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二○一三年第一季度
內容摘要
2013 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開局平穩,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消費需求總體穩定,投資增長較快,進出口增速回升;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工業企業利潤恢復性增長。價格形勢基本穩定,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合理區間。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9 萬億元,同比增長7.7%;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 2.4%。
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根據外匯流入增加較多、貨幣信貸擴張壓力加大的形勢變化,前瞻性地進行預調微調。雙向靈活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進一步完善流動性管理機制,創設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和常備借貸便利。繼續發揮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工具的逆周期調節作用,引導貸款平穩適度增長。在全國范圍內拓寬支農再貸款適用范圍,充分發揮其引導農村金融機構擴大“三農”信貸投放的功能。積極開展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推動信貸結構優化。自 2013 年 4 月 10 日推出人民幣對澳大利亞元直接交易。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繼續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增長較快。2013 年 3 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 M2 同比增長 15.7%。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 14.9%,比年初增加2.8 萬億元,同比多增 2949 億元。第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 6.16 萬億元,同比多 2.27 萬億元,融資結構更趨多元。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小幅走低,3 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6.65%,比年初下降 0.19 個百分點。3 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2689 元,比上年末升值 0.26%,據國際清算銀行計算,第一季度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 3.52%,人民幣匯率預期總體平穩。
展望未來,支持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基本面并未發生根本變化,在宏觀政策和經濟結構調整改革措施的助推下,仍將保持平穩發展的基本態勢。但也要看到,中國經濟發展還面臨著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還不穩固,內生增長動力仍待增強。部分企業負債和杠桿水平有所上升,一些地方平臺融資渠道更加復雜,同時主要經濟體寬松貨幣政策的負面溢出效應加大,助推了國內信用的順周期擴張。當前物價對需求擴張仍比較敏感,在物價總水平回落的同時,要前瞻性引導、穩定好通脹預期。
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貫徹穩中求進的要求,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政策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統籌考慮穩增長、控通脹、防風險,把握好貨幣政策調控的重點、力度和節奏。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維持貨幣環境的穩定,優化信貸資源配置,著力改進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增強市場機制的作用,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第一部分 貨幣信貸概況
2013 年第一季度,銀行體系流動性較為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增長較快,金融市場運行平穩。
一、貨幣供應量增速有所加快
2013 年3 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 余額為103.6 萬億元,同比增長15.7%,增速比上年末高1.9 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 余額為31.1 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比上年末高5.3 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 余額為5.5 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比上年末高4.1 個百分點。第一季度現金凈投放801 億元,同比多投放1955億元。
第一季度M2 增速有所加快,其影響因素主要為:一是外匯占款增加較多;二是貸款同比多增;三是金融機構購買債券、同業運用等渠道創造的貨幣較多。M1 增速明顯回升,與經濟穩定增長的態勢基本一致。
3 月末,基礎貨幣余額為25.4 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比年初增加1306 億元。貨幣乘數為4.08,比上年末高0.22。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為2.0%。其中,農村信用社為4.5%。
二、金融機構存款同比多增
3 月末,全部金融機構(含外資金融機構,下同)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00.7 萬億元,同比增長16.0%,增速比上年末高1.9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6.3 萬億元,同比多增2.1 萬億元。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97.9 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增速比上年末高2.3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6.1 萬億元,同比多增2.3 萬億元。外幣存款余額為4416 億美元,同比增長29.2%,比年初增加314 億美元,同比少增354 億美元。
從人民幣存款部門分布看,住戶存款平穩增長,非金融企業存款增速回升。3 月末,金融機構住戶存款余額為44.3 萬億元,同比增長16.5%,增速比上年末略回落0.2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3.7 萬億元,同比多增5587 億元。非金融企業人民幣存款余額為34.3 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增速比上年末高6.6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1.6 萬億元,同比多增1.7 萬億元。3 月末,財政存款余額為2.5 萬億元,比年初增加931 億元,同比多增252 億元。
三、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快
3 月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70.5 萬億元,同比增長16.0%,增速比上年末高0.4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3.2 萬億元,同比多增5992 億元。3 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為65.8 萬億元,同比增長14.9%,增速比上年末略低0.1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2.8 萬億元,同比多增2949 億元。總體看,貸款投放動力仍然較強。各地加快發展的積極性較高、國外持續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以及金融機構較強的業務發展意愿,均是貸款投放較多的重要推動因素。
中長期貸款較快增長。3 月末,人民幣住戶貸款同比增長21.3%,比上年末提高2.7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9751 億元,同比多增4756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比年初增加4162 億元,同比多增2860 億元,3 月末增速達17.6%,為2011 年5 月份以來新高。個人住房貸款增長較快,一是前期房地產市場回暖,個人住房貸款需求明顯回升,在“新國五條”及各地細則具體落實前出現的存量房集中成交進一步推升了房貸需求;二是個人住房貸款風險權重較低,金融機構從節約資本角度考慮,有較強動力推動此業務。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同比增長12.8%,比年初增加1.8 萬億元,同比少增1751 億元。從期限看,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1.4 萬億元,同比多增5911 億元,增量占比達51.7%,比2012 年平均水平提高16.6 個百分點;3 月末增速為10.5%,比上年末回升1.5 個百分點,為2012 年3 月份以來新高。個人住房貸款和固定資產貸款投放較多,共同推動了中長期貸款的較快增加。包含票據融資在內的短期貸款平穩增長,比年初增加1.3 萬億元,同比少增2953 億元。分機構看,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中資全國性中小型銀行及中資區域性中小型銀行貸款同比多增較多。
外幣貸款增長較快。3 月末,金融機構外幣貸款余額7543 億美元,同比增長35%,比年初增加709 億美元,同比多增499 億美元。從投向看,支持進出口的貿易融資增加550 億美元,在全部外幣貸款增量中占比為78%;支持“走出去”的境外貸款與中長期貸款增加102億美元,在全部外幣貸款增量中占比為14%。
四、社會融資規模高于上年同期,人民幣貸款占比下降
