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氣“觸雷”
未滿月便停產 首單項目命運多舛
摘要: 榮獲“化學工業建設優質工程獎”的克旗項目一期緣何投產不久后就意外停產,看似成熟的煤制氣技術背后又埋著怎樣的“雷”?
本報記者 馮慶艷 北京報道
坐擁第一個獲批、第一個商業化運營等諸多桂冠的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歷經波折終于去年底投產,然而僅投產不到一個月,卻遭遇意外停產持續至今,并釀成一場有人員傷亡的安全事故。
更麻煩的是,停產不僅帶給公司日以百萬元計的經濟損失,更讓造成這次事件的“隱形雷”浮出水面,如不妥善解決,總投資超500億元的大唐克旗和阜新兩個煤制氣項目恐將全部重蹈覆轍。
這讓身后試圖將其作為“樣本”進行“批量復制”的諸多煤制氣項目負責人頗為震驚,停產事件在帶給大唐集團以及整個行業陰霾之時,更無意間暴露出利益驅動下我國數千億煤制氣狂飆背后的盲目與無序。
這場關乎企業、投資者、當地政府以及居民等多方利益的豪賭游戲,到底背后還藏著多少“隱形雷”?
意外停產
身為電力大鱷的大唐集團多年發力煤制氣終于迎來“果實”之時,卻遭打擊,這給此前已然瘋狂到多達60多個在建或擬建的煤制氣項目潑了一瓢及時的冷水。
“臨近春節時,大唐克旗煤制氣出事兒了。”一名內蒙古克旗當地居民王軍(化名)對《華夏時報》記者感嘆稱,“他們生產時60公里外都會聞到一股刺鼻的嘎斯味道,這氣味至今很久沒有聞到了。”
據新華社報道,1月13日,大唐克旗煤制氣公司(全稱“內蒙古大唐國際克什克騰煤制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的工廠內發生了一起中毒事故,并有人員傷亡。記者獲悉,彼時,因氣化爐出現故障不僅發生安全事故,而且剛正式運行一個月不到的煤制氣設備遭到停產檢修。
大唐電力證券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現在檢修基本完畢了,但具體什么時間重新投產并不知曉。
在這次意外停產事件發生前,克旗煤制氣項目坐擁多個桂冠,2009年第一個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的煤制氣項目,2013年12月18日成為第一個商業化運營的煤制氣示范工程,并且該項目一期榮獲“化學工業建設優質工程獎”。
作為煤制氣領域“第一個吃螃蟹者”,曾讓整個業界頗為振奮的是,2013年12月10日,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唐發電”)發布公告稱,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年產13.3億立方米的一期工程投產在即,公司已與中石油簽署了高達2.75元/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氣供銷協議。
讓眾多涉足煤制氣大佬艷羨的是,目前國內煤制天然氣的生產成本多集中于1.6-1.8元/立方米之間,按此計算,加上當前國家對煤制氣項目0.2元/立方米補貼,如果按照供銷協議中一期正常供應12億立方米/年的產量來說,大唐電力每年將新增12億元以上的盈利能力。
似乎大唐電力已經觸摸到了“點氣成金”的法門,然而不到一個月后的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改變了這一切。
蹊蹺的癥結
榮獲“化學工業建設優質工程獎”的克旗項目一期緣何投產不久后就意外停產,看似成熟的煤制氣技術背后又埋著怎樣的“雷”?
問題出在煤制氣最核心的設備——氣化爐上。1月23日,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張明在克旗項目現場召開氣化爐搶修專題會。不僅如此,公司還委托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北京組織召開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氣化爐問題專家咨詢會。
經過一番檢查探究,初步查明,造成停產的主要原因是,氣化爐對項目所用的蒙東褐煤煤質不適應,導致氣化爐內壁腐蝕以及內夾套件等出現問題。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化工事業部副總經理裴興社告訴本報記者,煤制氣是指用化工合成的方法,將煤氣化處理得到含95%甲烷的替代天然氣,能源轉化效率可達50%左右,這意味著煤制氣技術目前已基本成熟。
但是,就如“千人眼中的哈姆雷特”一樣,裴興社一針見血地指出,根據當地不同煤種的煤質來選擇不同的氣化爐爐型是一個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靠簡單復制某個樣本項目的設備流程以及技術是一個誤區。
而本報記者發現,與大唐克旗項目氣化爐遭遇問題類似的是,廣匯能源新疆5億立方米/年的煤制氣項目也曾于去年4月試生產時因氣化爐爐壁遭煤炭內化學物質腐蝕而引發燃爆火災,而查明這個原因經歷了漫長的一年時間。
值得關注的是,大唐克旗項目選用了魯奇(Lurgi)碎煤加壓氣化技術的氣化爐,選用這個技術的已建項目還有總投資245億元的大唐阜新40億立方米/年和總投資278億元的新疆慶華55億立方米/年的煤制氣項目。
業內專家接受采訪時質疑稱,大唐克旗項目此前經歷了小試、中試等試燒實驗,為何在投產后會發生這種停產檢修情況?該項目在安全控制方面很可能做得不到位。
對此,大唐發電證券處上述人士比喻稱,就如買了一輛新車,在開之前并不能預知其將會發生什么問題,只能在很長一個生產周期內去摸索。
試錯學費?
