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自來水苯超標污染事件正在成為近期最大的新聞熱點。而引爆這一熱點的,是新華社11日12時發布的消息:4月10日17時威立雅出廠水苯含量高達118微克/升,22時自流溝(自來水一分廠與二分廠之間中間段)苯含量為170微克/升,11日凌晨2時檢測值為200微克/升,均遠超出國家限值的10微克/升。截至新華社發布消息為止,水污染至少已經爆發了18個小時。
這一消息的傳出,立馬點燃了蘭州當地市民的恐慌與焦慮,也拉開了市民們搶購各大超市礦泉水的序幕。盡管蘭州市政府在水危機發生后,已從周邊地區急調瓶裝水來蘭州,將通過各區政府和轄區街道、社區,向廣大市民免費提供飲用水,平均每人4瓶。同時,價格執法部門對哄抬物價的商戶進行嚴肅處理,維持正常市場秩序。然而,長達18個小時的推遲發布時間(其中包括威立雅在10小時之后才向政府通報),還是讓蘭州市政府以及威立雅水務公司的信譽遭受了重創。
更為關鍵的是,伴隨著蘭州自來水危機的爆發,一張2014年3月8日印有政府辟謠公告的《蘭州晨報》封面也在網上流傳開來。據悉,3月6、7兩日,蘭州市多個居民反映自來水有異味,但隨后,蘭州市官方曾通報稱,經市環保、市疾控中心等有關部門對威立雅水務公司供水水質連續跟蹤監測表明:蘭州市自來水水廠取水、供水出水、自來水末梢水各項監測數據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產生異味的氨氮含量下降明顯,異味已逐漸消失,檢測已基本無味,水質符合國家安全飲用標準。這意味政府聯合水務公司的調查承認了異味現象的存在,但因為相關的“數據”回歸正常,政府開始選擇辟謠。
一個月余之前的這起“謠言”,是否與4月10日爆發的自來水苯超標污染事件同屬一性質,目前還缺乏權威說法。但有關這起“先兆”事件的具體發生原因,以及異味又是如何消除的等等經過,在事后并沒有一個說法,反而根據政府通告可知,蘭州市政府事后曾對無中生有、造謠的相關人員進行了查處。3月上旬與4月10日的兩起事件,最終的處理結果可謂迥異,折射出來的一個推論卻可能是:危機面前,公眾的直覺已經領先了政府發布的消息。
當然,客觀地說,蘭州市政府在這起水危機事件中,對于后續的供水安排以及相關的信息發布,都沒有讓公眾感到不滿。只是從威立雅水務公司發現到政府公布最終花了超過18個小時,讓很多當地民眾充滿了憤怒,因為在這18個小時里,到底有多少蘭州市居民喝了苯含量嚴重超標的自來水,并沒有一個精確的數字。
及時公布信息是政府介入水危機的第一動作,緊隨其后的則是有關原因的調查。昨日下午,造成污染原因被認定為,中石油蘭州分公司一條管道發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業的自流溝所致。具體到為何一段封閉的自流溝會流入污染物,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董事長姚昕回應稱,長達3公里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存在一定沉降縫,填補沉降縫的材料被污染物溶解了。但蘭州市委書記虞海燕的質問讓這一“專業”的辯解充滿滑稽:“這樣(重要的)管子,怎么能半年檢測一次?你們省材料也不能這么省!”
作為全球三大水務企業,法國威立雅來頭不小,但近年在中國卻連爆違規丑聞。2007年的青島,2013年的浦東、海口等威立雅水企,都曾發生過水污染事件。這意味著作為公共品的自來水,一旦出現問題,企業與政府如何更快地公布信息,也就成了一個不可繞過的問題。既然有兩個主體,彼此間如何協調,如何將溝通成本降到最低,也就成為二者共同的挑戰。此次蘭州自來水苯含量嚴重超標事件,無論企業還是政府,在信息公開的速度上都遠未達到公眾要求,這也使得蘭州市當地領導鄭重表示“未瞞報”的聲音,顯得有些文不對題。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