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張應昂 國有資本經營賺了2 0個億,卻按14個億的基數上繳利潤;專營權費收入上繳缺制度,審計發現8單位有2家從未上繳;政府投資項目按“應急項目建設”居然三年仍未完工……珠海市審計局近日發布2012年度市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結果公告,披露了各種審計問題。
應急項目三年仍未完工驗收
今年審計抽查的珠海市本級2011至2012年實施的10項應急工程項目中,有些項目至今未辦理完工驗收。如截至審計日,某項目動工已超過3年但仍未完工驗收。
“所謂應急項目,主要特點是‘急’,比如臺風要來前,檢查發現某段堤圍需要緊急加固,可以申請作為應急建設項目。”珠海市審計局總審計師蘇牧介紹說,應急項目由于事發突然、緊急,中間的一些環節可能省略,相應審核監督程序減少,“對于應急項目的申報要有一個約束機制,對于按照應急項目申報最終卻長時間未完工的項目,要啟動問責機制”。
國有企業交利潤缺乏調整
審計發現,企業上繳利潤預算未按實際利潤變化及時調整。市管企業上繳利潤預算是根據年度各企業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預算數按規定比例計算的,2012年度珠海市管13家企業年初利潤預算13.91億元,實際實現利潤20 .29億元,比年初預算數多6.38億元,但未進行調整。當年實際上繳利潤5 .58億元,占實際利潤的27.5%。
蘇牧介紹,珠海現有14家市屬國有企業。“這樣帶來的問題是,企業留存的利潤較多。多留存的利潤可能會用于企業擴大再生產,也有可能就此當作額外的利潤分發給企業的管理層和員工。”蘇牧認為,前者尚可理解,若是后者則會帶來不公,甚至可能帶來腐敗問題。
兩家專營單位從未繳專營權費
從2006年開始,珠海試對部分利用國有資源獲得收益的單位試行收取專營權費。所謂“專營權費”,是針對某些企事業單位利用國家的資源和權力取得收益所進行的收費,納入非稅管理。此次被審計的8家單位中,有兩家單位從未繳納營權費收入,但由于此類收入缺乏制度規范,財政部門無法實施強制措施;而專營權費收入也未納入預算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珠海,專營權費收入每年總額高達幾千萬元。
項目完工8年未納入固定資產管理
經審計抽查9個已完工并進行決算的項目,決算金額共計2.35億元,只有2個項目2302.48萬元計入固定資產。在對部分事業單位審計中也發現,有3個事業單位5個在建工程項目,涉及金額1 .78億元,固定資產已全部交付使用,但未進行工程竣工財務決算,也未列入單位固定資產。這些項目中有的固定資產實際使用已長達8年,個別資產已存在老化或未使用的閑置狀態。
蘇牧介紹,按照規定,項目竣工后應及時納入固定資產管理。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分為非經營性建設項目和經營性建設項目。若是經營性建設項目未及時納入固定資產管理,還可能帶來諸如腐敗等更加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