:世界出現的總需求萎縮和資本、技術與勞動力在全球宏觀配置失衡的局面,加上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陷入絕境,既帶來本國的社會政治問題,也快速向全球傳染,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尚無明確思路。

  10 危機具有強烈的再分配效應,它將導致大國實力的轉移和國際經濟秩序的重大變化。

  “基辛格定律”可能被再次驗證;粮裨谒拿洞笸饨弧芬粫虚_宗明義地指出,世界每隔百年會出現一個新的全球大國。這次危機發生后,全球發展的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二十國集團(G20)平臺產生,世界實力對比正在急劇變動,國際經濟秩序正在發生變化。從這個意義上看,危機不僅具有對生產力發展的破壞作用,也有積極的創新作用,更有強烈的再分配效應。

  劉鶴簡介

  1952年出生于北京。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

  2003年3月至2011年3月,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分管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發展方面工作。

  2001年至2003年,任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主管電子政務和國際合作。

  此前曾長期在國家計委工作,參與歷次國家五年計劃的制定工作,1998年至2001年負責國家信息中心工作。

  經濟學家論壇“中國經濟50人論壇”的發起者和主持人,也是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兼職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導師。

  在美國哈佛大學和SetonHall 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學習,并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獲得MPA學位。

  三點思考

  兩次危機的比較研究,使我們得到不少思想收獲,也受到很多啟示?紤]到我國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背景,在諸多可以選擇的政策建議中,這里主要想提出三點思考。

  1

  樹立底線思維方法,對危機可能出現的最壞場景做出預案

  比較研究的結論和目前歐債危機的加速惡化形勢告訴我們,必須樹立底線思維的思想方法,對危機態勢做最壞的準備,同時努力爭取較好的結果,既要應對突發性外部沖擊和震動,又要做好應對危機結構性變化的長期準備,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立于不敗之地。

  目前有兩個場景必須預防:一是危機升溫而產生的巨大外部震蕩;二是危機迫使一些國家轉嫁災難而走向變換形態的戰爭。雖然這兩個場景在近期出現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必須防患于未然。

  2

  把握我國戰略機遇期內涵的重大變化,謀求中國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

  比較研究的結論也可以告訴我們,我國所處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從經濟意義來說,在本次危機前,我國的戰略機遇主要表現為海外市場擴張和國際資本流入,我國抓住機遇一舉成為全球制造中心。本次危機發生后,全球進入了總需求不足和去杠桿化的漫長過程,我國的戰略機遇則主要表現為國內市場對全球經濟復蘇的巨大拉動作用和在發達國家呈現出的技術并購機會及基礎設施投資機會。我們應牢牢把握這些實質性變化,認真分析我國與大國經濟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所出現的巨大利益交集,明確提出解決全球增長困境問題的方案,在外部條件明朗化后穩步加以實施。

  3

  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抓好重大課題的務實超前研究

  比較研究的結論還告訴我們,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是我們應對外部巨大沖擊、實現我國和平崛起的根本之策。我們要借鑒歷史上大國崛起的經驗,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國際事件,切實集中力量、重點突出,扎扎實實地辦好自己的事。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建議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出發,對一些需要集中力量辦好的事進一步務實研究,尤其需要增強全球視野,提高定量化程度,使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

  (本文原刊于2012年10月1日出版的《比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 新聞習近平弟弟回顧習仲勛革命往事
  • 體育國足微博:習主席 為了祖國 我們會努力的
  • 娛樂曝小S虛假代言涉欺詐 恐由證人變被告
  • 財經北京神秘拋房客:“大戶”拋售十幾套房產
  • 科技水貨iPhone失賣點:或不能用中移動4G網
  • 博客李天一主辯律師:我為何不想參加二審
  • 讀書歷史上的狄仁杰:是神判并非神探
  • 教育學校集中銷毀高中生手機引爭議(圖)
  • 陶冬:新興市場必有一劫
  • 曹鳳岐: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新進展
  • 葉檀:你真有那么富嗎?
  • 徐斌:莫將地主當領主
  • 彥武:提名耶倫做美聯儲主席是致命錯
  • 孫立堅:上海自貿區金融發展空間多大
  • Kingsley:鷹派美聯儲首位女主席耶倫
  • 王小廣:別誤讀宏觀經濟數據
  • 張炎夏:上海自貿區到底砸了誰的飯碗
  • 羅毅:為什么中國絕不會有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