初步統計,第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6.16 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27 萬億元。其中,3 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2.54 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1.48 萬億元和6739 億元。第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高于上年同期,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之外的各主要融資活動均比較活躍。
從構成看,融資結構更趨多元。一是新增人民幣貸款多于上年同期,但占比下降。當季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44.7%,同比低18.6 個百分點。二是外幣貸款投放明顯加快,占比上升較多。當季新增外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7.2%,同比高3.8 個百分點。三是企業債券凈融資創歷史最高水平,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同比繼續減少。當季企業債券凈融資7520 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12.2%,同比高2.0 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617 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58 億元。四是實體經濟通過金融機構表外獲得的融資明顯增多。第一季度實體經濟以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方式合計融資2.02 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33 萬億元。其中,信托貸款增加8230 億元,為季度最高水平,同比多增6443 億元。此外,當季保險公司賠償和小貸公司及貸款公司新增貸款合計為1248 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3 億元。
五、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總體小幅走低
2013 年以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總體有所下降。3 月,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65%,比年初下降0.19 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7.22%,比年初上升0.15 個百分點;票據融資加權平均利率為4.62%,比年初下降1.17 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略有走高,3 月加權平均利率為6.27%,比年初上升0.05 個百分點。
從利率浮動情況看,執行下浮、基準利率的貸款占比有所下降,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占比上升。3 月,一般貸款中執行下浮、基準利率的貸款占比分別為11.44%和23.79%,比年初分別下降2.72 個和2.31 個百分點;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為64.77%,比年初上升5.03個百分點。
在國際金融市場利率不斷走低、境內外幣資金供求變動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外幣存貸款利率低位小幅波動。3 月,活期、3 個月以內大額美元存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0.11%和0.92%,比年初分別下降0.06 個和上升0.41 個百分點;3 個月以內、3(含)-6 個月美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1.97%和2.16%,比年初分別下降0.05 個和上升0.20 個百分點。
六、人民幣匯率彈性明顯增強
2013 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雙向浮動特征明顯,匯率彈性明顯增強,人民幣匯率預期總體平穩。3 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2689 元,比上年末升值166 個基點,升值幅度為0.26%。2005 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13 年3 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32.02%。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2013 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3.41%,實際有效匯率升值3.52%;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13 年3 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27.45%,實際有效匯率升值36.49%。
第二部分 貨幣政策操作
2013 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根據外匯流入增加、貨幣信貸擴張壓力加大的形勢變化,前瞻性地進行預調微調。
一、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靈活把握公開市場操作方向、力度和節奏,促進銀行體系流動性平穩運行。進一步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分析監測,根據流動性管理需要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適時適度進行流動性雙向調節。第一季度,根據春節等季節性特點累計開展短期逆回購操作約1.34 萬億元,開展正回購操作2530 億元。
優化公開市場操作期限品種,進一步發揮公開市場操作預調微調功能。考慮到春節前后現金大量投放回籠的季節性特征,春節前通過合理安排14 天期以內短期逆回購操作,有效熨平了季節性因素引起的銀行體系流動性波動;春節后,視現金回籠進度適時開展28 天期正回購操作,促進了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的適度均衡。
保持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大體穩定。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公開市場操作加強與其它貨幣政策工具的協調配合,保持操作利率大體穩定,有效引導市場預期。3 月末,28 天期正回購操作利率為2.75%。
二、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繼續發揮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第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繼續運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變化以及金融機構穩健性狀況和信貸政策執行情況,對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有關參數進行調整,引導信貸平穩適度增長,增強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并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等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同時,注意引導農村金融機構充分考慮農時和農業生產經營特點,及時安排春耕備耕貸款資金,切實滿足“三農”信貸需求。
三、加強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
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完善宏觀信貸政策指導,加強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全面提升信貸政策導向力,繼續發揮好信貸政策在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中的積極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三農”、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減排等經濟社會發展重要領域的金融支持,滿足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資金需求,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繼續完善民生金融,做好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務工作。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嚴格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繼續支持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費。
小微企業和“三農”信貸支持保持較強力度。3 月末,主要金融機構及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外資銀行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5%,增速比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增速分別高1.6 個和1.9 個百分點。主要金融機構及小型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財務公司本外幣“三農”貸款保持較快增長。3 月末,農村、農戶和農業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18.4%、16.9%和12.3%,第一季度分別新增8288 億元、2479 億元和1703 億元。
四、有效發揮支農再貸款的引導作用,支持金融機構擴大“三農”信貸投放
拓寬支農再貸款適用范圍,支持金融機構擴大“三農”信貸投放。3 月,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拓寬支農再貸款適用范圍政策。在堅持涉農貸款占各項貸款比例不低于70%的發放標準不變的前提下,將支農再貸款的對象由現行設立在縣域和村鎮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等存款類金融機構法人拓寬到設立在市區的上述四類機構,進一步發揮支農再貸款引導農村金融機構擴大“三農”信貸投放的功能,同時做好春耕備耕金融服務工作。
