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奶粉企業通過重金買通醫生、護士,讓醫院給初生的嬰兒喂自己品牌的奶粉,以操控嬰兒的“第一口奶”的現象,本來存在多年,雖然偶爾有媒體揭露,卻并未引發太多的關注,近日經央視報道后,終于引起了各方的重視。
有行業觀察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新領導班子上臺后,給外界傳達出的最大信號就是反腐。前段時間的葛蘭素史克事件爆發后,各部門集體出動,進行醫藥行業的反商業賄賂行動,對整個行業進行整治。現在奶粉行業又爆出賄賂現象,接下來可能也會迎來一輪大規模的行業整治。
“第一口奶”亂象
很多醫院新生嬰兒的“第一口奶”被奶粉企業操控。多美滋成為眾矢之的,備受質疑和批判,同時美贊臣、雀巢、雅培等外資品牌也紛紛“中槍”。
9月16日,央視報道《變了味的“第一口奶”》,曝光天津多家醫院新生嬰兒的“第一口奶”被奶粉企業操控。報道稱,奶企以向醫院人員賄賂的方式,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讓醫院給初生嬰兒喂自家品牌的奶粉,讓孩子產生對某個奶粉的依賴,達到長期牟利的目的。
而央視出具的一份CMDA婦幼項目計劃的支出名單顯示,天津多家醫院的醫護人員過去一年每個月都會從多美滋那里領取到3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金額回報,每個月總額都在30萬元左右。
據天津北辰區中醫院產科護士長介紹,多美滋在醫院冠名開辦了“準媽媽俱樂部”,由住院孕產婦參加,一些醫護人員定期給她們講課,這些錢是給這些醫護人員的講課費和勞務費等,同時也包括一些提成。“提成是因為給新生兒使用了多美滋奶粉,并且只使用該品牌奶粉,科室和多美滋有合作,簽了協議,多美滋免費提供奶粉。”該護士長透露。
一時之間,多美滋成為眾矢之的,備受質疑和批判,同時美贊臣、雀巢、雅培等外資品牌也紛紛“中槍”。而根據《母乳代替品銷售管理辦法》規定,在0到6個月嬰兒期內,任何奶粉品牌都不得做銷售宣傳,也禁止在醫院向產婦推銷、宣傳奶粉產品。
隨后,多美滋方面向記者發來官方聲明稱,對中央電視臺關于多美滋在天津一些醫院推廣奶粉的報道,多美滋中國表示非常震驚和重視,該公司將立即對此事展開調查,并強調:“多美滋嚴格遵循中國的法律法規,并設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如有違反,我們將采取嚴厲的懲罰措施。”
雅培方面則向記者表示,雅培全力支持母乳喂養,并與領先的國際母嬰健康組織展開廣泛合作,幫助推廣和促進母乳喂養項目,“雅培嚴格遵守包括中國法律法規在內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
對于其他問題,兩家企業則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沉默,而美贊臣方面則無任何回應。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易勝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天津涉事醫院的部分醫護人員以及奶粉企業的行為已經構成商業賄賂犯罪。他指出,2008年頒布的《關于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明確醫療機構中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財物、回扣,將以《刑法》中“受賄罪”定罪。
行業潛規則
企業并未打算在醫療渠道賣多少奶粉,但可以影響市場上銷售。
一位國產奶粉企業的內部人士王飛告訴記者,奶粉企業搶占“第一口奶”的現象確實普遍存在,但是更多的是外資品牌在占領著這部分渠道。國產品牌如今的主要市場都在三四線城市,醫務渠道不成熟,基本上無法進行,而外資品牌的主要市場在一二線城市,醫務渠道相對比較成熟,而且這些企業進入得也比較早,已經形成了健全的利益鏈條。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目前醫務渠道的銷售大部分還是集中在市場份額比較大的多美滋、美贊臣、惠氏、雅培等洋品牌,這些品牌的醫務渠道銷售占到全行業醫務渠道銷售的60%~70%。
事實上,醫務渠道已經成為很多奶粉企業除商超、母嬰店等傳統渠道以外的另一重要渠道。據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機構總經理雷永軍介紹,對于進入這個渠道的品牌來講,有超過50%的銷量是由醫院渠道帶動的,這個渠道本身賣不了多少奶粉,而企業本身也并沒有打算在這個渠道賣多少奶粉,甚至可以不賣,但是它可以影響到市場上的銷售,因為這“第一口奶”影響的嬰兒可能不吃其他品牌的奶粉。
對于有媒體報道稱,某企業進入一家醫院的入門證就花費300萬元雷永軍并不感到驚訝。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市場中價位的奶粉為例,一罐230元,每個嬰兒每月吃4罐,一年下來就是1萬多元,一般要吃3年,也就是3萬多元,按每家醫院每天只有一個新生兒計算,365個孩子3年就能為這家企業帶來1200多萬元的收益,“這樣看來,與幾千萬元的收益來比,這幾百萬元的投入就一點也不多了”。
此外,雷永軍向記者介紹稱,新生兒出生后,基本沒有味覺感,如果吃的第一口奶是某品牌奶粉,多數寶寶會因為接受了這個奶粉的口感而構建了基礎味覺。這樣,他就有可能排斥母乳,也有可能排斥其他口感的品牌奶粉。
不僅如此,雷永軍還指出,有些奶粉的配方中也存在貓膩。他透露,市場上有三類奶粉配方:一種是均衡營養,一種是為了增強賣點,還有一種是為了控制新生兒。如果寶寶在換奶后一直拉肚子,沒有必要怪罪正在食用的奶粉,因為這一般是上一個奶粉品牌搗的鬼。如果上一個奶粉有大量的幫助消化的營養元素存在,弱化了寶寶自身的消化功能。
那么,奶粉企業是如何布局這部分渠道的呢?記者獲悉,一般奶粉企業都會通過招標的方式進入醫院,免費派發樣品。而這種方式一般會在嬰兒出生率較高的醫院,比如每月出生300名以上嬰兒的三甲醫院、嬰兒保健醫院等。這時,企業會給相關科室每年20萬~30萬元的進場費,隨后從醫院獲得嬰兒信息。有消息稱,企業往往會以5~10元每條的價格從醫生或是護士處獲取嬰兒及家庭個人信息,直接進行“定向銷售”。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向記者表示,從產業角度而言,搶奪第一口奶的企業有“捷足先登”之優勢,不利于其他企業的公平競爭;同時,因為奶粉企業搶奪醫院渠道的資格,推高醫院渠道的營銷費用,最終將這一部分費用疊加在終端價格之上。
雷永軍認為,如果出臺一系列政策進行管控,這些品牌50%的銷量會因這個渠道的變化產生影響,也就會對中國乳業格局產生大的變動。
所以,這個現象能否真正得到管控還要取決于國家相關部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