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倍增
“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胡錦濤主席在“十八大”上所做的承諾,成為最受外界關注的焦點,被人們稱為中國版的收入倍增目標。
收入倍增計劃最早來自日本。日本經濟從上世紀50年代起飛后,1960年,時任日本首相的池田勇人提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結果這一計劃在第7年就提前實現了翻番的目標,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為日本帶來一場消費革命,日本的很多重要產業得以升級,日本經濟在1968年超越西德,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直到2010年被中國超越。
中國提出收入倍增目標之后,很多人在興奮之余也對此將信將疑——到2020年我的收入真的能翻番嗎?如果從統計學上來看,只要中國經濟增速不出現大幅下滑,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收入翻番幾乎沒有什么太大的懸念。不妨看看過去10年間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情況,2000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280元,而到了2010年,這一數字上升到19109元,上漲幅度為204%,大概翻了兩番。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0年的2253元上升到2010年的5919元,上漲幅度約為163%。204%和163%——這是我國城鎮和農村家庭在過去10年的收入增長情況,這兩個數字應該超過很多人的想象和實際感受。
對于2020年實現收入倍增,主要的挑戰有兩點,一是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二是調整收入分配體系,實現收入分配向居民傾斜。過去10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其中一個重要前提是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我國GDP從2000年的9.9萬億元上升到2010年的40萬億元,名義上漲幅度超過300%,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經濟增速,我國城鎮和農村家庭收入增速才能夠分別實現204%和163%的增長。
對于下一個10年,中國經濟基本上告別了兩位數的增長,“十二五”的規劃目標是年均增長7%,;從過去10年看,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雖然分別大幅增長204%和163%,但其實還是大大低于同期GDP高達300%的漲幅。因而,居民收入10年收入翻番大致對應著7.2%的年均復合增長,而整個“十二五”的年均7%,這也意味著“十二五”期間我國居民收入增長至少要高于經濟增速才能實現收入倍增,而在過去10年,我國居民增速是大大落后于同期GDP增速的,這也意味著下一個10年,收入分配要向居民大力傾斜,才能夠保證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順利實現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標。
另外,過去10年的增長,數據結果與很多人的實際感受卻有不少差距。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統計數據本身可能并不會完全精確,同時,統計數據面向的是全國大規模的群體,而針對群體的統計數據難免會和個體感受形成差異。所以,到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實現翻番,也并不意味著每個人的收入都能翻番,以中國經濟的現狀看,估計還是中低收入群體的提升幅度會相對較高。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通貨膨脹的影響,即使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在過去10年有一定的增長,但在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面前,收入的漲幅也基本上被通脹所吞噬,因此,很多人會基本感受不到收入提升帶來的幸福感。所以,對于2020年的收入倍增目標,還應該是扣除通脹因素之后的倍增,否則,倍增的意義也將大打折扣,對于民生的改善乃至對中國經濟向消費轉型的推動都將頗為有限。
相關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