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產經 > 富士康員工稱公司變相裁員 > 正文
2008年,多事之秋,金融危機掀起的一片水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幻變成影響全球經濟的驚濤駭浪。
曾經在前幾輪全球經濟危機中逆流而上的富士康,似乎走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嚴峻關口,世界的格局在變,中國的“比較優勢”在變,富士康的“布局”也在變。
2008年12月20日上午10時,淮安市大治路市勞動局旁邊的勞動市場異常冷清,在記者問起關于富士康09年招工的事情時,勞動市場一位楊姓負責人說:“金融危機來了,富士康裁員還來不及呢,他們還招什么啊!”
天湖網吧位于淮安市深圳路,網吧經營者張宇(化名)這段時間的心情非常糟糕。“本來我準備再開一家的,淮安富士康的裁員讓我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包房里將近100多臺機子已經半個月沒有人玩了,上通宵的更少,有時候比服務員和保安還要少”張宇(化名)在說這段話的時候掩飾不住內心苦楚。
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由于富士康來到淮安,天湖網吧的經營出現了重大轉機,每天營業額由原來的不足3000元迅速超過了5000元,到了2008年網吧經常出現排隊候機的情況。而2008年底富士康裁員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化令張宇措手不及。“世事難料啊!現在網吧每天毛收入不足1000元”。張宇(化名)無奈地說。
南有昆山,北有淮安,富士康變相裁員“沖擊波”眼下正向富士康淮安工廠蔓延,使得這個富士康剛剛巨資投入的項目未來命運充滿變數。
變相裁員 “禍及”淮安新家
淮安經濟開發區富士康路上不斷有從富士康工廠大門走出來的年輕人三三兩兩地在街邊的小商鋪閑逛,廠正門口前的公交車站臺已站滿了等候公交車的人,很多都還穿著富士康的工作服。這是個周末,他們要乘車前往20公里外的淮安市區逛街。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周毅在接受《上海僑報》記者采訪時說:“現在淮安富士康只是由原來的三班制變成了兩班制,部分員工已經放假回家了。”
顯然,周主任并沒有直接回答記者詢問的關于淮安富士康裁員的事情。
而據記者了解,由于訂單減少、產能下降,富士康早在2008年11月就控制加班,這對工資收入大部分來自加班費的員工們來說意味著收入要銳減。
“這實際上就是變相裁員,我們基本工資700元,以前加上正常工作日和周末的加班,每個月大概有1500元左右,現在不加班了,我們就拿700元的基本工資,這叫我們怎么活?”站臺前一位操著濃重蘇北口音的富士康員工抱怨道。
而收入銳減,很多員工選擇離去。
曾有署名“富士康管理層”的網友在其博客內發文,透露出了富士康幾種減少成本的招數,其中就包括“進行加班管控,減少當月收入”的辦法。其他“招數”還有,無薪長假,無薪調休;無薪教育訓練;試用員工無論績效如何,全部辭退;進行學歷、經歷、資格再查,借機解雇員工等。
在富士康工廠大門口,記者遇到一位拖著行李箱準備回家的安徽籍員工李明(化名),他告訴記者,他已經買好當天的車票;由于整個11月和12月沒有加班,將近兩個月他拿到手的工資不足1000元。李明是2008年7月份才進廠的,他現在打算回家自己做點小生意。“剛來的時候不是這個樣子,高峰的時候我們都要拼死,幾乎每天都要加班。”李明說,我們一起來的人中我差不多是最后走的了, 2008年11月份陸陸續續就有人開始走了,現在留下來的大多是技術骨干了。”
“工廠沒有主動裁員,管理上加大了力度。現在主管都開始被安排上夜班抓績效,這在以前根本沒有過。就是減少你的收入,等你覺得在這干下去沒意思了,你就會自動選擇離開,公司也省下了解雇員工的賠償。”小李一直認為,富士康這么大的企業,絕對不會主動裁員的,至少對外名聲也不好聽。但最近幾個月公司的表現,讓他覺得公司真的準備拿一群人“開刀”了。
在富士康(淮安)科技城的富譽廠,記者還碰到一位從富士康深圳工廠過來的員工。據他介紹,由于富士康將整個生產線搬到淮安,2008年10月底開始,公司將員工分3批遷往淮安,“我們要么跟著過去,要么就等待分到別的部門,或選擇停薪留職4個月。我最后選擇到淮安,基本工資只有750元,也沒啥事可做,每月就拿底薪,在深圳留著的同事有的甚至被分到食堂和保安處去了。”
淮安經濟騰飛或“折翼”
有人說,富士康落戶淮安是恰當的時機選擇了恰當的地點,中文表述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2006年9月28日,富士康科技集團在淮安經濟開發區投資興建大型電子產品生產項目在南京簽約。第二天上午,郭臺銘首次來到將投以巨資的淮安經濟開發區。望著開闊無垠的規劃用地,這位號稱IT界“成吉思汗”的行業巨人當即表示,富士康將在這里至少投資18億美元。
郭臺銘曾經說過,“我們之所以選擇在江蘇投資、在淮安投資,是因為我們對江蘇、對淮安的投資環境放心。”
“從簽約到破土奠基,整個報備手續和規劃只花了三個月”、“從開工到投產只用了不到300天的時間,時間之短,規模之大,效率之高,質量之好,創造了世界制造業建設史上的奇跡。”