支農再貸款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按照強化正向激勵的原則,對全國累計安排增加支農再貸款額度405 億元,其中,對達到專項票據兌付后續監測考核標準,以及新增存款用于當地貸款比例達到考核標準的縣域法人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安排增加支農再貸款額度350億元,激勵農村信用社鞏固前期改革成果,進一步深化改革;為引導農村金融機構擴大涉農信貸投放,支持春耕備耕,安排增加支農再貸款額度55 億元,重點支持糧食主產省(區)和支農再貸款需求旺盛的省(區)。
加強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發揮短期再貸款流動性供給功能。引導金融機構將短期再貸款作為解決短期流動性不足的正常資金來源渠道,有效運用短期再貸款工具滿足金融機構合理的流動性需求。為保障春節前城市商業銀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流動性供給,增加短期再貸款額度200 億元。
五、跨境人民幣業務較快發展
跨境貿易和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量繼續較快增長。初步統計,第一季度,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10039.2 億元,同比增長72.3%。其中,貨物貿易結算金額6992.3 億元,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結算金額3046.9 億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實收4167.1億元,實付5872.1 億元。銀行累計辦理人民幣跨境直接投資結算金額853.8 億元,其中,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結算金額79.5 億元,外商直接投資結算金額774.3 億元。
六、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繼續按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第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為6.2898 元,最低為6.2689 元,56 個交易日中26 個交易日升值、30 個交易日貶值。第一季度最大單日升值幅度為0.17%(105 點),最大單日貶值幅度為0.09%(54 點)。人民幣對歐元、日元等其他國際主要貨幣匯率雙向波動。3 月末,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匯率中間價分別為1 歐元兌8.0383元人民幣、100 日元兌6.6486 元人民幣,分別較2012 年末升值3.47%和9.87%。2005 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13 年3 月末,人民幣對歐元匯率累計升值24.58%,對日元匯率累計升值9.89%。
為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中國與澳大利亞自4 月10 日起分別在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和澳大利亞外匯市場同時推出人民幣對澳大利亞元直接交易,形成人民幣對澳大利亞元直接匯率。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了直接交易做市商,改進人民幣對澳大利亞元的中間價形成方式。人民幣對澳大利亞元直接交易推出以來,交易活躍,流動性明顯提升,銀行間市場和銀行柜臺的買賣價差均收窄,降低了微觀經濟主體的匯兌成本,促進了人民幣和澳大利亞元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
七、深入推進金融機構改革
大型商業銀行經營業績平穩。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加快轉型發展,深化內部改革,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金融監管要求日益提高等多重挑戰,各項業務保持穩健發展。
扎實推進中國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3 月,中國人民銀行出臺中國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的新實施標準,將新增貸存比納入考核指標,進一步突出了優惠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其正向激勵和引導功能。經考核,中國農業銀行549 家縣事業部達標,達標率達到58%。
農村信用社改革進展順利,成效顯著。一是資產質量繼續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3 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資本充足率為11.3%;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分別為3525 億元和4.2%,比上年末分別下降15 億元和0.3 個百分點。二是支農主力軍地位明顯提升,涉農信貸投放大幅增長。3 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各項貸款余額為8.3萬億元,占同期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的比例為12.7%,比上年末上升0.3 個百分點。涉農貸款和農戶貸款余額分別為5.6 萬億元和2.8萬億元,比上年末分別增長4.7%和5.6%。三是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截至3 月末,全國共組建以縣(市)為單位的統一法人農村信用社1795 家,農村商業銀行352 家,農村合作銀行141 家。部分農村信用社進一步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內控管理制度,有效提高了經營管理水平。
八、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分析預警。密切跟蹤跨境資金流動形勢變化,高度重視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監測分析。進一步充實防范跨境資金流動大幅波動的政策預案,改進對外資產負債統計,夯實統計監測基礎。
進一步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開展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改進外債指標管理。優化指標結構,將調增指標用于支持中小企業融資。
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推進外債管理簡政放權,建立以登記為重點的管理方式。完善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擴大RQFII 機構和投資范圍。
第三部分 金融市場分析
2013 年第一季度,金融市場保持健康平穩運行。貨幣市場交易量快速增長,市場利率季末小幅回落;債券交易大幅增加,債券發行規模快速擴大;股票市場指數略有下跌,成交量有所回升;保險業總資產保持較快增長;外匯市場交易活躍。
一、金融市場運行
(一)貨幣市場交易量快速增長,市場利率季末小幅回落
銀行間回購、拆借市場交易活躍,成交量快速增長。第一季度,銀行間市場債券回購累計成交37.8 萬億元,日均成交6306 億元,同比增長25.5%;同業拆借累計成交10.29 萬億元,日均成交1714 億
元,同比增長3%。從期限結構看,市場交易仍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種,回購和拆借隔夜品種的成交量分別占各自總量的82.1%和85.2%,同比分別上升6 個和0.4 個百分點。交易所市場國債回購累計成交10.1萬億元,同比增長46.4%,成交規模與增速均呈快速沖高態勢。
從機構融資情況看,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大型銀行整體繼續向市場供給資金,融出資金量小幅增加;二是中小型銀行融入資金量明顯減少;三是證券公司及基金公司資金需求增大,第一季度凈融入5.11 萬億元,同比多融入1.75 萬億元。
貨幣市場利率運行平穩,波動幅度明顯減小,季末小幅回落,總體略低于上年同期。3 月質押式債券回購和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2.46%和2.47%,分別比上年12 月回落0.16 個和0.14 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0.20 個和0.11 個百分點。隨著央行創新流動性管理工具,春節前后貨幣市場利率的波動幅度較往年明顯減小。受股市活躍、可轉債發行等因素影響,2 月下旬貨幣市場利率出現當季高點,其后快速回落。3 月末,隔夜和1 周Shibor 為2.68%和3.39%,分別較上年末下降118 個和119 個基點;3 個月和1 年期Shibor 為3.88%和4.40%,分別下降2 個基點和持平。
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有所上升。第一季度,人民幣利率互換市場名義本金總額為7375.8 億元,同比增長50.1%。從期限結構看,1 年及1 年期以下交易最為活躍,其名義本金總額為5770.2 億元,占總量的78.2%。從參考利率看,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的浮動端參考利率主要包括7 天回購定盤利率和Shibor,與之掛鉤的利率互換交易名義本金占比分別為55.7%和43.1%。債券遠期成交金額為1.0 億元。
(二)債券交易大幅增加,債券發行規模快速擴大
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量大幅增加。第一季度累計成交21.7萬億元,日均成交3616億元,同比增長48.5%。從交易主體看,中資大型銀行、外資金融機構是銀行間現券市場上的主要凈買入方,分別凈買入現券1137億元和700億元;中資中小型銀行是凈賣出方,凈賣出現券2250億元。交易所國債現券成交205億元,同比少成交25億元。
債券市場指數小幅上升。中債綜合凈價指數由年初的100.69 點升至3 月末的101.17 點,升幅為0.48%;中債綜合全價指數由年初的111.63 點升至3 月末的112.44 點,升幅為0.73%。交易所國債指數由年初的135.80 點升至3 月末的136.96 點,升幅0.85%。
銀行間市場國債收益率曲線呈現短端下移、中端上移和長端持平的態勢。3 月末,國債半年期、10 年期、15 年期和20 年期的收益率水平分別比年初低17 個、3 個、2 個和1 個基點,而5 年期和7 年期的收益率均高于年初水平。
債券市場發行規模快速擴大。第一季度,累計發行各類債券1.9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發行4054 億元。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10795 億元,同比多發行4054 億元,主要是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和企業債券發行同比均有增加。3 月末,國內各類債券余額為27.85 萬億元,同比增長23.1%。
