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劉武、特約撰稿張詩雨 |北京報道
中國收入差距分配差異究竟有多高?基尼系數高位運行預示著怎樣的社會問題?目前還沒有官方權威的最新報告來回答這些問題,而十余種版本的民間報告則有明顯分歧
在醞釀了8年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呼之欲出之時,用以衡量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更加受人關注。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報告顯示,2010年美國的基尼系數為0.46。對于數值波動在0-1之間的基尼系數來說,0.4是一條“警戒線”,超過這條線則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貧富兩極分化較大。資料顯示,主要發達國家的基尼指數約在0.24到0.36之間。
那么中國當前的基尼系數究竟是多少?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未必能準確回答出來。
2000年,國家統計局曾公布中國基尼系數為0.412。之后的十年間,再未見官方數據發布。僅在國家統計局的《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統計監測報告(2011)》中,曾有過“2010年基尼系數略高于2000年的0.412”這一模糊表述。
而近年民間的各種版本不少且各說各話,甚至存在明顯分歧。
2012年12月9日,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的基尼系數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此報告一經媒體傳播,立即引發質疑,一些權威專家和統計部門人士認為結論“離譜”,存在樣本比例過小、分析粗糙、問卷設計存在偏差等“硬傷”。
而2002年,經濟學家厲以寧在接受《光明日報》采訪時,曾提出一個適用于中國的基尼系數的算法,即將城市的基尼系數和農村的基尼系數加權平均算出一個基尼基數。這種厲氏算法的結果是,當時中國的基尼系數可從官方公布的0.40以上降低到0.32~0.35之間。
2012年的兩會上,國家統計局長馬建堂在回應中國官方為何不公布基尼系數時曾說,中國居民收入的調查是分開搞的,對城鎮居民調查可支配收入,對農村居民調查純收入,指標不完全一樣,基礎數據是分開的,所以沒有辦法計算全國統一的基尼系數。
此前的2012年1月17日,馬建堂曾公開承諾,國家統計局將于2013年正式向社會發布全國統一的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基尼系數。
官方基尼系數為何難產
長久以來,幾乎每次有民間機構或學者發布中國基尼系數時都會引發熱議。
據本刊記者初步統計,近十余年來,市場上相繼出現了不少于十種版本的中國基尼系數。這些數據有的來源于國內各家學術機構,有的來源于相關國際組織。低的在0.4左右,高的超過0.5。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我國目前的基尼系數水平處于‘高位運行’階段,現在肯定過了0.4,只是西南財大說的0.61有點兒太嚇人了。”
由于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國情,官方的基尼系數包括三個:農村基尼系數、城鎮基尼系數以及全國基尼系數。其中全國基尼系數最受關注。
國家統計局曾公開發布過基尼系數,雖然沒有民間版本那么高,但大致趨勢也是在0.4這個“警戒線”附近波動。其數據顯示1978年我國基尼系數為0.317,2000年上升到0.412。此后十余年則再無官方版全國基尼系數發布。
2012年1月17日,在2011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馬建堂在回答香港《大公報》的提問時主動表示“基尼系數,我要多說一點”。
馬建堂說,“我們認真研究評估,感覺到靠我們現在的城鎮住戶調查而計算出來的城鎮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偏低,所以就沒有發布。”偏低的原因主要是“難以獲取高收入階層居民真實的收入信息”。
馬建堂解釋認為,全國居民統一的基尼系數的計算需要以推動城鄉住戶調查一體化作為基礎條件,而國家統計局現在對農村、城鎮住戶調查是分開進行的。為此,國家統計局制定了三年工作規劃,“到2013年我們就能正式對社會提供全國統一的中國居民收入水平,到時候我們國家統計局內部的研究機構就會計算出全國的基尼系數。”
但馬建堂言語之間也留有余地:“如果我們認真評估以后,感覺這個計算出來的基尼系數是可信的,我們就會將它發布。”他呼吁給國家統計局多一點時間。
將難以獲得高收入者真實的收入信息作為不公布全國基尼系數的理由,也引起了不少質疑。經濟學家許小年[微博]就認為,官方應該采取“先公布、再修正”的慣用方法。
不過,城市高收入者調查取樣難的問題的確存在。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微博]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他們對8438戶家庭進行了入戶調查,被調查對象共計29450人。“調查員事先都經過培訓。在調查過程中,如果調查員被所調查家庭拒訪達6次,才能視為失敗。”既便如此,該調查在農村的拒訪率為3%,在城市的拒訪率為16%,“主要是因為城市高收入家庭拒訪相對較多。”
