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6月28日消息(記者季蘇平 馮會玲 侯艷)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來自中國宏觀經濟部門的四位高級官員: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廖曉軍和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人民大會堂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做了報告。在審計報告中,一些地方政府負債率過高,過分依靠土地財政的現象最為引人關注。
在四份報告中,劉家義代表國務院作的關于2012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無疑是最吸引人的,并被坊間賦予"審計風暴"的美譽。來自重慶的劉家義,用他那濃濃鄉音娓娓道來,但反映的問題卻讓人心驚。一些地方政府正在被高昂的利率誘惑,通過信托和違規集資等方式進行融資。
劉家義:這些地方兩年間新舉借的債務中,采用上述方式融資2180.87億元(占16%),其中違規集資30.59億元,融資成本普遍高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且不易監管,蘊含新的風險隱患。
借的錢總是要還的,這是"金融江湖"的基本法則。劉家義的報告印證很多市場人士的擔憂,當下,部分地方的債務增長較快,在審計的省會城市中有一半負債率超過100%,最高達到189%。而為這些債務作擔保的正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土地收入。這也就無怪乎地方政府如此看重土地財政了。
劉家義:從償債看,4個省和17個省會城市本級政府債務余額中,有55%承諾以土地收入償還,但這些地方2012年需還本付息額已達其可支配土地收入的1.25倍。
最近一兩年是地方政府債務的集中償還期,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于是舉新債還舊債變得越來越流行起來。劉家義也表示,審計發現,部分地區借新債還舊債現象確實比較突出。
劉家義:公路等行業債務大量靠借新債還舊債。223家融資平臺公司2012年償債資金中,有54%來源于財政和舉借新債,有151家當期收入不足以償債。
地方政府舉債,賣地也是情非得已。審計署審計科研所副所長劉力云坦言,自從分稅制以后,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承擔的責任不成比例。沒有錢又要辦那么多事兒,自然要想辦法弄錢。
劉力云:讓地方政府承擔許多事務,就要給予他一定的財政供給,沒有錢他到哪里去完成這樣一些工作呢?那這個財從哪里來呢?一個是稅收,分稅制要改革,要給予地方取得資源,取得財政的一些渠道來源,F在稅收能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只占到20%多,這個其實是遠遠不夠的。
有一個術語可以概括地方政府的困難:"財權與事權不匹配"。這個問題困擾中國經濟不是一天兩天,甚至不是一年兩年。但是眼下想要解決,難度更大。今年以來,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增速乏力,其中,中央財政收入同比下降0.8%,要實現年初預算確定的中央財政收入目標,今年后幾個月收入平均增幅需要達到11.3%。在全國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中央政府向地方提供財政支持需要更加審慎。于是如何讓地方政府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也將成為下一步改革的重中之重。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代表國務院作關于2012年中央決算報告時坦言:初步分析,制約后幾個月財政收入增長的因素仍然較多,主要是工業增加值增長趨緩、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企業效益下滑,以及今年8月1日起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擴大到全國。因此,完成全年中央財政收入預算壓力很大。
過去幾年中,財政收入增幅超過經濟增速一直備受詬病,如今形勢發生逆轉,讓人不免擔憂。未來要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已經被數次在高層會議中提及。三公經費顯然是嚴格控制的重中之重,2012年中央行政單位三公經費支出合計74億元,比預算減少5個多億。
樓繼偉:主要是各個部門切實落實中央關于厲行節約的要求,大力壓縮"三公經費",以及因開展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專項治理工作,一些部門暫停公務用車購置,減少相關支出。
2013年三公經費在繼續收緊中。國務院提出本屆政府任期內,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不僅如此,在減輕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負擔的同時,各地還要全面清理各種不規范的稅費減免政策,堅決制止和糾正擅自出臺減免稅或"先征后返"等變相減免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