國債發行利率總體穩中有升。3 月份發行的5 年期國債利率為3.15%,比上年11 月份發行的同期限國債利率高20 個基點;7 年期國債利率為3.42%,比上年11 月份發行的同期限國債利率高17 個基點;10 年期國債利率為3.52%,比上年12 月份發行的同期限國債利率低3 個基點。Shibor 對債券產品定價基準作用不斷提升。第一季度,債券一級市場發行固定利率企業債145 支,發行總量2151 億元,全部參照Shibor 定價;發行參照Shibor 定價的固定利率短期融資券1131 億元,占固定利率短期融資券發行總量的55%。
(三)票據融資小幅增長,利率呈下降趨勢
票據承兌業務較快增長。第一季度,企業累計簽發商業匯票5.4萬億元,同比增長35.1%;期末商業匯票未到期余額9.2 萬億元,同比增長27.9%。3 月末,承兌余額較年初增加8973 億元,同比多增3296 億元。從行業結構看,企業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集中在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從企業結構看,由中小型企業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約占三分之二。票據承兌的持續穩定增長有效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
票據融資總體小幅增長,票據市場利率呈下降趨勢。第一季度,金融機構累計貼現9.5 萬億元,同比增長67.3%;期末貼現余額為2.2萬億元,同比增長21.6%。3 月末,票據融資余額比年初增加1029 億元,同比少增1546 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重為3.3%,同比提高0.2 個百分點。第一季度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充裕,貨幣市場利率呈下行走勢,同時票據市場資金供給增多,票據市場利率呈現下降趨勢。
(四)股票市場指數略跌,成交量有所回升
股票市場指數略有下跌,創業板指數反彈。3 月末,上證綜合指數和深證成份指數分別收于2237 點和8890 點,比上年末分別下跌33 點和227 點。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指數收于867 點,比上年末回升153 點。滬市A 股加權平均市盈率從上年末的12.3 倍下降至12.2倍,深市A 股加權平均市盈率從上年末的22.2 倍上升至24.1 倍。
股票市場成交量有所回升。受年初上漲行情帶動投資者信心、新開賬戶數量增加等因素影響,第一季度滬、深股市累計成交11.2 萬億元,同比增長26.1%;日均成交2003 億元,同比多成交470 億元。創業板累計成交8547 億元,同比增長42.8%。3 月末,滬、深兩市流通市值18.5 萬億元,同比增長7.1%;創業板流通市值為4430 億元,同比增長69.3%。
股票市場籌資額同比略低。第一季度,各類企業和金融機構在境內外股票市場上通過發行、增發、配股、權證行權等方式累計籌資1083 億元,同比少籌資21 億元。其中,A 股籌資854 億元,同比少籌資139 億元。
(五)保險業總資產保持較快增長
第一季度,保險業累計實現保費收入5151 億元;累計賠款、給付1488 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財產險賠付同比增長27.4%,人身險賠付同比增長26.5%。
保險業總資產保持較快增長。3 月末,保險業總資產7.67 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其中,銀行存款同比增長15.9%,投資類資產26同比增長22.8%。
(六)外匯掉期交易增長明顯
第一季度,人民幣外匯即期成交9124 億美元,同比增長4.6%;人民幣外匯掉期交易累計成交金額折合7253 億美元,同比增長33.2%,其中,隔夜美元掉期成交3890 億美元,占掉期總成交額的53.6%;人民幣外匯遠期市場累計成交21 億美元,同比下降96.1%。“外幣對”累計成交金額折合175 億美元,同比下降22.9%,其中,成交最多的產品為歐元對美元,占市場份額比重為55.3%,比上年同期高22.8 個百分點。外匯市場交易主體進一步擴展,截至3 月末,共有即期市場會員368 家,遠期和掉期市場會員83 家,期權會員32家。
(七)黃金價格整體震蕩下跌
黃金價格整體呈震蕩下跌態勢。第一季度,倫敦黃金定盤價最高達1693.75 美元每盎司,最低為1568.5 美元每盎司,3 月末為1598.25美元每盎司。國內黃金(AU9995)最高價為每克340.2 元,最低價為每克316.9 元。3 月末,國內黃金收盤價為每克320.0 元,比上年末每克下跌14.3 元。
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規模穩步增長。第一季度,上海黃金交易所各貴金屬品種總成交金額為9740.4 億元,同比增長15.1%。其中,黃金累計成交1932.4 噸,同比增長16.4%,成交金額為6330.0 億元,同比增長10.9%;白銀累計成交5.4 萬噸,同比增長36.4%,成交金額為3361.5 億元,同比增長24.1%;鉑金累計成交14.5 噸,同比增長7.2%,成交金額為48.9 億元,同比增長5.9%。
二、金融市場制度性建設
(一)允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為拓寬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投資渠道,規范其投資行為,2013 年3 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事項的通知》,允許獲得證監會核發資格及外匯局核批投資額度的QFII 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
(二)完善證券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取得新進展。1 月16 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開始運營,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的公開轉讓、融資、并購等相關業務提供服務。自此,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的小范圍、區域性試點開始漸次走向面向全國的正式運行。
進一步推動證券產品業務創新。2 月18 日,證監會發布《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適當降低了證券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三類機構直接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的門檻,增加了符合條件的股權投資管理機構、創業投資管理機構等其他資產管理機構也可以申請開展基金管理業務的規定。3 月15 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對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基礎資產類型、交易結構、交易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明確,拓展了證券公司業務空間。
(三)完善保險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
加強保險市場體系建設。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保險專業代理、經紀、公估三類中介機構的基本服務標準,要求中介機構制定業務操作規范,加強服務流程管理。統一規范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審批工作,簡化審批程序。
推動保險資金運用體制改革。加強和改進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建設;明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開展資產管理產品業務試點中的投資人范圍、產品類型、發行審核程序、募集資金的投資領域等有關問題;允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得到證監會核準后,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
拓寬保險服務領域。推動各地在涉重金屬企業和石油化工等高環境風險行業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促進保險公司大病保險業務規范發展。
此外,拓寬保險公司資金來源渠道,允許保險集團(或控股)公司募集次級債。
(四)推動黃金市場規范健康發展
3 月25 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人民幣黃金遠期交易。該項業29務的推出有助于滿足市場主體套期保值需要,進一步提高銀行間黃金詢價交易流動性,深化黃金市場功能。
第四部分 宏觀經濟分析
一、世界經濟金融形勢
2013 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形勢趨好。美國經濟復蘇態勢增強,多項指標表現好于市場預期。受國內消費擴張等因素影響,日本經濟出現積極跡象。大部分新興經濟體保持較強的增長動力。但塞浦路斯救助等問題使歐債危機一度再現陰霾,歐元區經濟前景仍不容樂觀。
(一)主要經濟體經濟形勢
美國經濟復蘇態勢增強。第一季度GDP
環比折年率同比增長2.5%(初值)。工業產出和零售額增長均超出市場預期,顯示經濟增長動能增強;房地產市場繼續復蘇;就業狀況進一步改善,失業率下降至3 月的7.6%;通脹水平也保持在低位。但預算削減以及債務上限問題懸而未決,缺乏中期財政整頓框架,由此帶來的不確定性可能拖累經濟增長;高失業狀況未根本改觀,可能影響消費復蘇的可持續性。
歐元區經濟繼續疲弱。2012 年GDP 同比下降0.6%。2013 年以來,消費和投資動力依舊不足。截至3 月,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連續14 個月位于50 榮枯線以下;綜合物價指數(HICP)降至1.7%,為2010 年9 月以來的最低值;失業率升至12.1%,創歐元區成立以來的最高水平。3 月7 日,歐央行再次將歐元區2013 年和2014 年的經濟預測值下調至-0.5%和1.0%,均比上年12 月的預測值調低了0.2個百分點。
日本經濟出現積極跡象。家庭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上年12 月的39.2 持續快速上升至3 月的44.8,顯示內需有所改善。但受能源進口增加、日元貶值導致進口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貿易仍持續逆差。日本仍未擺脫通縮局面,且寬松貨幣政策和日元貶值也尚未大幅提高通[微博]脹預期。為在兩年內實現2%的通脹目標,日本銀行已宣布采取更激進的“量化和質化寬松貨幣政策”。在國內政治壓力下,日本貨幣與財政政策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大部分新興經濟體保持較強的增長動力,但面臨的外部不確定性增大。1 月匯豐控股新興市場指數(EMI)升至53.9,創2012 年2 月以來新高,其中制造業新訂單指數為2011 年4 月以來最高。2 月新興市場指數降至52.3,仍處于50 榮枯分界線以上,顯示大部分新興經濟體仍保持較強的增長動力。但發達經濟體持續高強度的寬松貨幣政策對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跨境資本流動已經形成壓力,將增大這些國家制定宏觀政策的難度,中長期內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的幾率也不容忽視。
