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進展:
推薦閱讀:
北京朝陽紅黃藍幼兒園涉嫌虐童!記者親訪受害兒童家長:氣得全身發抖!
來源:中國婦女報
11月23日下午,北京市朝陽區紅黃藍幼兒團新天地分園大門緊閉,兩名保安守在門內。
瑟瑟寒風中,幾十名幼兒家長徘徊在大門外,一會兒向園內張望,一會踱著腳步,憤怒、焦躁、急迫、不安,種種情緒掛在他們臉上。
“我們就是希望見見院長,看一看監控視頻,可到現在為止,園區沒有任何說法。”一位向幼兒園討要說法的媽媽,不停地抹著眼淚,情緒激動。
11月22日晚,京城育兒群里突然扔進一枚炸彈——北京朝陽一幼兒園疑似突發虐童事件。有幼兒家長反映,北京朝陽區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分園國際小二班的幼兒遭遇老師扎針、喂不明白色藥片等情況,并提供了孩子身上多個針眼的照片。隨后,涉事孩子的描述、部分曝光照片、家長的控訴不斷刷屏。
11月23日下午,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來到涉事幼兒園門口,發現仍有數十名家長等候在幼兒園門外想了解情況,但幼兒園緊閉大門。
“連續兩天,我家女兒都在哭著說,我沒有生病,為什么要打針,為什么要扎我,像一只受驚的兔子……”幼兒園外,一位孩子媽媽一邊抹著眼淚一邊講述孩子遭受的經歷。她說,孩子因為害怕,被問到有沒有被扎針時一開始根本不敢和家長說。“孩子都是三歲多,肯定受到老師的恐嚇了不敢說,我只能讓她蒙在被子里,和她一起在被子里告訴她,這樣老師就聽不到,孩子才給我講了。”
該家長稱,目前她了解到有10個左右孩子身上發現針眼,她在自己孩子的胳膊上發現了針眼。
據了解,反映被打針和吃不明藥片的孩子均是國際小二班的學生家長,家長們描述針眼出現在腿部、屁股、腋下等部位。
一位國際小二班的家長還透露,孩子告訴他,每天中午吃完飯,老師都會讓他們吃兩顆白色小藥片。在家長提供的和孩子對話視頻證據中,孩子捏著一個白色藥片斷斷續地回憶“吃過……老師給吃的……其他小朋友吃的……每天都要吃……不睡覺就要吃。”
“我在外地出差,聽說了這個消息后全身氣得發抖。”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聯系到了國際小二班的孩子家長茗茗媽媽。她告訴記者,茗茗九月份入園到現在,一直對幼兒園有抵觸心理,每天都不想去幼兒園。家長都以為是新生入園的正常現象,并沒有在意。“我兒子才三歲,回家后也不太會表達,只是說很害怕某老師(小二班的班主任)。”
茗茗媽媽說,以往到幼兒園接送孩子時,也會覺得氣氛很怪異。“按說孩子們都應該高高興興的和老師打招呼,可是我一直覺得他們都很害怕老師,老師們也很少帶著笑臉和寶寶們再見。”
紅黃藍幼兒園疑似突發虐童事件的消息曝光后,出差在外的茗茗媽媽第一時間讓家里老人檢查茗茗身體,發現茗茗臀部有一個針眼,已送去醫院進一步檢查。“姥姥問他是誰扎他了,他說老師給他打針呢,還說不聽話會被喂藥片。”
“孩子最近生病好幾天沒去幼兒園,針眼部位也不明顯了,如果真吃了藥也會代謝掉了吧,不知道還能不能檢查出來……”說著,茗茗媽媽抑制不住哭聲。她告訴記者,已買好車票馬上回家。
“我家孩子告訴我,有時候老師會把他們帶到黃大班,去那里體檢,告訴他們要去打防疫針,屋里的醫生是叔叔,小朋友會被脫光衣服靠墻站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長告訴記者,她的孩子也在國際小二班就讀,這里每個幼兒園都會配備三名老師,對于孩子到底經歷了什么,她會追查到底。
記者隨即又聯系到了另一名曾在紅黃藍新天地分園紅四班就讀的孩子家長果果媽媽,她說,女兒曾多次哭著說被老師拿著棍子敲打頭部。“因為有一次我們在微信群里討論孩子可能被帶到小黑屋體檢的事,這件事一直有傳聞,我們不小心把討論的話發到了有老師在的群里。”果果媽媽說,當晚,老師就給她打來電話,讓她不要再亂說。從那之后,果果就經常表示有被老師打。“我們要求園方提供監控,園方表示沒有監控,正在安裝。后來我們就選擇退園了,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
23日下午,在幼兒園大門外,陸續有家長知悉該消息后,來提早接孩子回家。
一位名叫優優的小女孩在被爺爺接出來后,告訴記者,今天是感恩節,幼兒園本來是要有感恩節活動的。
“園里本來安排了感恩親子活動,可以讓家長參加,現在通知臨時取消。出了這樣的事,讓孩子們如何學會感恩?!”優優爺爺憤怒地感慨。
據了解,紅黃藍是成立于1998年的早期教育機構,專注于0至6歲范圍。涉事的朝陽區新天地分園屬該機構旗下品牌“紅黃藍幼兒園”,公司還擁有“親子園”、“竹兜早教”等相關品牌。截至2017年6月30日,紅黃藍已有直營園80家,加盟園175家,親子園853家(直營+加盟)。其中直營幼兒園的注冊學員達到20463名。今年9月份,紅黃藍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截至記者發稿,事發幼兒園的電話始終未接通。記者致電朝陽區教委,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教委已獲知此事,已成立工作組進駐幼兒園調查。
據悉,從前一天下午放學開始,便有多名該班家長報警反應自家孩子疑似被虐待,朝陽警方已介入調查,目前事件真實情況尚未公布。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陳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