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多元化,董明珠急了嗎?
文章導讀: “在這里向大家宣布,格力電器從專業化的空調企業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時代。”7月23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說。當日, 第二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鄒錫蘭 | 北京報道
“在這里向大家宣布,格力電器從專業化的空調企業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時代。”7月23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說。當日, 第二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誠如論壇的主題“讓世界愛上中國造?自主創新”所言,董明珠似乎想讓現場的參會者先愛上“格力造”,“你們以后可能用的是格力的手機,遙控著家里的電器,回到家里享受格力給你帶來的溫度,同時走出去坐上我們格力的銀隆汽車。”
格力不只賣空調了
在論壇上,董明珠首先亮出了手中的格力二代手機,并說道:“大家講手機是紅海,格力為什么還要去做?我認為說紅海是因為你沒有技術,你沒有創新的文化,這樣的企業無論在哪個領域,你都是紅海。”
手機、智能裝備和新能源汽車并列,成為格力的三大新戰略方向。
據了解,格力手機于去年開始發布,于今年5月發布的二代手機已在銷售。在智能裝備領域方面,格力于2013年開始布局,并在自主研發、機器人等方面已累計投入40億元。此外,自年初開始,格力就擬收購珠海銀隆,布局新能源汽車,并將于8月19日前披露收購方案。
實際上,格力已成立了凌達壓縮機、格力電工、凱邦電機、新元電子、智能裝備等五大子公司,設立了7個研究院、52個研究所、近700個實驗室。同 時,除格力外,格力電器還擁有大松(生活電器)、晶弘(冰箱)、凌達(壓縮機)、新元(電子)、凱邦(電機)等多個品牌,儼然一個品牌族群。可以說,格力 已步入多品類、多品牌的“多時代”。
有報道認為,格力在“技術相關多元化”(如空調技術、模具技術、裝備制造技術、新能源技術)的基礎上,形成了“業態相關多元化”(如智能家居、工業制品、智能裝備),從而使格力跨入了特色鮮明的“相關多元化”時代,也因而培育了上述多個品牌。
是“不務正業” 還是“華麗轉型”?
自從多元化的消息出來,格力便受到不少質疑,引來諸多非議。有人認為“格力不務正業”格力遇困局要找新出路,更有人認為“董明珠急了”。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格力“家大業大”,多元化是好戰略。
“無論是專業化還是多元化,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是專注。因為專注,格力實現從專業化到多元化。”董明珠在演講中給出了答案。她提到,格力首先在空調領域掌握了核心技術,在此優勢上得以不斷拓展和深化創新技術,才能成功多元化。
在本次論壇上,不少嘉賓對格力專業化和多元化的問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珠海銀隆集團董事長魏銀倉表示,銀隆對鋰電池技術已有多年的研發,近幾年,專注于鈦酸鋰電池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正因為專業化,銀隆研發生產的新能源“鐺鐺車”跑上了北京長安街。“專注”是銀隆與格力共同的基因,也是兩家企業能夠結合的重要原因。
前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認為,目前,格力專業化的色彩更濃一點,同時,他也認為,從中國制造業發展來看,格力走多元化道路值得推崇,“我希望有更多的像格力這樣專業化的公司做多元化,從而使得更多的產品,更多的行業有一流的公司出現。”
大疆創新創始董事、前首席科學家朱曉蕊認為,是否要多元化與企業的境遇和境界有關,而大部分企業是從專業化開始,做扎實后才開始相關多元化。她認為格力正是以專業化起家,往多元化發展,把空調領域的經驗擴散到相關領域,這是一個企業也是企業的責任心體現。
中國制造需要創新突破,企業要有擔當精神
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必須通過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提高核心競爭力,驅動企業持續發展壯大。
從根源上解決自主創新的問題,也是格力在一直努力的。
“我們很多設備國內提供不了,要靠進口。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人家不給我們設備了,我們一切都還是歸零了。所以我們要有國家擔當意識,我們進軍智能 裝備。”在演講中,董明珠表達了格力多元化最核心的目的:為國家擔當。她還提到,自2013年進入智能裝備領域,格力一直在投入,但從未向國家要過一分 錢,格力不是因為要國家補貼而做這件事,而是因為國家的發展強大,需要格力去擔當。
格力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從未給過“空頭支票”。2015年,格力年度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15年格力營收1005.64億元,納稅高達148.16億元,并已累計納稅683.38億元,連續14年位居中國家電行業納稅榜首。
董明珠曾說:“作為全球最大的空調企業,格力電器必須承擔起帶領行業發展、改善人類生活環境的重任,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最好的產品。”因此,在技術方 面,格力也始終挑戰自我,成功自主研發了1赫茲變頻技術、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技術、磁懸浮變頻離心機技術等13項“國際領先”的創新節能技術。
“習總書記提出推動‘三個轉變’,所以,我們要脫胎換骨,實現從大到強的轉變。我們只有創造才能實現生存,走向世界,也只有創造才可能說讓世界愛上中國造。”董明珠說。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