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葉勇
包括華潤電力在內的國內六大電力集團2009年電煤合同基本尚未簽訂,迫于自身和外界壓力,不少煤炭企業已按臨時價格向電企發煤。不過,上海證券報記者獲得的陜西省某部門最新發布的一份內部文件顯示,陜西剛剛制定的省內電煤臨時價格較去年上漲達105元,讓已經缺錢買煤的電企“群情激奮”。
陜煤官方價大漲105元
陜西省某部門2月9日發布的這份文件顯示,在給大唐、華電、華能三大集團的陜西發電公司,以及國電西北分公司、渭河發電有限公司、西安熱電有限公司、省煤業化工集團、各重點煤礦、西安鐵路局和省電力公司的通知中,要求省內電煤暫按臨時價格執行,在省內電煤合同未簽訂之前,省煤化集團所屬煤企所供電煤暫執行385元/噸的開票結算價格,待合同簽訂后,按照合同約定價格辦理正常結算。
一家電力集團的副總經理告訴記者,這在去年對省內電企供煤價基礎上漲了105元/噸,雖說是臨時價格,但不少大中型電廠虧損已達5億元,哪有錢預付這么高的煤價?“一是由地方政府出面協調,二是價格都是多漲少跌。”而且,地方政府的出面往往以“服務于恢復經濟增長需要”為名“曉以大義”,同時也給消極購煤的電企以一定震懾。比如,以上文件即表示,“對因采購電煤不積極,等待,觀望,造成存煤不足的電廠,省電力調度部門按‘以煤定電、煤多多發、煤少少發’原則合理調度。”
電企何以難抗地方煤企
許多人認為,煤炭企業數以萬計,定為一盤散沙,而五大集團挾央企之勢,又占據了電力市場的半壁江山,定為強勢買方。但是,五大集團內部人士的看法卻恰恰相反。“五大集團看起來龐大,但廣布于全國,實則在每個省的力量弱小,而要去面對的是每個省內的強勢壟斷煤企,由于地方煤企關涉地方GDP,地方政府在談到煤價時必然有所偏袒,名為央企的五大集團在市場煤的爭奪中往往處于下風。”
正是這個原因,中電投老總陸啟洲日前就呼吁:中煤和神華這兩大央企應該帶頭降價。“不過,既然已經市場化的電煤就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價格,而且,這也是煤炭行業一以貫之的觀點。”煤炭運銷協會的一位領導強調。
但是,這一觀點卻被以上那位電企部門負責人直斥為“極不負責任的市場化”。他說,電力和鐵路一樣在生產上具有“連續性”特點,煤企可以限產保價,但是電企絕不能限電保價。縱觀世界各國,對電力和煤炭市場都是有計劃性的。而我們高度市場化的煤炭和計劃性的電力的制度設計,原本就是糟錯配。
電企:我們為什么要降50元
電企堅持電煤噸價要降50元,使得雙方的分歧之大幾乎處于歷史最高水平。但是,罕有電企出來解釋降這50元的精確理由。不過,一家電力集團的財務部人士還是向記者透露了50元背后的“故事”。
“只有降50元才能基本保證我們2009年盈虧平衡,”他說,“首先,去年兩次漲電價只是差不多彌補了去年年初電煤價格漲50至60元給我們帶來的損失,而早在2007年底,已經有了漲價15元/噸左右的翹尾因素,而2008年中間環節雜費漲價達5元/噸左右,而用于環污治理的技術改造增加成本可折算達5元/噸左右,另外,我們預期2009年機組利用小時數將減500小時左右,煤價應相應降35元/噸才可彌補,這樣今年煤價起碼要降50元/噸。”
六大電力集團兩手應付
對于當前形勢和下一步煤價走勢,不少電企人士仍表示有信心應對。陸啟洲認為,上半年煤、電需求還會向下走,煤電雙方仍有可能達成一致。煤炭企業的固定成本比例是70%,就是說一噸煤不生產也要支付70%的成本,煤企不會長期限產。
在應對策略上,上述那位上市公司老總表示,包括華潤電力在內的六大集團目前以兩手應對,一方面,促成煤炭供需形勢向有利電企方向發展,包括采用采購海外煤方法等。其二,加強與決策部門的溝通,促成政府加強煤價調控。對于最終結果,陸啟洲估計,到4月份左右就要有一個說法,不能再拖,屆時會達成一個雙方能夠接受的方案。
最新報道:
行業報道:
相關評論:
相關報道: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