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煤制氣”
本報記者 林火燦
核心提示
煤制天然氣是以煤為原料,采用氣化、凈化和甲烷化技術制取合成天然氣。
近年來,在國內煤炭庫存積壓、價格下跌和天然氣供求擴大、價格上漲的市場環境下,在重點區域霧霾治理和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導向下,煤制氣項目審批閘門明顯松開。對此,也有人擔憂,煤制氣會加重我國對煤炭的依賴程度,并帶來一系列新的環境風險。
一面是煤制氣產業的發展機遇逐漸清晰,一面是煤制氣的環保性和經濟性備受爭議。煤制氣究竟是福是禍?中國的煤制氣產業應該走向何方?
請看本報記者的調研報道
能源安全之辯——。
煤制氣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嗎?
符合國情的戰略選擇
在國家能源局此前舉行的煤炭清潔利用專家咨詢會上,與會專家指出,煤制油、煤制氣符合我國國情,是在“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條件下,保障油氣供應安全和推動能源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和現實選擇。
有關專家表示,油氣資源對外依存度攀升,將給我國能源安全帶來新的挑戰,必須在優化天然氣消費結構的同時,努力提高國內有效供給,特別是加快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替代性能源。
相比之下,煤炭始終是我國最豐富、最經濟、最可靠的能源資源。2012年,我國煤炭產能從2000年的10.2億噸上升到39.6億噸,目前煤炭產能建設超前3億噸。從目前的技術成熟度、技術經濟和節能減排可行性分析,煤制天然氣是一種非常好的低碳能源產品,具有較強的經濟、技術優勢。
此外,從政策層面看,《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要使“十一五”期間國家已核準的煤制氣項目盡快達產達標,國內煤制氣要達到約150億至180億立方米的規模,并開展煤制氣項目升級示范,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和示范規模。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展煤制氣的確迎來了好機遇。
能源安全不能押寶于此
兩院院士、原國家能源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石元春表示,“中國富煤”完全是已經過時的危險觀念,隨著開采量激增和剩余可采量迅減,中國“富煤”早已風光不再。
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公布的2006年世界煤炭探明儲量排行榜,中國煤炭儲量是1145億噸,可以用48年。而印度是207年、美國234年、俄羅斯超過500年。
因此,石元春認為,發展“煤制氣”是將存量不多和不可再生的煤炭資源由固態能量轉換為液態或氣態,如果算上環境污染和耗水代價,這樣的轉化“太不合算”。
“盡管中國能源,特別是油和氣需求旺盛,能源自主與安全堪憂,也應探索其他保障能源安全的方式,而非不惜資源與環境代價去搞煤制油氣。”石元春說,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正確的煤炭利用方式應該是發電,目前大容量、高參數的大型火電機組可以規模化、高效利用煤炭,其環保和效率指標都很理想。
也有專家指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并不意味著要把“寶”押在煤制氣上。從可替代能源的角度看,我國還可以大力發展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構建更加生態環保的能源安全體系。
環境保護之辯——
煤制氣會加劇生態壓力嗎?
有利于治理霧霾
不少煤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煤化工本質上是煤、水氧氣的化學反應,不可能不消耗水資源。討論煤制氣的科學發展,關鍵不在于是否消耗水資源,而是能否采取得當措施,把水資源的消耗降到最低水平。
“企業的煤制氣項目肯定都要經過環保部門評估,一般不存在缺水問題。隨著生態保護意識的增強,企業內部也會強化對水資源的高效回收利用。”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卜昌森說,山東能源在新疆伊犁的煤制氣項目,正是充分利用當地相對豐富的水資源,這也是國家將這一地區規劃為煤化工基地的主要原因。
在大氣污染防治的壓力之下,煤制氣被視為煤炭清潔化利用的重要舉措。去年9月,國務院印發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要制定煤制天然氣發展規劃,在滿足最嚴格的環保要求和保障水資源供應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氣產業化和規模化步伐。
專家表示,煤制氣的快速發展將進一步降低對進口天然氣的需求,保障國內天然氣市場的穩定供應。而天然氣的廣泛應用,將有利于促進霧霾治理。
環保是重要掣肘
國內有不少專家對煤制氣帶來的新的環境問題表示擔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助理郭焦鋒表示:“試驗結果表明,制取每千立方米煤制天然氣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約為4.5噸至5噸,若直接排放,每年將新增大量二氧化碳。”
“水資源問題同樣是煤制氣項目繞不過的一道坎。”郭焦鋒說,我國大部分煤炭資源蘊藏在水資源比較短缺的地區,而煤制氣項目又是高耗水項目,一些地區不顧水資源供給的約束,盲目發展煤制氣,還有一些地方繼續采用高耗水技術裝備,這將給區域水資源平衡造成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
有專家指出,生產1立方米合成天然氣需要6噸到10噸水,我國七成以上通過審批的煤制氣項目都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運行,中國干旱的西部完全負擔不起煤制氣項目的巨大需求。
美國杜克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煤制氣將消耗大量水資源,這將加重那些本來就缺水地區的壓力。現實情況是,在中國西北地區的甘肅、內蒙古等地引入黃河水開展的煤化工項目,已對黃河流域的生態和當地環境帶來一定影響。
“煤制氣應該量水而行,步子慢些,細水長流。”石元春說。
經濟效益之辯——
企業發展煤制氣劃得來嗎?
盈利能力良好
隨著各地“煤改氣”的快速推進,天然氣需求增長過快、季節性波動因素加大,天然氣供應缺口總體呈現放大趨勢。“氣短”的無奈,一定程度上推動政策層放開了煤制氣項目的審批閘門。
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能源行業研究員宛學智表示,在國內天然氣供應緊張和國際油價、天然氣價格連續上漲的情況下,煤制天然氣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
推動煤制氣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動力是煤炭市場的持續不景氣。在經歷黃金十年發展期后,煤炭產業終結了價格持續上漲的局面,煤炭企業光靠賣煤掙錢的難度越來越大。
煤炭行業和企業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尋求新的發展機遇,開拓新的發展空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劉鋒表示,經過行業內外長期探索,我國的煤炭潔凈利用能力已經大幅提高,實施“潔凈煤”戰略已經具有極強的可行性。
不確定性較多
“煤炭成本、全球天然氣價格等因素是影響煤制氣項目經濟性的關鍵。”郭焦鋒分析說,根據測算,煤炭價格上漲10%,內部收益率降低0.62%;天然氣價格降低10%,內部收益率降低2.78%,因此,煤制氣的巨額投資本身充滿了不確定性。
有專家表示,目前企業看好煤制氣項目,在一定程度上與煤炭市場清淡、煤炭價格處于低谷有關,但是,煤炭成本在煤制氣生產成本中占據了較大比重,未來煤炭價格走勢仍有許多不確定性。因此,煤制氣項目要想具備持續的盈利能力,關鍵是做深做長產業鏈,實現煤制氣副產品的綜合化利用。
石元春認為,如果只從經濟效益來看,煤炭企業加快上馬煤制氣項目,表明煤制氣確實有利可圖。而問題是,煤制氣只能給個別能源企業帶來高額利潤,慘重的生態災難都由當地農民去承受了,產業經濟性值得商榷。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