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現實的距離,讓人產生強烈的時空錯覺。這種錯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輿論引導以及作者們當時當地主觀意象的復合作用而形成的。想象中的鐵本很強大,是個鋼鐵王國,其拍賣卻令人如墜空中,而那個活在案例中的戴國芳是個多么簡單的人,但稍一回味,他的調虎離山之計使得也很純熟,面對媒體,也知道擺擺排場了。
那么,即將遠去的鐵本究竟是個什么模樣,是否也有一些被掩蓋的事實存在?
老廠的那些糾葛
返回瀆南時,記者刻意繞了不同的路線,所見頗有小康之風,幾乎是家家小樓,院院轎車,時有孩童在簡單的公共健身場所游玩戲耍,遠非當年那個最貧窮落后的村鎮了。這一切并非全是鐵本一家企業的功勞,但鐵本顯然功不可沒。
可如今的老廠萬籟俱寂,沒有一點生氣!
所謂的大門僅是一道一米左右寬、七八米長的土紅色磚坯,破損嚴重,上面“江蘇鐵本鋼鐵有限公司”金色字樣被鏟去,只剩淡淡的痕跡。一片枯黃的灌木和草坪中,一米多高的土紅色基座上零散地堆著些廢鐵,這里原本是一只鷹的雕塑,被繼任者鏟除了。
鷹是戴國芳的圖騰,記者曾在戴家旁邊的軋輥廠里見過一只振翅騰飛的鷹雕,保安介紹鐵本老廠里這只原是收翅狀,寓意蓄勢。可惜后來不僅鷹沒了,戴國芳也身陷囹圄。如今,廠內無論鍋爐、建筑還是車輛均銹跡斑斑,依舊矗立的大煙囪已不再冒煙,據說目前已停產整頓,要等待新的指示。
廠區的馬路對面,是鐵本指揮中心,人稱“總部辦公室”,但早已物是人非,此前是鑫瑞特鋼進駐,今后是金松特鋼入主。而那個曾經身價上億的“五不”老板、一心只想做大鐵本發展地方經濟的戴國芳,卻在很大程度上作為地方與中央對弈中的一枚棋子而被犧牲。
當地餐館老板回憶起建廠之初戴國芳在一次指揮運輸行車時折了腿還坐輪椅親臨現場指揮的情景時,依舊很感動。
比起數十里地外的湟里鎮,鐵本倒下之后,東安鎮發展日漸不及,最后甚至被并了進去。“如果鐵本不倒,肯定是湟里并給東安”,很多人心生遺憾。于是,很容易理解東安鎮人對鐵本的懷念、對戴國芳的憐惜。
戴國芳被刑拘后,東安鎮及周邊,據說有兩萬多人聯名上書政府,替他求情。可惜,不訴不判不放,對戴國芳的超長違法羈押成為中國現當代司法史上的一大避諱,再多求情也枉然。而戴國芳的舊部則暗示這其中另有蹊蹺,矛頭指向的是鑫瑞特鋼董事長劉建剛。
2004年4月19日,戴國芳等人被拘捕后,按照政府部門的安置辦法,劉建剛于2004年8月到鐵本任總經理,后來因其雙重身份被人質疑,遂于2005年8月改由鑫瑞特鋼租賃鐵本老廠,從此開啟了五年半的“鐵本新時代”。
而劉建剛的名聲也自此一落千丈,被指責為落井下石。“肥了鑫瑞,瘦了鐵本”之類的順口溜開始傳播。
據當地人描述,劉建剛出生在戴國芳家的隔壁村,家境也頗為相似,早年也窮困輟學過,也一樣的頭腦靈活不斷進取,于2002年也有了自己的鋼鐵廠,不同的是,他比戴國芳性格強悍、處世也諳熟些。
2004年初鐵本遭遇清查之時,鑫瑞特鋼年產約摸40萬噸,如今已非當年阿蒙。原東安鎮政府部門人士也言其的確是既得利益者,因為經營鐵本而讓鑫瑞特鋼邁上了一個臺階。
鑫瑞特鋼位于常州市武進區西南方向的湟里鎮村西村,距鐵本老廠約莫二十多里地。湟里鎮的街區比東安要寬闊繁華,鑫瑞特鋼也比鐵本老廠嶄新氣派得多,各色轎車時有出入,大門處稍作妝點,也還能看出些迎接新年的氣氛。