(二)國際金融市場概況
第一季度,受主要發達經濟體寬松貨幣政策和全球經濟復蘇形勢趨好等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有所收斂,主要股市持續上行,黃金價格下跌。然而,由于日本政府聲稱將持續推出巨額財政刺激計劃和加碼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日元持續快速貶值,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另外,塞浦路斯救助問題也一度沖擊歐洲和國際金融市場。
主要儲備貨幣對美元貶值,主要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匯率分化。截至3 月29 日,歐元、英鎊和日元對美元匯率分別收于1.2818 美元/歐元、1.5201 美元/英鎊和94.19 日元/美元,較上年末分別貶值2.8%、6.5%和7.9%。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南非蘭特、韓元、阿根廷比索對美元分別較上年末貶值超過4%,其中,蘭特貶值達8.3%;墨西哥比索和泰銖對美元升值超過4%。
倫敦同業拆借市場美元Libor 整體穩步下行,歐元區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 保持低位波動。截至3 月28 日,1 年期Libor 為0.7315%,比上年末下降0.112 個百分點;1 年期Euribor 為0.5470%,比上年末上升0.005 個百分點。
美、德國債收益率水平震蕩,日本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截至3月28 日,美國10 年期國債收益率收于1.852%,較上年末上漲15.7個基點;德國10 年期國債收益率收于1.275%,較上年末下降3 個基點;日本10 年期國債收益率收于0.516%,較上年末下降28.7 個基點。
全球主要股市持續上行。截至3 月28 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納斯達克[微博]指數分別收于14579 點和3268 點,較上年末分別上升了11.3%和8.2%,其中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連續數日創歷史新高。歐元區STOXX50 指數收于2698 點,較上年末上升5.0%。截至3 月29 日,日經225 指數收于12398 點,較上年末大幅上揚19.3%。國際原油價格總體先升后降。截至3 月28 日,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110.02 美元,較上年末下降1.0%;紐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于97.23 美元,較上年末上漲5.9%。
(三)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
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繼續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并加強了寬松貨幣政策的執行力度。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在1 月和3 月的例會后均宣布維持0-0.25%的基準利率不變,并繼續將利率調整與通脹率和失業率等經濟指標掛鉤。自2012 年底完成“扭轉操作”后,美聯儲在每月購買400 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基礎上,每月額外購買約450 億美元長期國債。歐央行3 月7 日宣布繼續將主要再融資利率、貸款便利利率和存款便利利率維持在0.75%、1.5%和0%的歷史最低水平,并表示將按需要繼續維持寬松貨幣政策。目前,歐央行仍未啟動直接貨幣交易計劃(OMT)。日本銀行繼續維持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在0-0.1%的區間不變,并于1 月22 日與日本政府發布聯合聲明,決定引入2%的通脹目標,自2014 年起執行無限期的資產購買計劃,每月購入13 萬億日元的資產,直至通脹目標實現。4 月初,日本銀行決定將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從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改為基礎貨幣,并通過將基礎貨幣、長期國債購買數量和平均持有期限翻倍等方式實施“量化和質化寬松貨幣政策”,以期在兩年內實現2%的通脹目標。英格蘭銀行繼續維持0.5%的基準利率和3750 億英鎊的資產購買規模不變。
部分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也趨于進一步寬松。印度儲備銀行于1月29 日和3 月19 日兩次下調回購利率各25 個基點至7.5%,并將現金存款準備金率下調25 個基點至4%。墨西哥央行于3 月8 日下調基準利率50 個基點至4%。土耳其央行將利率走廊上限的隔夜貸款利率下調三次共150 個基點至7.5%。波蘭國家銀行三次下調目標基準利率至3.25%。匈牙利央行三次下調基準利率各25 個基點至5%。越南央行于3 月26 日下調基準利率100 個基點至8%。
(四)國際經濟展望及面臨的主要風險
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預計2013 年仍將保持低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在2013 年4 月更新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將2013 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下調至3.3%。其中,美國經濟增速下調至1.9%;歐元區經濟將萎縮0.3%;日本經濟增速上調至1.6%;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速下調至5.25%。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主要面臨以下風險:
第一,主權債務危機仍是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主要風險。雖然塞浦路斯救助方案的達成暫時紓解了歐債危機的不確定性,但歐元區仍面臨若干風險點:斯洛文尼亞銀行體系問題顯現,意大利政局的不確定性及其對各項改革進程的影響有待觀察,西班牙財政赤字和銀行業問題依然嚴重,希臘政府債務長期可持續性面臨嚴峻挑戰,法國財政整頓滯后于市場預期,失業率持續上行。這些因素可能影響歐債危機
第二,美國財政政策的不確定性將繼續給美國和全球經濟帶來沖擊。未來幾個月美當局仍持續面臨財政問題的困擾,美兩黨將繼續在政府支出削減和債務上限問題上進行博弈,如不能及時妥善處理,可能會給美國及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沖擊。
第三,發達經濟體競相寬松的貨幣政策及其負面溢出效應值得警惕。日本銀行“量化和質化寬松貨幣政策”可能進一步加劇各界對貨幣競爭性貶值的擔心。另外,發達國家非常規貨幣政策引發的資本流動和匯率大幅波動等負溢出效應不容忽視。解決進程。
第四,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傾向上升。金融危機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復蘇進程一波三折,失業率居高不下,但政府缺乏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工具和空間,加之一些發達經濟體內部政治極化現象日益嚴重,民粹主義上升,國際貿易摩擦和投資風險增加。
二、中國宏觀經濟運行
2013 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開局平穩,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消費需求相對穩定,投資增長較快,進出口增速回升;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工業企業利潤恢復性增長;價格形勢大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合理區間。第一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1.9 萬億元,同比增長7.7%,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4 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6%。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貿易順差為431 億美元。
(一)消費需求相對穩定,投資增長較快,進出口增速回升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消費需求相對穩定。第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 元,同比名義增長9.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7%;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2871 元,同比名義增長12.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3%。第一季度人民銀行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居民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54.6%,連續三個季度回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 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4 個百分點,主要受價格漲幅下降、限額以上餐飲消費增速下滑明顯等因素影響;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增速同比略回落0.1 個百分點。鄉村消費增速快于城鎮,第一季度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8 萬億元,同比增長12.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557 億元,同比增長13.9%。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第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完成5.8 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5 個百分點。分地區看,中部和西部投資增速仍然快于東部,但差距有所縮小,東、中、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9.4%、24.1%和24.2%。分產業看,第一、二、三次產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1.4%、16.2%和24.5%。
