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強:前一階段IBM提出了一個概念——開放性成長,就適合很多制造型企業,它包括三塊:標準組建、建立一個可插件的開放平臺、通過開放平臺形成價值網絡。形成公司、最終端消費者到最后所有的供應商的網絡營銷方式。制造中心必定要形成這種模塊方式,迅速開放,形成共贏。
張之雄:現在對于什么是精益管理很多企業仍然不知道。精益管理現在又在發展和豐富。現在的模塊化生產和供貨又把供應商請到了我們身邊。在企業旁邊建倉庫是中國特色,大規模定制以后強調的就是利益性生產。模塊化生產和模塊化工作是最經濟的,連運輸都省了。
講究同步開發,形成共同的價值平臺,這個時候才能真正講成本。
成本控制應該有順向的降低成本,同時也需要逆向的操作方式。比如產品附加值提升了本身也是壓縮成本。現在很多汽車科技含量的增高就等于是壓縮成本了。國外很多大企業都是這么做的,加一些新的東西價格不變。
從產品的研發角度講,等效替代也是壓縮成本的一個路徑。設計理念當中等效替代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方法。
從成本控制角度來講,零風險系數也是成本控制的一種路徑。
從創新思維的角度講,合并市場方格,開拓新的市場領域也是壓縮成本的路徑。比如說數碼相機代替了原來的相機,但是現在數碼相機又被手機代替了。以后都是手機上網了,手機會不會替代電腦?所以說合并市場方格,開拓新的市場領域也是壓縮成本的一種方法。在產品設計領域當中合并市場方格是一個必須創新的思維。
從逆向思維的角度講,依據產業鏈,通過關聯業務促使價值鏈向縱深發展,對利潤進行深加工。現在賣車的利潤大部分不是來自賣車,而是售后服務。銷售商和汽車廠家究竟是一種博弈的關系還是一種共同的價值平臺?將來的發展必定是價值平臺。
鐘師:現在企業專門有團隊研究成本和創新的問題,其實企業最高領導人目前并沒有精力研究這個問題。這要心態很好的時候研究。原則上一個企業或多或少都知道未來應該怎么做,但問題是企業像人一樣有一個本性驅使。在錢很好賺的時候所有細節都扔到旁邊,拿一個最好賺錢的東西來做。
傅強:其實錢好賺的時候顧不上,不好賺的時候也顧不上。
馮建:環境逼著人改變,沒到那個環境就按照系統的想法往前走,沒有幾個人能做到。我看了一個電影叫做《突變》,在原始時期,真正發明工具的人是有殘疾的人,他沒有力氣就想著去借力,比如去制造更尖銳的石頭或者木制工具,所以說在某種意義上說創新是被逼出來的,危機使人進步。
鐘師:如果不是“二戰”以后嚴峻得能把人逼死的環境,豐田也不會想出辦法,為了求生才想辦法,沒有資源,沒有土地,只能靠腦袋創造價值。
傅強:2008年之前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因為就是這樣的市場環境,這樣的發展速度。但從2008年之后出現了拐點,用之前看似合理的經驗去做后30年的事情可能就出問題了?
賈新光:生產控制方面壓縮成本還是可以做的。現在問題最大的是兩個部分,第一個是風險投資,項目開發包括建廠的風險和開發的風險。要考慮的是戰略成本。第二是要全產業鏈的跟進,比如說運輸。包括經銷商也應該有零庫存的管理理念。有人定義中國和美國是利益攸關方,其實汽車廠商和經銷商就是這樣的關系。
馮建:一家人還有不同的利益,所以不完全是一致的,博弈是不可能完全改變的。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主觀為個人,客觀為自己。
張之雄:關鍵是這種博弈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別損人不利己。博弈是可以的,但不能走向無序狀態。
程寧:經銷商做得越好,在廠家的話語權就越大,因為只有經銷商對客戶有貼身的服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