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荒”來襲,令市場流動性驟然趨緊。雖然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金融機構提供了流動性支持,但此前中央的按兵不動已讓各界察覺出高層的態度,從而對下半年樓市預期也開始逐漸看低。
有地產界人士判斷,目前來看,房企資金尚無大礙,但“錢荒”對市場的心理沖擊不容忽視,極有可能對房企融資帶來負面影響,加上近日美聯儲發出削減量化寬松規模的信號,房企海外融資步伐也可能放緩。有業內人士指出,受這些因素影響,當前火爆的土地市場有可能下半年出現降溫跡象。
房企融資或受影響
今年以來,央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隨著銀根的收緊,“錢荒”現象也隨之而生。
受銀行股領跌及“錢荒”可能持續的影響,地產板塊6月24日全天大跌逾7%,134家上市房企中除中國武夷及4家停牌的公司外,其余129家上市房企的股價集體下跌,包括招商地產[微博]、保利地產[微博]在內的27家房企跌停,103家房企的跌幅超過5%,龍頭萬科大跌8.79%。
對于“錢荒”持續可能造成的后果,業內普遍認為將給房企的資金鏈造成很大壓力,開發商的資金成本也會相應增加,房企應該會加快預售以回籠資金,并改善市場上的供需。同時房企的拿地積極性預計將大幅降低。
數據顯示,上市房企的資金壓力還在不斷加大。其中房企存貨在最近一年里增長迅速,同時房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
2013年一季度上市房企合計存貨1.5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7萬億元上漲22.8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則由去年一季度的-154.57億元下滑至-274.69億元,同比大降77.71%。而由于房企在二季度的土地市場上投入頗大,預計上半年房企的現金流狀況將繼續惡化。
中贏財富金融機構專業人士認為,這對于資金需求量巨大的房地產市場而言,“錢荒”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場外負面因素,尤其會對中小房企造成很大沖擊;而 “錢荒”對于房價而言影響不大,我國今年下半年的房價還將保持穩定增長,不會出現期盼中的巨幅下跌。
多元融資資金暫無憂
但部分業內人士則指出,近年來,銀行開發貸款已開始收緊,國內貸款占房企資金來源的比重逐步降低,房企開始尋求多元化的融資方式,例如境外證券市場融資、打造海外融資平臺、私募房地產投資基金等。而隨著以美國為代表的量化寬松政策的實施,房企海外融資的成本大幅降低,熱情也隨之高漲。本次“錢荒”危機對房企融資來說并非致命打擊。
中原地產數據顯示,截至5月,今年萬科、恒大、富力、華潤等十大標桿房企融資額度已達380億元,接近2012年全年413億元的融資額,與2012年下半年的融資額151.6億元相比上漲150%。
而房企融資金額的攀升源于企業直接融資能力的增強。統計顯示,房企直接融資占比由2004年的30%上升至2012年的40.5%,資金總額在八年間增長高達6.5倍。
而作為房地產直接融資主要方式的房地產信托上升迅速。據業內估計,2012年的房地產基金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元。到今年4月,房地產信托占信托發行量的比重達到33%。
以5月為例,成立的地產信托融資規模達166.2億元,環比大幅增長21.63%,占總成立規模的32.46%。而今年以來,房地產信托單月成立規模維持在125億-167億元。
與此同時,前一段時期,發達國家推行量化寬松政策,全球資本市場出現超低利率環境,內地房企尋求海外發債融資的熱情不斷高漲。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微博]的統計,截至今年5月初,已有27家上市企業發債融資共計人民幣759億元,較2012年全年的發債融資規模多25%。
土地市場可能降溫
專家提醒,雖然房企暫時“不差錢”,但本輪流動性趨緊對市場心理的影響更為關鍵。同時,房企之間的融資成本差距巨大,而“國五條”出臺后,房企海外發債的步伐有可能放緩。這些因素將影響房企未來拿地戰略。
而對于綜合實力較強的龍頭房企來說,流動性緊張造成的資金問題更多可能來自于海外融資。美聯儲此前暗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將逐步退出,這意味著海外流動性充裕的局面也將告一段落,龍頭房企境外融資的寬松局面亦將不再。
分析人士認為,國內外流動性趨緊,房地產企業海外發債成本肯定會增加,發債難度受市場環境不樂觀的影響也會提高。房地產市場即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能夠擁有融資渠道的房企才能有實力獲取高利潤。
專家認為,此次政府不救“錢荒”,目的是以金融之手,通過市場的調節讓資金流向最該去的地方,恢復經濟結構平衡。房地產市場發展過度膨脹,經濟結構不平衡,瘋狂高價拿地的房企如果沒有良好的融資渠道供給所需的資金,將會釀下苦果。而上半年土地市場的井噴局面或將再次降溫,土地價格甚至會有一定程度的下跌。
此外,企業需要銀行貸款進行資金周轉才能保證資金鏈的順暢,而銀行貸款資源有限,不排除一些企業采取降低房價策略以回籠資金。
大型房企或壟斷一線城市
業內人士表示,本輪“錢荒”很可能成為房企生存狀態的分水嶺。中華房商合作聯合會秘書長賈臥龍表示,從央行強調流動性管理和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的調整來看,央行短期內不會“放水”緩解流動性,這也暗示了中國貨幣政策已開始由數量調控逐漸轉向質量和結構的優化。我國內地的大部分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銀行貸款是其主要融資來源。而隨著今后一段時間銀行的流動性緊縮超出預期,眾多房企的銀行貸款融資將會告急。
銀行本就“不待見”中小房企,現在獲得銀行貸款更加難上加難。在重重困難下,部分開發商不得不求助民間借貸等其他渠道,有的甚至不惜借“高利貸”以解燃眉之急,節節攀升的融資成本,最終會讓中小房企轟然倒地。而大型房企則將憑借雄厚的資金積累和多元的融資渠道和資金上的調配優勢,與中小房企無力拿地形成鮮明對比,成為土地市場上的主角。土地資源比較稀缺的一線城市及核心地塊將成為其專屬,而中小房企只能轉向郊區或三四線城市開發。 北京商報記者 董家聲/文 暴帆/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