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核電模式的最大特點在于,兩大競爭者歸屬同一集團,獨立作業卻又最終共享方案,每個項目結束后,大家均進入一個新的相同起點。
文 | 周暉雨
目前我國現役核電機組主要采用二代或二代加技術,但隨著核電安全的提高,擁有更高安全系數的三代核電將逐漸成為主流。因此不同的核電公司圍繞國內核電發展到底應該采取哪條技術路線展開激烈競爭。
為保障核電安全高效發展,2008年我國成立了國家核電并花巨資從美國引進三代核電技術AP1000,但是老牌核電公司中核和廣核并不買賬,在國家已經確定發展AP1000的情況下依然組織研究了ACP1000和ACPR1000的三代核電技術,這兩者都標榜自己是國內真正的核電自主品牌,安全性能也達到了三代標準,和國家核電展開了惡性競爭,我國核電因此進入三雄爭霸的局面。
鑒于這三雄爭霸的種種弊端,國內不少人士在反思我國這種惡性競爭核電格局,并十分推崇俄羅斯、法國和韓國“一家壟斷”的格局,希望三家核電公司能合并為一家。但因為影響面太廣,不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在不能把他們都合并為一家核電公司的情況下,為了結束這種“三雄爭霸”的局面,國家能源局開始強力介入。吳新雄在執掌能源局一個多月后,召集中核和中廣核的一把手進行了談話,希望中核和中廣核能夠聯手,將ACP1000和ACPR1000進行合并,設計成一套擁有我國自主品牌的三代路線。
在國家能源局的支持和推動下,雖然阻礙重重,中核和廣核兩家集團進行了八輪次、歷時近半年的技術融合工作,最終于2013年9月5日簽署了自主創新三代——“華龍一號”核電總體技術方案和技術合作協議,華龍一號從此誕生。雖然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的“華龍一號”的總體技術方案彼此有部分差異,但由于之前中核集團的ACP1000和中廣核集團的ACPR1000+的三代核電自主研制技術,均基于我國已掌握的從法國引進的M310改進型核電技術,因此具有很高的技術相似性(如系統設置和主要設備),在機型融合后達到基本相似的安全性、經濟性的基礎上,在安全系統設計方面具有各自特色、保留了各自技術特點。
雖然中核和廣核的方案彼此有差異,但這未必是一件壞事。在堆型基本一致下有差異才有比較,通過市場和實踐檢驗技術的成熟性和可靠性,是最為科學和合理的方法、途徑。
以目前國際核電市場最大的贏家俄羅斯為例(其市場占有率約為全球核電站設計及建造總數的40%),他的主力堆型AES-2006目前也存在一種堆型、兩種方案的情況——圣彼得堡設計院和莫斯科院的AES-2006分別以WWER-640、AES-91(中國田灣一期)、AES-92(印度庫丹庫拉姆核電站1、2號)和AES-91/99(參與芬蘭核電投標)核電站理念作為設計基礎,參考WWER-1000運行經驗,吸取了中國田灣核電站,印度庫丹庫拉姆核電站研發所采用的設計方案和建設中取得的工程經驗,加以改進各自獨立研發,設計出了兩套相似的AES-2006設計方案。
這2套方案在反應堆額定熱功率、環路數量、不可替換設備的壽期、換料周期、電廠可利用率、反應堆出口冷卻劑壓力、控制棒和堆芯燃料組件數量和蒸汽流量等性能參數是基本一致的,僅僅是安全系統設計方面的設計各有特色。(注:莫斯科設計院設計的AES-2006機型在新瓦二期有兩臺機組正在建設,在庫丹庫俄羅斯拉姆3、4號廠址上籌建兩臺;圣彼得堡設計院設計的AES2006在列寧格勒二期、波羅的海核電廠、白俄羅斯各有2臺,共6臺機組在建設中。)
俄羅斯模式和華龍一號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俄羅斯的莫斯科設計院和圣彼得堡設計院都同屬俄羅斯核工業集團,因為是屬于同一家集團,在總部的協調下,他們彼此的設計方案和技術資料是完全共享的,甚至也會參與對方設計的核電站建設(注:俄羅斯核工業集團先根據要建的核電項目進行內部的招標,招標結束后把2個設計院投標的設計方案互換,并告訴失敗的一方,為什么不采用他的方案,和贏標方相比,他輸在哪方面,然后項目建設上讓失敗一方派出部分設計人員參與)。
既保證了贏標的吃肉,輸掉標的也能喝湯,也防止了勝利者在資料方面對失敗者留一手,防止勝利者因獲得新核電項目的建設經驗而在技術上獲得更大優勢,更重要的是保證了雙方未來獨立開發新的堆型的時候都是同時站在彼此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形成良性競爭,畢竟只有中標才能吃到肉,而為了中標就要超越過去的自己或者對手,這就激發了設計院創新的動力。
雖然鑒于我國國情,沒有辦法全盤復制這種俄羅斯經驗,但這種鼓勵良性競爭環境下的差異化發展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特別是我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當前我國除了在三門和海陽建設AP1000外,在建的國外先進堆型還有在臺山的法國EPR和在田灣的俄羅斯VVER,未來還會有俄羅斯的BN800(快堆),這在國際上是絕無僅有。他們的工程建設經驗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未來中國會建設大量的核電站(到2020年全國核電裝機目標為8000萬千瓦),如果能源局、核安全局和國防科工局能鑒俄羅斯經驗牽頭讓中核、廣核和國核能夠共享彼此的設計方案和技術資料,讓彼此都能派出部分設計人員參與彼此項目的建設(鑒于我國國情,最好不用借調模式,而是采用勞務輸出模式,例如廣核的項目,如中核和國核派人參與,廣核要付給他們和自己員工一樣的工資,并且承諾項目完工后在一定時間不準挖人),共享設計、研發和工程經驗讓其實現融合形成良性競爭,這樣既可以讓循序漸進能動加非能動技術的華龍一號走的更穩健,也可以幫助革新型純走非能動技術的AP1000更快走向成熟。
(作者為烏克蘭敖德薩理工核工程博士)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