雖然初步找到了意外停產的癥結,但不可避免的是,大唐將為其克旗項目的試錯交一筆高昂的學費。
大唐煤制氣項目一位相關負責人曾對媒體透露,總投資257億元的克旗三期項目共48臺氣化爐等一系列配套裝置和公共設施建設。而已完成投資165億元的一期工程大概擁有16臺氣化爐以及空分裝置、冷卻裝置以及甲烷化合成裝置等諸多設備。
根據大唐發電此前的公告,克旗煤制氣項目分為試運期、遞增期及高產穩產期三個階段,其中遞增期的第一系列、第二系列的年合同量分別為12億立方米、25億立方米,高產穩產期的年合同量為40億立方米。
萬博資訊產業研究院能源分析師朱彥冰告訴本報記者,煤制氣項目比一般的制造業復雜,技術水平要求高,前期工程資金投入量大,回報周期更長。
萬博資訊產業研究院研究數據顯示,煤制氣項目的回報周期在7.5年左右,存貨周轉天數在10-20天。就其收益來說,煤制氣項目可以獲得的凈資產收益率在8.08%,銷售凈利率在11.25%。舉例比較,陜天然氣的凈資產收益率為7.06%,銷售凈利率為10.41%,存貨周轉天數只有8天左右。
但這類動輒投資數十億、幾百億元的項目,設備一旦投產后再停產便會損失慘重。一位多年浸淫于煤制氣領域的業內專家分析稱,165億元的一期工程中除了公共設施的建設資金外,投資在設備上的資金達百億元以上,而這些設備一旦投產便會有高昂的設備折舊費。
上述專家補充道,另外,加上停產以及人員中毒事故的直接損失,還有事故修復和環保處理待檢等一系列的成本都將體現在資金投入上。累計得出,大唐克旗項目的停產將導致每天上百萬元的損失,截至目前,已經停產有80天左右了,累計損失已約8千萬元。
讓該專家頗為痛心的是,大唐煤制氣如今“木已成舟”,克旗和阜新兩個項目所有的氣化爐都是魯奇(Lurgi)碎煤加壓氣化技術,這意味著煤質與氣化爐不適應情況普遍存在,氣化爐內壁腐蝕將成為其總投資達500億元以上兩項目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更多“隱形雷”
一度被60多個項目中的絕大多數奉為“成功版本”、準備進行“批量復制”的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意外停產,給整個煤制氣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裴興社告訴記者,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在新疆的煤制氣項目目前處于安評、環評的前期籌備階段,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的問題值得反思,目前我們想在建設之前好好論證,對煤腐蝕氣化爐內壁的問題進行專項評估。
一邊是到2020年國內天然氣缺口預計將達800億立方米,一邊卻要迫切治理大氣污染。
國家曾一度收緊煤制氣審批,2013年迎來史無前例的“寬松”,去年下半年有7個煤制氣項目一起獲得發改委“路條”;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總投資1830億元、中國最大的煤制氣項目——新疆準東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已獲得國家放行,并計劃于今年開春開工建設,力爭2017年上半年全面建成投用。
統計資料顯示,在2011年之前,國家發改委僅核準了大唐內蒙古赤峰、大唐遼寧阜新、匯能鄂爾多斯、慶華新疆伊犁等4個煤制氣項目,年產能共計151億立方米。
而根據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的統計,截至2013年9月,國家發改委共計審批煤制天然氣項目19個,年產能達771億立方米,遠遠超過《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中“150億-180億立方米”的規劃要求;其中,2013年以后審批的項目產能高達620億立方米,占總產能的80%以上。
如果把各地建成、在建或擬建的煤制氣項目加在一起,截至2013年10月,一共有61個,年總產能達到2693億立方米。
朱彥冰說,在地方政府和企業對煤制氣投資沖動的驅使下,很多項目在沒有認真論證工藝適用性和項目經濟性的前提下就匆忙上馬,建成投產后會面臨巨大的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目前我國煤制氣關鍵技術還需從國外引進。
煤炭專家李朝林則對大型煤制氣項目都位于水資源缺少的西北部表示了擔憂:“煤制氣的發展面臨著碳排放和廢水、廢氣等污染物處理的環保壓力。”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