鑫瑞特鋼警衛異常機警,“小毛驢”離公司大門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其中一人就已出來問詢并阻止再走近。既然進不去也只能作罷,卻在前往金湟河時碰巧遇到鑫瑞特鋼一員工騎馬栽進河里。一番鬧騰之后,經不住癡纏的他在承諾不開口不拍照只看看的前提下終于答應帶記者進去看看。沒想到亭臺樓閣、煙柳長堤、假山綠水,鑫瑞特鋼竟是一派公園景象,很難與鋼鐵廠聯系起來。
強烈的對比之下,鐵本老員工的不平和埋怨自非無源之水。
盡管劉建剛聲稱鐵本被查后,因為敏感有風險,當時無人敢接手,是相關政府部門領導多次登門相請他最終才迎難而上的;盡管自他租賃后,鐵本每年給戴家30萬元的安家費,戴家也并未困頓到揭不開鍋,大女兒已遠赴澳洲留學,二女兒在南京攻讀大學,兒子在市區一所外語類高中念書,但從2005年8月到如今的拍賣,四年有余,鑫瑞特鋼以每年10萬元的租金承包鐵本,還是很難不受人詬病。
畢竟,這幾年正值國內鋼鐵大漲之際,雖然也有原材料上升等諸多因素,但鐵本若得已正常運營,應不至于落到如今這步田地。
戴國芳的舊部認為,相較于鐵本此前17.8億元的資產、每年150萬噸的產量,10萬元的租金無異于白送。據說,僅2006年3月,鐵本老廠利潤就達500多萬元,而過去的2005年,該廠上繳的稅收達到1.5億元,效益非常好。
一位原鐵本高層曾是當地政府組建的鐵本監管組成員,在劉建剛租賃鐵本廠一個月后就悄然離開。而戴國芳的娘舅蔣錫生以及弟弟戴永芳,都是原鐵本公司的副總經理也相繼離去。從生產、供應、銷售到財務等各部門,最終都調整為劉建剛自己的人。
劉建剛辦公室座位背后雕刻有一行字:“一個人的暫時成功靠的是聰明才智,而一生的成功靠的是做人”,但由于其早年賴以發跡的宜興張渚鋼廠是由戴國芳轉給他的,在東安鎮這個小小的熟人社會,他注定要背上“忘恩負義”之名,即使有委屈之處,也只能如他所說,讓時間證明一切了。
知情人士透露,戴國芳的損失,將以政府行政補償金的形式得到一些彌補,重掌鐵本雖然已是傳說,但今后事業的啟動資金應該有了著落。但長江邊那幾千戶因鐵本新廠項目而失去家園的人們,如今在做什么?
蒿草叢中的過往
新北區魏村鎮位于常州市的最東北,距離東安鎮80多公里,有著高新技術開發區慣有的挺闊道路和嶄新的廠區和建筑。鐵本新廠,那個曾經激動人心的夢想,就淹沒在這片霧蒙蒙的長江邊上。
從鎮上租車前往鐵本新廠,沒幾分鐘路程就看到了三座煉鋼高爐,五個紅白相間的煙囪自東向西排成一線。沒想到這竟是條斷道,司機在一堆亂糟糟的土石前停了車。目之所及,除了遙遠的高爐之外,盡是瘋長壯碩的蒿草。如果說老廠是破敗,那么新廠只能用慘狀來形容。古人說“蒿草之下,或有蘭香;茅茨之下,或有侯王”,2004年中央政府那一掄“千鈞棒”,多少泡沫沉渣霎那間化作齏粉飄散!
回顧2009年山東鋼鐵重組日照鋼鐵等很多國進民退的事例,不知是誰說過“就算鐵本5年前不死,也活不過2009年”。
那么,鐵本為何而死?如果是資本,那么究竟是鐵本騙了銀行,還是銀行對不起鐵本?在魏村人的口中,卻有另外一個版本:銀行毀約。
倒不是因為上面要查處鐵本,而是從2003年三季度起,突然緊縮銀根,于是銀行單方面毀約。即使兌現了的承諾,也是大大的打了折扣。比如銀行承諾十二億貸款,但是這十二億貸款鐵本不能使用,必須全額存在銀行作為保證金,然后據此申請開具承兌匯票。
銀行毀約之時,鐵本項目上到一半,傳說中,方寸大亂的戴國芳也曾四處求情,甚至哭過,稱只要銀行能夠遵守合同,讓他叫爺爺都行。可惜換來的只是滿腔悲憤。“銀行都不講信譽了,還有什么人可以講信譽?你們早點說一聲不能貸款,我孫子才去上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