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2012IMF和世界銀行東京秋季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東京時間14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代替周小川在IMF年會閉幕日出席皮爾-杰科普森講座,并就2000年以來的中國貨幣政策發表演說。易綱認為,防通脹、穩增長、創就業、維持內外平衡是中國面臨的四大政策目標,央行將通過銀行業改革、匯率改革、利率改革等舉措來加以應對。
易綱強調,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是驅動增長的引擎,但同時又面臨通脹壓力,在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難題。央行同時面臨著銀行業、利率、匯率等諸多改革,而且自加入WTO之后,法律法規和既存游戲規的變化,促使央行的宏觀經濟政策不僅要照顧到內部經濟,也要考慮到外部影響,穩定貨幣市場是重中之重。
易綱稱,在這樣的局面下,市場經濟轉型、資金流動性增強、法制逐步完善、產權得到保護等因素,導致了房價在過去15年急速上升。如何做到穩增長、防通脹、維持內外平衡成為中國經濟的三大挑戰。
為此,易綱表示,央行必須將控制通脹作為頭等大事,主要措施就是“三樣武器”,即公開市場操作、匯率改革、利率改革。針對海外批評中國央行操縱利率,易綱反駁,“他們是不知隱情”。易綱稱,1990年代末,中國主要商業銀行事實上是破產,壞賬多、資產少,在此事態下放開利率并不現實。
易綱稱,銀行必須按照央行提供的要求清單進行改革和完善自身才能得到注資,要求清單包括合理的會計標準、治理結構、內部調控、處理壞賬以及透明度等。易綱認為,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現在表現出色,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十大商業銀行有3至4個來自中國,即為明證。
針對存在爭議的匯率改革,易綱稱,2002年周小川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匯改,改變了以前“盯住美元”的單一方式,在匯改之前,需完成銀行業改革、放松外匯限制等首要前提。
易綱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表現出色,對他國具有借鑒意義。尤其是在亞洲金融危機、次貸危機、雷曼危機及當下的歐債危機等問題上,有充分體現。易綱以雷曼危機為例解釋道,在整個大宗商品市場和GDP預測市場都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中國貨幣政策轉為適度寬松,靠提高流動性來穩定國內市場,這推動了經濟回歸正常軌道。
此外,易綱評價道,農村信用合作社是中國一大特色,雖小但至關重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中國必須在農業上自給自足,而穩定的金融體系對建立穩定的農產品市場功不可沒,農信社是中國特色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平臺。
易綱總結中國經驗稱,穩定是第一要務,但面對外部危機,短期內必須迅速緊迫地提高流動性,同時也要考慮負面影響,避免出現和擴大道德風險。在短期內,要有相對激勵,長期要有穩定機制,貨幣政策要與政策目標相匹配。(成平笠瓊 發自東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