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27日電(記者 陳康亮)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盧鋒27日在京表示,中國經濟增速處于減緩的態勢,并且仍然存在下行的風險。但結構對比來看,增速還處于各方可接受的合理區間上。
盧鋒是在當天召開的“2013年和訊網中期股市投資策略會”上作如是表述的。盧鋒認為,諸如匯豐PMI指數、官方PMI指數以及新訂單指數等先行指標均在回落,由此可以預期經濟未來的走勢回落的可能性大。
盧鋒提醒市場注意,中國過去5個月工業增加值速度相對較弱,目前處于10%左右,反映了重工業部門現在正處于比較疲軟的狀態。另一方面,中國20%的投資總增長率尚可但并不算很強。投資還可以,工業增長相當弱,說明中國工業部門產能過剩壓力比較大,去庫存化的過程正在進行中。
盧鋒進一步指出,中國的消費過去5個月實際增長的平均水平是10%,這和中國消費零售商品實際增長的歷次水平相比是偏弱的。
但盧鋒特別指出,大宗種類的消費對象增長較快,如在部分城市對汽車數量控制情況下,過去幾個月汽車銷量實現12%左右的增速;房地產量價齊升,與股市正好相反。房地產前5個月的銷售大概增長了三成以上,價格也增長了一成左右。
盧鋒強調,中國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與周期慣性有關,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外部原因。盧鋒認為,在一個時期來看,外部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可能時好時壞,時高時低,但總體拖累因素要大于利好因素。美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為2.4%,有專家認為現在美國經濟處于非常好的狀態。但總體而言,美國經濟、發達國家經濟在金融危機后期處于弱勢狀態,這個狀態隨著最近美國要退出量化寬松政策而改變。
第二是內部因素。盧鋒強調,在過去十年里,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積累了一些高杠桿率、高杠桿化、高風險的因素。從近期的政策走向來看,此類因素的調整可能在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的政策組合目標中的優先度會有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