進出口增速回升,貿易順差增加。第一季度,進出口總額為9746.1億美元,同比增長13.4%;其中出口5088.7 億美元,同比增長18.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0.8 個百分點;進口4657.4 億美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5 個百分點;貿易順差431 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多429 億美元。與美國、東盟貿易額保持平穩增長,對歐盟、日本貿易額下降。從商品結構看,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穩定增長。民營企業進出口活力增強,第一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50.7%,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37.1%,比上年同期提高9.2個百分點。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299.1 億美元,同比增長1.4%,其中西部地區吸收外資增長較快,同比增長18.3%。
(二)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工業生產增速略有回落
第一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為7427 億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4569 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6859 億元,增長8.3%。第一、二、三產業占GDP 比重分別為6.25%、45.91%和47.84%,第三產業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1.89 個百分點。
農業生產形勢總體較好。據全國9 萬多農戶種植意向調查顯示,2013 年全國稻谷意向種植面積增長1.0%,玉米意向種植面積增長4.1%。第一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2287 萬噸,同比增長2.6%,其中豬肉產量1554 萬噸,增長2.8%。
工業生產增速略有回落。第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1 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回落0.5 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利潤恢復性增長。第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2 萬億元,同比增長12.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3.4 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28%,與上年同期持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7.2%,比上年同期下降0.2 個百分點。第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5000 戶工業企業調查顯示,企業經營景氣狀況回升。企業經營景氣指數為62.6%,較上季回升0.8個百分點;企業市場需求指數為52.4%,較上季上升1.4 個百分點。
(三)價格形勢大體穩定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受季節因素影響升高后回落。第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4%,比上季度略高0.3 個百分點,各月漲幅分別為2.0%、3.2%和2.1%。從食品和非食品分類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8%,影響CPI 上漲約1.3 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7%,影響CPI 上漲約1.1 個百分點。從消費品和服務分類看,消費品價格同比上漲2.3%,服務價格同比上漲2.8%。從環比看,第一季度CPI 環比平均漲幅與歷史平均值持平,其中,食品、煙酒及用品價格環比平均漲幅均低于歷史平均值,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價格環比平均漲幅與歷史平均值持平,其他各類價格環比平均漲幅均高于歷史平均值。
生產價格降幅總體繼續收窄。第一季度,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個季度縮小0.6 個百分點。其中,生活資料價格由下降轉為上升,第一季度漲幅為0.6%,影響PPI 上漲約0.2 個百分點;生產資料價格下降2.5%,影響PPI 下降約1.9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個季度縮小0.9 個百分點。企業商品價格(CGPI)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上季度收窄0.8 個百分點。從月度變化情況看,3 月份各生產價格指數結束前幾個月連續反彈趨勢,同比降幅比上月有所擴大。第一季度,全國主要農產品生產價格同比上漲1.9%,漲幅比上個季度擴大1.6個百分點,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3.5%,漲幅比上個季度縮小0.1 個百分點。
進口價格降幅收窄。第一季度,進口價格同比下降1.8%,降幅比上個季度縮小0.5 個百分點,各月同比漲幅分別為-5.0%、-1.7%和1.3%;出口價格由上個季度同比上漲0.2%轉為下降0.1%,各月同比漲幅分別為0.7%、-0.2%和-0.9%。進口價格走勢主要是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第一季度,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當季平均價格比上年同期下降8.4%,比上個季度上漲7.0%。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和鋁現貨當季平均價格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4.5%和8.0%,比上個季度均上漲0.3%。
GDP 縮減指數小幅回落。第一季度,GDP 為11.9 萬億元,實際增長率為7.7%,GDP 縮減指數(按當年價格計算的GDP 與按固定價格計算的GDP 的比率)變動率為1.7%,比上年同期回落1.3 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回落0.1 個百分點。
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繼續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自3 月27日起,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將調價周期由22 個工作日縮短至10 個工作日,取消掛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根據國內進口原油結構及國際市場原油貿易變化,相應調整了成品油價格掛靠油種。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后,成品油調價頻率加快,調價時間節點透明度增強,有助于國內油價更加靈敏地反映國際市場油價變化。
(四)財政收支增長放緩
第一季度,全國公共財政收入3.2 萬億元,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7.8 個百分點;全國公共財政支出2.7 萬億元,同比增長12.1%,增速比上年同期低21.5 個百分點。收支相抵,收入大于支出4997.2 億元。
從財政收入結構看,稅收收入2.7 萬億元,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上年同期低4.3 個百分點。收入增幅明顯回落,主要是受經濟增速有所回落、實施結構性減稅、一般貿易進口增長放緩以及上年年初清繳入庫2011 年末部分收入、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分稅種看,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5.2%,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長2.2%,營業稅同比增長14.0%,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25.6%,進口貨物增值稅和消費稅同比下降28.7%,個人所得稅同比增長9.0%。
從支出結構看,全國財政支出較多的有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一般公共服務,分別占財政支出的15.6%、14.1%、10.3%。民生等重點支出得到保障,增速較快的項目有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醫療衛生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節能環保支出,分別同比增長21.9%、22.2%、26.4%、28.0%。
(五)就業形勢基本穩定
第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42 萬人,3 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與上年末持平。
第一季度,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對全國101 個城市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信息進行的統計分析顯示,勞動力市場供求總體平衡,求人倍率為1.1,已經連續十一個季度大于1。與上年同期相比,市場供求人數略有減少。分地區看,西部地區市場供求人數有所增長,東、中部市場供求有所回落。用人需求集中在二、三產業。分行業看,與上年同期相比,制造業、建筑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的用人需求增長。勞動力市場中,中高級技能人才供不應求,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程師、高級技能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較大,中級技能勞動者的用人需求同比有較大幅度增長。
(六)國際收支趨向平衡
