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集運巨虧26億 中海系“淪陷”
3月27日,繼中海系旗下中海發展(600026.SH)巨虧年報于3月19日率先亮相之后,中海集運(601866.SH)也終于引爆了業績“地雷”。
據中海集運當天披露的2013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3.4億元,較2012年同比增長2.7%;但全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額高達26.46億元,同比降幅高達606.25%;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9.71億元,較2012年虧損7.84億元相比,虧損額進一步擴大21.87億元。
同樣,主營干散貨航運的中海發展去年亦錄得巨額虧損。截至2013年年末,中海發展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2.98億元。與公司2012年盈利7374萬元相比,同比降幅高達3216.85%。而在扣非后的虧損也為15.27億元,相比2012年經常性虧損4.39億元而言,虧損額也擴大了247.84%。
在中海系“淪陷”背后,截至2013年全年,中海系旗下中海發展和中海集運兩家公司合計全年虧損額已逾49億元之巨,達49.44億元。
對此,中銀國際研究員江映德表示,目前,航運板塊2013年A 股和H 股平均市凈率分別為1.0 倍和0.8 倍,處于歷史相對低位。短期看,市場運價受各種因素尤其是短期投機因素影響波動幅度較大,但是由于運力過剩仍將主導市場,再加上航運整體處于傳統淡季,運價仍面臨一定壓力。
而海通證券交通運輸行業首席分析師黃金香認為,2014年,行業基本面并無太大改善,由于歐美結構性失衡持續,供需面決定行業還難以走出虧損格局。
“2014年,航運市場的改善更多將來自于行業自我約束下的聯合提價。”黃金香預計。“如赫伯羅特、南美輪船等大公司間的并購談判正在積極進行、G6已決定將合作范圍從歐線拓展到美線、大西洋線,而這種巨頭間的并購、合作可能會在未來持續,造成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原則上有利于行業的聯合提價。”
黃金香稱,近年來,集運延續了供需失衡的態勢,特別是歐美干線低迷,導致中海集運全年報出巨額虧損。
尤其是大量VLCS(7500TEU+)船舶的交付給歐美干線運費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法國航運資訊機構Alphaliner數據顯示,2013年交付的140萬標箱運力中,約有68%由VLCS船型貢獻,這就導致全球集裝箱運力增速雖然只有5.8%,但VLCS運力增速卻搶占了接近20%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去年行業聯合漲價效果也遠弱于2012年。2013年SCFI運價指數中的歐線運費均值同比下滑21%、地中海線下滑15%、美西線下滑11%、美東線下滑4%,由于歐美航線約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高達60%,這也成為了公司全年虧損的主要原因。”黃金香分析。
在公司巨額虧損背后,中海集運也表示,由于世界主要經濟體需求不振,行業內總體運力持續擴張,航運市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流航線運價難以取得實質性恢復,繼續維持低位震蕩。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平均值為1081.8,較2012年平均值下跌7.6%,航運企業面臨異常嚴峻的經營形勢。
江映德認為,今年以來,集運市場需求整體呈現緩慢恢復態勢,運力過剩壓力仍有所加大,且歐美航線分化明顯。
“具體來看,歐線需求相對較弱,且新增大船投入較多,運力過剩導致競爭加劇,艙位利用率在八成左右,運價跌勢不改;而美線需求繼續保持穩健恢復勢頭,但運力新增也逐漸增多。”江映德稱。“由于需求恢復仍較為緩慢,運價環比小幅下跌應在預期之中,只能期待下次提價。”
中海集運在年報中也表示,根據Alphaliner的預測數據,2014年全球集裝箱船新增運力增幅預計為5.5%,隨著需求端的逐步恢復,供需差距有望收窄,班輪公司采取的閑置運力、減速慢行、拆解船舶及運力分流等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需壓力,而航運市場整體供需失衡局面在短期內仍難以取得實質性改善。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