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顏金成
日前,雙匯國際收購案已獲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批準。業界認為,收購美國豬肉龍頭企業后的雙匯,將美國豬肉進口到中國進行銷售其實沒有實質的政策限制,但美國豬肉很難對以鮮肉為主的國內豬肉市場構成實質影響。
申銀萬國[微博]資深行業分析師周雅潔認為,美國政府對雙匯國際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已無異議后,該事項通過股東大會是大概率事件。據悉,史密斯菲爾德是世界最大的集養殖、屠宰及豬肉制品生產為一體的企業,成立時間超過70年,養殖和生產技術、產品研發、管理水平都在全球領先。
收購完成后,雙匯能否將美國豬肉大量推向國內市場,是市場關注的話題。周雅潔認為,雙匯品牌在經銷商和消費者中的信賴度將得到提升,雙匯的產品研發、生產工藝和技術、管理水平等有望提升,對美國豬肉的進口也有望增加。
雙匯一位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國內其實一直有少量的豬產品來自進口,主要是內臟及豬手等副產品。因為動物內臟及副產品在國外價格極低,進口有優勢,但是豬肉產品進口到國內,價格優勢不明顯。“一些超市有少量銷售,目前在政策上面是沒有什么限制的。”
從進出口數據來看,進口豬肉對中國市場影響很小。近年全球豬肉貿易量是600多萬噸,而中國豬肉消費量達到5000萬噸。而近兩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的豬肉進口量不到百萬噸。
“中國市場的豬肉產量現在本身就是充足的,不需要大量進口。”東方艾格分析師王曉悅對證券時報記者稱,其實中國每年都有進口豬肉,但進口豬肉是凍肉,中國習慣消費鮮肉,所以進口凍肉主要進到企業里面做火腿腸等,也有部分到餐飲渠道。部分高端進口豬肉在超市也有,但是面對的客戶有限,不足以擾動中國市場。
王曉悅表示,美國的豬肉產量本身有限,中國高端市場需求也有限,至于中低端豬肉,美國豬肉的價格優勢有限,難以進入中國市場。即便是將來中美豬肉價格價差足夠大了,在現在冷鏈等物流還不健全的背景下,進口量的加大也很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