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融資驅動的優信集團 接下來該講怎樣的故事
來源:IT三劍客
2017年1月,二手車電商優信集團宣布完成5億美元融資,讓本就備受關注的二手車行業更加引人矚目。2011年成立的優信,用了5年時間就對外宣稱構建出完整的二手車產業生態圈,業務包括優信拍、優信二手車、優信金融、優信數據、車伯樂平臺,這樣的速度讓很多發展多年的互聯網公司都難以望其項背。
一片繁榮之下卻隱含著另外一層含義——短短5年間,優信也分別對資本市場講了5個不同的故事(包括失敗的C2B業務),融資也已到了尷尬的第6輪F輪融資(優信對外宣布剛剛到D輪融資,但其融資BP里卻清楚的記錄了已經到了F輪)。每次融資,優信都會通過一個新故事來拉攏投資人,將投資人的關注點轉移到新業務上,并相信優信的新業務增長空間無限,而現實卻是:老業務尚未跑贏,新業務嗷嗷待哺。這讓人不禁產生疑問,優信更像是一家融資驅動的公司,而非真正的業務驅動。
B2B到車伯樂5個故事 新業務難抵舊業務的增速放緩
優信以B2B業務起家,但B2B的業務增長并不如人意,早期每輪估值增長只有20%左右,讓進入優信的投資人都很著急。
據優信的融資BP顯示,2011年成立的優信拍, 2014年同比2013年的增幅達719%,而2015年同比2014年的增幅僅有89%,當年中國二手車行業的增幅都達到55.58%。增長的大幅回落,略高于行業的增速,自然不能給B2B業務帶來更高的估值增長。
至此,優信便開始了每一輪都用新故事融資的套路。可以說優信的每一個故事都講在資本關注的風口之上。
1、B2B增長乏力:優信創始人戴琨曾表示,二手車拍賣必須做大規模才能掙錢,因此優信拍從創立之初走的就是依靠融資的大資金投入路線,這使得優信一度超越了成立10年的車易拍,做到行業第一。但實際上,優信B2B業務一直到2016年初都沒能如戴琨所愿實現盈利。2016年7月優信拍將虧損剝離,寄希望于借步森集團之殼上市,但結果以“估值太高,且主營業務并未實現真正盈利,資本市場不買賬”草草收場。
2、C2B胎死腹中:2013年年中開始,優信推出C2B業務,開始了和車易拍在另一個維度上的競爭,競爭過程極為殘酷,甚至不惜鬧上法庭;盡管關停的C2B在戴琨后來的采訪中被稱之為沒有價值的業務,還是為優信換來C輪6000萬美金的融資。
3、金融業務險境重重:2014年,互聯網金融開始備受資本關注,成為新資本風口,優信在當年推出金融業務(當時新聞可查),主打B端;這個故事之后,優信拿到2億美金D輪融資;但不知為何,在最近的宣傳中,優信宣稱“2015年才開始推行金融業務”,而在其融資BP中則稱“要在2016年底推出圍繞車商的金融業務”。總之,也許當時的金融僅僅是個為融資講的故事,也或許這段業務實在不盡如人意,是一段不愿被提起的往事而已。
4、B2C未見壁壘:2015年,優信又以B2C的故事敲開了投資人的大門,獲得了1.7億美元的E輪融資。3月,優信推出B2C二手車電商平臺“優信二手車”,還未來得及積累用戶數據,便開始通過“付一半”開啟金融業務。但實際上優信的B2C到目前仍提供“直通車”這樣的端口付費產品,停留在廣告模式,尚未真正意義上對車商及車源信息的管理把控。
5、車伯樂模式虛幻縹緲:2016年底,優信推出互動汽車資訊聚合平臺“車伯樂”,以此切入新車。發布會后一個月,優信宣布完成新一輪5億美金F輪融資。優信內部員工跟筆者透露,這筆錢更多的會用在以車伯樂為入口的新車業務上。這塊新業務目前仍處雛形,不予評論。
不難看出,優信的每筆融資,都在為投資人講述新的故事,用新模式和戰略綁架新投資人。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會逐漸拓展業務,形成生態本無可厚非,但前提是確保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定的規模和體系。而優信的做法更像拆了東墻補西墻,用新業務來填舊業務的坑。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說,看中企業的一是盈利,二是規模。顯然,優信正是參透了投資人的心里,一方面不斷講新的故事來告訴投資人:我們布局了金融,我們深入到了C端,我們快盈利了……另一方面,通過一個個新的故事連接營造出規模化平臺的景象,以此來綁架投資人。
