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產經 > 奧凱航空航線全線暫停 > 正文
劉捷音的罷免書是由奧凱航空董事長王均金發出的,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均瑤集團(奧凱控股股東)董事長。數次罷免之后,均瑤集團與奧凱航空的分歧逐漸凸顯出來。
“均瑤集團通過北京奧凱交能投資有限公司,曲線控股了奧凱航空,是我們的第一大股東。但是公司承諾的資本金尚有近1億元沒有到位,導致了奧凱其他股東與均瑤集團的矛盾日益升級”,奧凱航空的內部人士表示。
然而均瑤集團迅速否認了上述說法。“均瑤集團自始至終不是奧凱航空的股東,對奧凱航空也不存在任何性質的欠款。”
“欲蓋彌彰”,劉捷音如此形容均瑤集團的回應。他告訴記者,均瑤集團與奧凱其他股東的糾葛由來已久,但最近事態急劇升級,2008年11月20日在其他股東不知情的情況下,王均金向民航華北局提出暫停奧凱航空客運業務的申請,理由是“目前奧凱管理混亂,無法行使第一安全責任人職權、無法保證運營安全”。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中國的民航業“運營安全”高于一切,甚至比公司盈利更為重要,均瑤集團的說法恰恰戳中了航空業的軟肋。
2008年12月3日,民航局通報同意奧凱航空暫停客運航班的申請。原本定于2008年12月15日開始的停航,在12月6日就被迫提前實現,原因是中航油公司提出奧凱航空需要現金付賬,否則不供給航油。
“民航業是很脆弱的產業鏈,航空公司一旦出現問題,產業鏈的上下游如中航油、機場都擔心欠費問題,從而形成了多方追討的局面,讓航空公司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上述業內人士如此評說。
錯誤聯姻
在創建之初,奧凱航空就一直堅持以貨運為主的戰略思路,并且與世界貨運巨頭之一的大韓航空商討股權合作事宜。
“到了最后關頭,大韓航空提出公司總裁由大韓航空擔任,六個人的董事會中大韓航空占據三席;此外大韓航空還希望入股奧凱后繼續增持股份。”一位知情人士回憶,大韓航空的要求導致了雙方意見分歧,最終雙方“一拍兩散”。
奧凱航空很快找到新歡。2006年3月與均瑤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伙伴協議,雙方的合作包括資本注入、飛機引進、市場銷售和管理協同等多個方面。
均瑤集團在上海金融界的知名度較高,而奧凱又面臨著發展中的資金困境,雙方的合作可謂一拍即合。
然而在均瑤集團入股之后,奧凱航空的經營思路開始發生了分歧。
在均瑤集團給予記者的答復中顯示,奧凱在經營業務上干支共舉、客貨并營,經營業務重點不清,從而引發了經營方針的分歧,日常經營中虧損累積增加。
而劉捷音則告訴記者,均瑤集團一直醞釀著“三部曲”,即把均瑤集團旗下的吉祥航空與奧凱航空、鷹聯航空整體打包,到海外進行私募。這與奧凱航空腳踏實地發展業務的思路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