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記者 程行歡 發自廣州
黑龍江省耐力木業集團,前宜家百葉窗簾的供應商;黑龍江省綏化市慶安厚成木業有限公司,前宜家階梯凳供應商;伊春友好華麗木業,前宜家拉伸餐桌供應商……2012年,這些曾經依賴給宜家代工而迅速壯大起來的工廠,抱團高調宣布將以“叛將”的身份向宜家發起挑戰,推出“翻版宜家”———嘉宜美家居連鎖商超。
反抗始于利潤被壓榨
按耐力集團董事局主席、前宜家供應商聯盟會長曹躍偉的說法,選擇叛逃主要因為長期受到“成本殺手”宜家的壓榨。
事實上,代工的合作方式在最初的確是雙贏。代工廠不僅業務量猛增,在宜家的嚴格監控下,工廠的技術和品控也有所發展。但去年以來,由于歐債危機持續發酵、人民幣對內貶值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代工廠的微薄利潤很快被侵蝕掉,而來自宜家方面的降價壓力卻沒變。
以耐力木業為例,從1997年到2011年的近15年間,宜家對耐力木業其中一款的窗簾采購價從每平方米10美元降到了8美元,原料僅在2010年就上漲了四成。不少有同樣遭遇的代工廠們自發組成宜家供應商聯盟,與宜家溝通,希望能將采購價提高5%,但始終未獲同意。
采購價提不上去,做了也沒利潤。在2011年年初,曹躍偉一怒之下結束與宜家長達16年的合作。
從復制到開拓電商平臺
嘉宜美成立的初衷是復制宜家。“由于我們自己就是代工廠出身,對成本非常了解,所以每款價格都比宜家略低。”一位嘉宜美的相關負責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
但這一方向目前已有所調整。去年“雙十一”期間,電商瘋狂促銷讓原本消費疲軟的家居市場大放異彩,在六家銷售額一天內過億的企業中就有一家是家具企業。這也讓嘉宜美開始思考從單純的復制宜家,轉向線上線下業務雙結合。
“我們正和天貓[微博]談線上合作。”嘉宜美一位負責人透露,未來一年內將在全國開200到300家體驗店,約有500平方米作為產品展示,銷售可以在線上完成。借助曾經宜家“叛將”的名聲,嘉宜美的品牌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但已和原有的宜家模式相去甚遠。
宜家模式真能簡單復制?
面對嘉宜美發起的挑戰,去年10月宜家中國區零售總裁吉麗安曾向媒體如此表述自己對其“復制宜家”的看法:“當我們看到整個商場甚至產品系列都在試圖拷貝宜家時,心里面還是有點高興的,這說明我們做得不錯。”
但宜家模式真的那么簡單就能復制嗎?事實上,早在嘉宜美之前,已有不少家居賣場在模仿宜家,如昆明的“十一家具”、廣州的百世家居等。單從產品構成、賣場布局甚至外觀,看起來都像足宜家。但《深圳家具》特約評論員蔣健認為,“學習宜家模式,不在于看上去和宜家有多么相似,真正精髓是對消費者家居購物心理的研究,對上下游產業鏈運營的把控,以及產品服務系統的建設”。
一句話,宜家始終知道消費者是誰,需要什么,能承受什么樣的價格,但這些經驗并非僅靠多年簡單代工就能學習到的。“國內家居廠商與賣場的思維還停留在‘地主模式’為主,這決定他們雖然關心渠道,但并不關心消費者需求什么。而脫離消費者價值的商業模式必將面臨嚴峻挑戰。”蔣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