國際收支總體保持順差格局,順差規模大幅下降。2012 年,國際收支總順差為1763 億美元,同比下降56%;經常項目收支順差為1931 億美元,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2.3%,保持在國際公認的合理范圍之內;資本和金融項目呈現凈流出態勢,由2011 年順差2655 億美元轉為2012 年逆差168 億美元。
外債總規模增速放緩,短期外債余額占比上升。2012 年末,外債余額為7370 億美元,同比增長6%。其中,登記外債余額為4455億美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短期外債余額5409 億美元,同比增長8%,占外債余額的73.4%,占比較上年末上升1.3 個百分點。
(七)行業分析
工業利潤繼續恢復性增長。第一季度,41 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9 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9 個行業利潤同比下降,2 個行業由同期虧損轉為盈利,1 個行業虧損下降。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同比增長3.3 倍,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90.5%,汽車制造業增長10.6%,石油加工業由虧損轉為盈利。
1.房地產行業
第一季度,全國商品房成交量同比增速較高,但比1-2 月份明顯回落,70 個大中城市中房價同比上漲城市個數增加,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比上年全年水平有所回升。
房價同比和環比上漲的城市數上升。2013 年3 月,全國70 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有67 個,比上年12 月增加27 個,同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漲幅最高為11.2%;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68 個,比上年12 月增加14 個,是2011年以來房價環比上漲城市最多的月份。二手住宅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有59 個,比上年12 月增加了24 個;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有66 個,比上年12 月增加20 個。
第一季度商品房銷售增速高于上年全年水平,但比1-2 月份回落。第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2.1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7.1%,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35.3 個百分點,比1-2 月份回落12.4 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13992 億元,同比增長61.3%,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51.3個百分點,比1-2 月份回落16.3 個百分點。其中,商品住宅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占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的90.4%和85.7%。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回升,比1-2 月有所回落。第一季度,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3133 億元,同比增長20.2%,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4.0 個百分點,但比1-2 月份回落2.6 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9013 億元,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8.6%。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3.9 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年全年縮小4.6 個百分點。全國房屋施工面積為47.9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7.0%,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3.8 個百分點。全國房屋竣工面積為1.9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8.9%,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1.6 個百分點。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17 號)精神,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規劃建設,全面落實2013 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70 萬套、新開工630萬套的任務。截至3 月末,全國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6139.9 億元,同比增長42.4%,增速比房產開發貸款高出30.1 個百分點。此外,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截至3 月末,已按進度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470.2 億元,支持了52 個城市193 個保障房建設項目,收回貸款本金70.2 億元。
2.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根據十七屆六中全會公報描繪的發展藍圖,到2020 年,文化產業將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文化產業總量規模穩步提升,人民群眾文化消費不斷增長。經過多年發展,文化產業展現出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截至2012 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5%,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2%。2012 年生產電視劇506 部17703 集,生產故事影片745 部,出版各類報紙476 億份、各類期刊34 億冊、圖書81 億冊(張)。人民群眾對文化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
多元化、多層次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初步建立,文化產業投融資渠道不斷豐富。政府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和推動,財政資金發揮引導和示范作用。銀行業創新金融產品,優化授信模式,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2013 年3 月末,主要金融機構對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中長期貸款余額為1219 億元,同比增長35.1%。證券市場成為文化產業融資新平臺,除多家文化企業集團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外,各種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創意產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開始進入文化產業,一批民營文化產業投資機構應運而生。保險業為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創新和開發多個適合文化企業特點的試點險種。
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需加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要進一步提高文化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推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不斷適應當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新變化和審美的新需求,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提高文化消費意識,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從金融支持角度看,可進一步開發適合文化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健全多層次貸款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開展直接融資,鼓勵多種形式的文化產業投資。
第五部分 貨幣政策趨勢
一、中國宏觀經濟展望
展望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面臨的發展環境依然復雜,既有有利于經濟穩定增長的因素,也面臨不少制約和挑戰,但總體看支持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基本面并未發生根本變化,人力資本、基礎設施、工業生產和配套能力都有較大提升,工業化、城鎮化空間還很廣闊,在宏觀政策和經濟結構調整改革措施的助推下,仍將保持平穩發展的基本態勢。
從外部環境看,全球經濟強勁增長的引擎還未形成,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機制性問題并未有效解決,不確定因素仍比較多,但全球經濟也在出現積極變化,美國居民部門杠桿率已有明顯下降,有利于推動消費及房地產業復蘇,新能源產業發展也有利于從供給面改善經濟;歐洲經濟在歐央行流動性支持措施介入后穩定性有所增強,全球經濟有望保持緩慢復蘇的基本態勢。OECD 綜合領先指數已連續多月回升。中國人民銀行2013 年第一季度企業家問卷調查顯示,出口訂單預期指數為51.1%,較上季上升了3.2 個百分點。