仿佛一夜之間,富士康這個新型電子工業航母開到了地處蘇北腹地的淮安,成為在國內乃至國際上有影響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在落戶淮安之前,富士康科技集團在中國大陸地區已建立了九大科技工業園。富士康科技集團出于發展戰略布局的需要,有意再建立一個能夠輻射南北的科技城。高雪坤到淮安,就把富士康這個電子工業“航母”,定為開發區招引特大項目的首選目標。
據了解,臺灣是一個產業分工相當細的生產體制,大陸企業生產一個產品從最小的部件開始都是自己生產的,而臺灣生產一個產品會涉及到很多廠家,因此在臺灣企業都講究一個“群聚”效應,如果一個行業的領導企業進入某一地區,那么其下游的配套企業就會一起跟著過來,在當地克隆一個“群聚”效應,“主打廠家投資會帶來配套企業,配套企業又帶來更多的下游企業,這種力量和趨勢是無法阻擋的。”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今年年初,中國下發《國務院關于實施企業所得稅過渡優惠政策的通知》,使得富士康這樣的在深圳已經享受優惠政策5年以上大型外商獨資、加工貿易型企業面臨喪失免稅的“特權”。
由于出口加工區有許多優惠政策,如進口免稅、入區退稅、進料保稅、出口免稅、出口加工區之間的進出貨物免稅等。淮安出口加工區的成功獲批,無疑解決了“遷徙”到此的富士康科技集團的生產、退稅之急,獲得“免稅”特權。“但如果未來淮安這些優惠政策不在,勞動力成本再上漲,本來外向型經濟就比較弱的淮安還有哪些優勢呢?”上述人士說。
顯然,對于富士淮安新家變相裁員對淮安政府“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城市化帶動農村、以產業化提升農業”的初衷開始形成背離。不容樂觀的整體形勢顯然成為淮安發展‘三農’這樣一個思路的攔路虎。由于企業的“群聚”效應,有關專家預測,淮安的經濟發展會因此受到影響。
蘇北計劃或擱淺
近幾年,隨著大陸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臺資正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自南向北,特別是向長三角地區轉移的趨勢,而在長三角又呈現著蘇南向蘇北遷徙的局面。
地處蘇北腹地的淮安是外向型經濟大省江蘇的一個經濟洼地。在江蘇,大量的外資企業落戶在沿海和沿長江地區的蘇南、蘇中一帶,而淮安既不靠海也不沿江,成為外資企業難得光顧的地區。按照富士康的規劃,未來3年內投資將不低于18億美元,建成后直接吸收員工在10萬人左右,形成蘇北臺資集聚高地和IT產業集群。而當初,既無港口又無機場的淮安又是如何吸引富士康的眼球,這一直是一種猜想。
據淮安市經濟開發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介紹:“2006年11月28日,為了富士康項目,市主要領導趕到南京祿口機場迎候富士康老總,而且大紅地毯鋪到了飛機舷梯下。”
這個細節僅僅表明了的是一種誠意,但這些年,淮安市在投資環境上也的確下足了工夫。
為了吸引富士康這個“航母級”項目,淮安經濟開發區主動調整規劃,留出空間,大力興建基礎設施。2008年10月淮安民用機場也開始破土動工,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親自到場剪彩祝賀。而為使富士康在淮安的生產基地能面向國際市場,淮安積極申請建立的國家級出口加工區,2008年3月也獲國務院批準設立。而淮安出口加工區采取邊審批邊建設的方式,已投入資金10多億元。
據了解,截至今年上半年,科技城項目投資已達7億美元,擁有員工約1.3萬人。富士康淮安科技城所帶來的產業聚集效應日漸突顯。繼富士康在淮安落戶,臺玻、明基達方電子、大同電子、康師傅方便面等一批“龍頭”臺資企業紛至沓來。
2007年以來,已有近60家企業為富士康配套,落戶淮安經濟開發區。使得淮安正在成為臺商在大陸投資的又一高地和臺資企業密集區。
富士康淮安工業城計劃用地3000畝,地址位于江蘇省淮安經濟開發區海口路通往京滬高速的連接線上,與建設中的淮安海關直通點和物流園正對面。富士康淮安工業城全部建成后,新增用工不低于10萬人,年營業額將超過1500億元,年利稅在100億元以上,相當于15-20個淮鋼的銷售,3-4個淮安煙廠的稅收,是當之無愧的蘇北工業老大。按照富士康總裁郭臺銘先生的話說,將在淮安再造一個昆山。
2008年的全球經濟走勢,不僅超出了郭臺銘的預期,也讓“世界工廠”的中國所有制造廠商始料不及。據臺灣地區媒體報道,在12月考查美國經濟后,郭臺銘于12月23日發出預警,“目前經濟景氣狀況比想象的還要嚴重3倍,最糟的狀況還沒來。”
實際上,此次經濟危機正在挑戰郭氏的“蟑螂式”擴張哲學。從鴻海及富士康轉戰各地的“布局”來看——從臺灣到大陸,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先東部、再中西部,先蘇南、再蘇北,由“成本”和“規模”驅動的擴張路徑正在遭遇天花板。從全球產業周期看,富士康滲透中國的20年,也是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需求持續的20年,富士康式的成功和天花板,也代表了中國制造業的成功和天花板。
據悉,目前由于形式的不明朗,富士康部分二、三期工程建設已處于停工狀態。而鴻恒勝廠、富譽廠已處于半停產狀態。“蘇北擴張計劃”或許將因此而“擱淺”。擴張,遷徙,似乎已不再能成為富士康在下一個產業周期當中的主要驅動力,而轉型,必將到來。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