對城市高收入家庭調查難的情況直接導致了測算結果對收入分配差距的低估。這種低估在國際上也難以完全避免。
“警戒線”之爭
現實中的收入差距過大,已經令一些低收入階層感到不滿。
在網易2013財經年會上,經濟學家華生對西南財大發布的基尼系數間接發表了看法:“最近有人說(基尼系數)過了0.6,雖然缺乏準確數據計算,但我想中國基尼系數在0.5以上恐怕是沒有什么疑問。”
在北歐國家,基尼系數超過0.3就被認為差距偏大。拉美一些國家的基尼系數甚至已經在0.6以上。學術界相對一致的觀點認為,目前中國基尼系數已超過歐洲國家,在亞洲也排在前列。
基尼系數是一個比值,當結果為0時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結果為1時表示收入分配絕對不平等。
然而,0.4這個警戒線對于國情復雜的中國是否適用也有爭議。中國地域遼闊、區域經濟發展差異明顯,甚至文化等因素也對收入分配帶來影響。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不能簡單套用國際經驗,各國對收入分配不公有不同的容忍度。
至于中國的警戒線究竟在哪里,并無權威說法。
按照國際通行說法,基尼系數突破了警戒線之后,就說明收入分配差距已經過大,可能帶來社會不穩定、社會危機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各國都比較重視。
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首席科學家牛文元認為,中國的基尼系數在0.30—0.35是比較合理的水平,弱勢群體不至于被甩得太遠,而0.45是個很值得警惕的數據,是必須要控制的。
而蘇海南所在的人社部工資研究所同中國社科院在2005年曾聯合發布一份報告,建議政府用藍燈、綠燈、黃燈、紅燈來描述收入分配形勢。他們大致將基尼系數0.5的水平設置為一條警戒線,超過此水平即被認為收入分配進入“紅燈區”。
“由于實際情況差異,一般而言,我國基尼系數數值可能比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高一點,我們的0.6可能相當于別人的0.5多一點,我們0.5相當于別人0.4多一點。”蘇海南告訴本刊記者,“今后我們要摸清收入分配的底數,得出自己的結論。”
多數機構和學者認為,中國目前的收入分配已進入不合理階段,貧富差距過大。
但堅持城鄉二元基尼系數的學者認為,按照官方數據,中國城鎮、農村內部基尼系數都沒有突破0.4的水平,因此收入分配差距情況并沒有想象中那樣糟糕。
同時,經濟學張五常也認為目前準確統計居民收入存在難度,對基尼系數的測算存在不可避免的誤差。因此他曾在2007年公開批駁“中國存在嚴重貧富差距”的觀點,“這個(基尼系數)是怎么算出來的?誰算出來的?這些人念過書沒有?他們做我的學生都沒有資格。”
也有一些學者在調整基尼系數的算法之后,得到了更高的數字。
北京師范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實領導的課題組曾經以其2007年的調查為例,考慮到灰色收入因素而做過相應調整,得出基尼系數由0.48上升到0.52~0.53。
有學者在著作中稱,如果將非法以及尋租收入考慮進去之后,全國基尼系數將上升0.677。如果考慮到城鄉居民差異明顯的“暗收入”、“灰色收入”、“非法收入”等因素,對基尼系數的測算將更加復雜。
危機論博弈反危機論
對于中國目前的基尼系數水平,一直存在兩種相反的看法。
一種看法認為基尼系數水平已經到了危及社會穩定程度,一種看法則針鋒相對地認為其聳人聽聞。
在厲氏基尼系數“0.32-0.35”出爐之后的2007年,厲以寧對此又有過一次闡述,“雖然有點匪夷所思,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中國不存在貧富分化問題,中國目前問題恰恰是貧富分化太小。”
對于基尼系數的理解,與危機論相對應存在著反危機論。反危機論的主要觀點是,基尼系數國際警戒線是基于西方經驗的抽象,并不完全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進程和城鄉二元結構的國情,目前即便處于“紅燈區”也是“紅燈不紅”,同時社保體系也在不斷完善。
經濟學家周其仁曾在2006年公開撰文稱,他不認為有理由把基尼系數放在收入分配問題的中心,“不妨尋找其他顯示收入分配問題的觀察線索,直面收入分配最嚴重的問題。”
蘇海南也表示,不能簡單按照國際上的說法而認為中國基尼系數突破警戒線就要開始大亂。他說:“事實上沒有人真正搞明白我國收入分配的真實情況,大家都像在盲人摸象。”
關鍵所在或許還是欠缺高質量的基礎數據。研究機構多數運用國家統計局存在一定缺陷的數據,少數機構自行組織調查,還有一些則是互相引用,甚至著作中找不到數據的原始來源。
蘇海南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基尼系數的各種算法沒有太大差別,主要在于基礎數據不一。現在很多人不愿講真話,灰色收入、非法收入做假賬,也不走銀行渠道,所以實際收入很難調查。”
甘犁對國內基礎數據的欠缺也感到為難。他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國內很多經濟數據缺乏或者不公開,同時國內也沒多少人愿意做基礎數據的調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