優信新融資仍在繼續 壞賬崩盤岌岌可危
一位投資圈人士告訴筆者,目前優信仍在融資。而據筆者掌握的信息,優信創始人戴琨目前的持股比例僅為5%左右,其他創始人則更少,不斷涌來的新融資勢必意味著戴琨等創始人的股權會被進一步稀釋,優信實際上已經變成由資本控制,職業經理人管理的公司。更為關鍵的是,剛剛拿到5億美元融資,卻還在進行新的融資動作,圈內人士給出的解釋是——優信在為業務大筆壞賬和虧損做籌備。
作為一家成立僅5年多的公司,優信的關聯公司高達到18家(工商備案可查),其中8家公司屬于優信集團對外投資企業。消息人士向筆者透露一個例子,優信曾把B2C平臺上的優質車源買斷,原有的想法是賺取差價,但由于缺乏對車源的判斷和數據支持,很多車并沒有賣出去,造成積壓,也因此產生了大量的壞賬,不過,這些壞賬都做到了這些關聯公司的賬目上。由此可見,如果優信為美化B2B或B2C業務數據,用其他關聯公司“分擔壓力”也是很有可能的。
此外,因為優信在金融方面經驗并不豐富,做個人交易的時間尚短;并未積累豐富的數據和經驗,金融圈預測,優信金融將會面臨大量壞賬產生的局面,這些壞賬會集中出現在2017年下半年,也是就付一半產品線上2年后,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儲備,也許會面臨非常大的崩盤風險,據此,融資也是勢在必行的。
由車源數據造假被疑連環造假 或為融資
近日,媒體一篇《優信二手車海量車源水分多 恐陷數據造假困境》引發行業關注。文中悉數了優信車源造假的多條證據。后有知乎用戶“程序通”通過爬蟲代碼對優信車源進行了一番掃描,結果顯示優信真實車源僅為8萬多臺,僅占宣傳的180萬車源的4%左右。
當下二手車電商平臺競爭激烈,車源數量是后續成交量、金融滲透率的重要基礎指標,作為體現平臺優勢關鍵指標之一,為資本所看重,因此優信二手車的數據增長性壓力或來源于此。
隨后,一篇《王寶強代言的優信二手車數據造假 深陷資本博弈》深挖了優信基于車源造假之后,成交量如何造假:比如2016年11月,優信公布的B2C月單量為2萬單,但根據真實車源量與優信公布給投資人的轉化率計算,其真實交易量不過4800臺;基于交易量包裝數據,金融業務數據也極為不合理,2016年優信金融竟然做了8000多單,高于真實車源成交量,金融的滲透率更是夸張的達到50%左右,被媒體笑稱提前實現了中國汽車金融業務2020年的目標。
數據的種種包裝,很難不與為了融資做關聯,畢竟,投資人最關注的就是企業的業務數據。
離職員工爆料優信內部以融資為核心
優信的融資能力確實不容小覷,據優信一位離職中層向筆者透露,優信內部專門成立了一個融資數據團隊,用來對接所有融資數據事宜。該離職員工透露,構成這個團隊的成員都是優信的老員工,即便是理應參與融資事宜的崗位,也會因為非老員工而被排除在外。
過度的以融資數據、業務為核心圈層,新員工始終觸及不到公司的業務本質,受到排擠。與該中層同期入職優信的多位管理者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紛紛選擇離職,這讓優信在內部管理上形成了尷尬的局面。
另一方面,優信依仗巨額融資,花錢一擲千金,從優信不被理解的心跳式廣告投放就可以看出,公司上下都透露出一種“大公司”氣質,朝九晚五,早已不是創業公司風氣。該中層在面試的時候,在問到公司是否能長期發展的問題時,優信高層給的答復是,優信已經大到死不了,因為綁架了市場上最多最大的投資人。
無論是業務還是內部,優信或多或少的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巴菲特曾說:“當浪潮退去的時候,我們才知道誰是裸泳的。”那么,當脫去融資的外衣,真實的優信究竟寫的怎樣的故事呢?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胡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