從國內情況看,各方面發展熱情依然較高,投資需求較大,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回升,在建項目數保持穩定,投資有望保持較快增長。第一季度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4.1 萬億元,同比增長14.0%;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45.7 萬億元,同比增長19.1%。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拉動作用將趨于增大。2012 年中國消費率已開始有所回升。2013 年第一季度最終消費對GDP 增長的貢獻達到4.3 個百分點,超過資本形成貢獻2 個百分點。第一季度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未來收入信心指數為55.8%,較上年同期高0.9 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發展持續加快,2013 年第一季度第三產業占GDP 的比重達到47.8%,對GDP 的貢獻已超過第二產業。企業家信心增強,第一季度企業家調查問卷顯示,企業家信心指數為68%,連續兩個季度上升,市場預期需求指數和國內訂單預期指數分別為56.5%和51.4%,較上季分別上升4.3 個和2.8 個百分點,企業經營景氣預期指數和盈利預期指數較上季度也都有所回升。總體看內需保持著持續發展的動力。
但也要看到,當前經濟運行中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一些“老問題”仍比較突出。主要是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還不穩固,內生增長動力仍待增強。在出口、房地產等既有增長引擎動力有所減弱的情況下,投資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基礎設施和國有投資推動。部分企業負債和杠桿水平有所上升,一些地方平臺融資渠道更加復雜。資源環境承載較重,約束增強。主要發達經濟體超寬松貨幣政策加碼,日本推出前所未有的寬松貨幣政策,部分央行繼續降息,全球資本流動仍將呈現規模巨大、方向多變的特征,溢出效應增大,外部資金流入增多助推了國內信用的順周期擴張,增加了金融宏觀調控的難度。需要進一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步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在諸如形成新型城鎮化的融資機制、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支持機制、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加強環境保護的激勵機制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形成新的可持續增長點,增強經濟內生增長的動力和活力。
物價形勢基本穩定,但對不確定因素仍需密切關注。第一季度GDP 環比增速有所放緩,運行總體平穩,大宗商品和生產資料價格相對穩定,都有利于物價走穩。中國人民銀行2013 年第一季度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未來物價預期指數較上季度下降了3.3 個百分點。但一些不穩定因素仍需高度關注。一是服務業、農產品價格有趨勢性上漲壓力,資源性產品和一些管制型價格也在逐步理順,都增加了物價上行的潛在壓力。二是在經濟潛在增速階段性趨降的大背景下,物價的需求彈性上升,總需求回升及宏觀刺激政策更容易導致物價上漲。前期房價出現一輪上漲,也可能傳導并加大其他關聯領域的成本壓力。此外,受氣候等因素影響,農業穩定生產仍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而前一段時期消費物價回落,也與鋪張浪費活動受到抑制及疫病傳播等特殊因素有關。總體來看,對下一階段的物價形勢還不可盲目樂觀,要注意預先防范通脹風險,前瞻性引導、穩定好通脹預期。
二、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貫徹穩中求進的要求,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政策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統籌考慮穩增長、控通脹、防風險,把握好貨幣政策調控的重點、力度和節奏,維持貨幣環境的穩定,著力改進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增強市場機制的作用,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把好流動性總閘門,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繼續根據國際收支和流動性供需形勢,合理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及其他創新流動性管理工具組合,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適度,引導市場利率平穩運行。繼續發揮宏觀審慎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根據經濟景氣變化、金融機構穩健狀況和信貸政策執行情況等對有關參數進行適度調整,引導金融機構更有針對性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二是著力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加強存量信貸資產的結構調整。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三農”、小微企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的信貸支持,滿足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資金需求。繼續完善民生金融,做好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務工作。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落實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費,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需求。
三是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體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調控機制。建立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增強風險定價能力,加強金融機構定價機制建設,用好利率浮動定價權合理定價,加強主動負債管理和成本約束,科學評估利率風險,自覺維護定價秩序。推動金融市場發展及產品創新,加快培育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優化市場化利率傳導渠道。進一步提高中央銀行市場利率引導和調控水平,強化價格型調控機制,促進經濟金融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使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更大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加快發展外匯市場,推動匯率風險管理工具創新。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方案。支持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穩步拓寬人民幣流出和回流渠道。推動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直接交易市場發展,更好地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展服務。密切關注國際形勢變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加強對跨境資本的有效監控。
四是繼續推進債券市場發展,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鼓勵創新,以創新促進發展。繼續堅持市場化方向,推動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場外債券市場發展,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推動債券市場規范發展。鼓勵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通過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多種渠道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通過發行專項用于支持小微企業貸款的金融債券,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進一步強化托管結算系統、清算系統、統一交易平臺和信息庫等核心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效率,防范系統性風險。以公司信用類債券部際協調機制為依托,著力加強監管協調與配合,發揮各部門的優勢與合力,共同推動市場發展。強化市場化約束和風險分擔機制,加強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評級體系建設,強化培育投資者自行識別和承擔風險的機制。積極穩妥地推進對外開放,提高債券市場國際競爭力。
五是深化金融機構改革。繼續深化大型商業銀行改革,推動其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健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盈利模式,提高創新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繼續深化中國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探索商業性金融服務“三農”的可持續模式。統籌考慮政策性金融總體發展,堅持分類指導、“一行一策”的原則,加快研究推動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改革。繼續推動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等工作。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支持民營金融機構加快發展,繼續推動地方金融改革試點,引導和規范民間融資健康發展。
六是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切實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督促金融機構加強內控和風險管理,繼續加強對金融創新和業務發展中潛在風險的監測。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預警和評估體系,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銀行信貸風險的監測和管理,強化跨行業、跨市場、跨境金融風險的監測評估,防范實體經濟部分地區、行業、企業風險及非正規金融風險向金融體系傳導。構建危機管理和風險處置框架,推進存款保險制度建設。采取綜合措施維護金融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