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 | 杜亮 文 | 本刊記者 何伊凡 魯菲 攝影 | 鄧攀
“國進民退”,抑或“再國有化”,自2003年以來,伴隨宏觀調控,伴隨國有資本的結構性調整,相關的案例在逐漸增多。對此,商界人士、特別是草根民企頗多憂慮。
憂慮不無道理。回望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之所以創造巨大奇跡、中國社會之所以取得巨大進步,大而言之無非源自:一是市場化規則的確立,一是微觀經濟主體活力的重塑。就后者來看,一方面在國有體制之外千千萬萬民營企業“野蠻生長”,另一方面國企改制,產權的多元化、民營化,使“工廠”變成了“公司”。
因此,僅從結果上看,少一些國有,多一些民營,乃是我們改革開放30年取得舉世公認成就的基本經驗。站在開啟新的30年的時點上,對這樣一種經驗和道理的堅守不應有所偏離,有所搖擺。今天,舉國面臨全球金融危機壓力,4萬億刺激經濟方略實為應急之舉,而絕不應成為企業產權結構的一次偏向調整。
鋼鐵行業是觀察國有、民營力量競爭結構變化的一個窗口。作為完全競爭性行業,鋼鐵行業對民營資本完全開放。但由于歷史的原因,國有資本在這個行業形成了主導地位;民營資本雖處于劣勢,但成長迅速,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實力。因為這樣一個資本結構,民營鋼鐵生存和成長環境顯得不是十分寬松。宏觀調控之下,民營鋼鐵往往成為犧牲品或國有資本蠶食的對象。從戴國芳的突然“死亡”、到張志祥的劫后余生,再到今日杜雙華投奔國有鋼企,無不顯示了這一規律。只有極少數善于處理復雜政商關系者會得到一個相對體面的結局。
誠如很多人所言,鋼鐵業國有與民營搭配的混合所有制或許是實現產業整合的改革方向。但前提是,千萬不要帶來舊體制的回歸。
誰是杜雙華?
一年前,甚至半年前,走出山東日照,跳出鋼鐵圈外,這都不是個響亮的名字。“5·12”大地震,杜捐款1.5億元,一鳴驚人;10月6日,胡潤百富榜揭榜,杜排名第二。大慈善家、鋼鐵首富的尊號不脛而走。
現在,他儼然是又一幕“民企國有化”大劇中的“男一號”。
沒有什么比這種轉變更讓杜雙華頭痛。他剛在市里開了一整天的會,議題自然離不開重組,第二天一早,12月10日,還要去濟南匯報工作。即使就坐在記者對面,他也不認為是在接受采訪,而是“隨便聊聊”。“日照鋼鐵沒什么不能說的,但我不愿意見記者。”他說。他希望別人把“杜雙華”三個字忘了,如果有可能,最好把“日照鋼鐵”四個字也忘了。他更不愿媒體把他描寫成“悲情人物”。
對所有鋼鐵企業來說,這都是個沉默的季節,降價,限產,減產,裁員,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幸免,而日照鋼鐵還有更大的難題需要破解,它面臨被剛剛組建的山東鋼鐵集團整編的命運。“國進民退怎么了,美國三大銀行不也都國進民退了嗎,它不也搞社會主義了嗎?有什么不好?什么時候就說什么事兒,沒什么大不了的。”杜雙華很注意措辭。
中國鋼鐵業有著不同于很多完全競爭性行業的特殊資本結構,國有力量占據主導,民營資本雖處于劣勢,但也具有相當實力。所以,這個行業是復雜政商關系纏繞的結點,始終伴隨著來自地方層面的鼓勵與來自國家層面的調控,伴隨著國有、民營資本勢力范圍的重新劃分。
作為相對處在劣勢的民營鋼企,建龍集團董事長張志祥、沙鋼集團董事長沈文榮,甚至鐵本的老板戴國芳,都曾或多或少、或深或淺陷入類似杜雙華這樣的“麻煩”。每逢宏觀調控,都有一批涉足重化工業的大型民營企業元氣大傷,或者干脆銷聲匿跡。宏觀調控結束后,獲得養料的是同行中規模較小的民企和國企。
然而,這一輪又不是歷史的簡單演繹,中國鋼鐵工業聯合重組已呼吁多年,在進入到攻堅階段遭遇系統性、全球性的經濟滑坡,民營鋼鐵正處于“天人交戰”的環境大裂變下,他們需要在一個動蕩的新天地中謀求財富,保存自身。山鋼重組日鋼,不是簡單的“國進民退”故事,杜雙華也不會坐等風暴席卷,他帶上了一副電影《梅蘭芳》中的“紙枷鎖”,這副“枷鎖”就是“大勢”,只要不把它弄破,他還可以走下去,也許,要換一條路。
重組“風波”
“你把日鋼說得越好、越強,
給別人的感覺就越像我們要對省里施加籌碼”
一握之下,杜雙華的手厚實柔軟,符合胖子的特征。的確,他看起來足有200斤。藍色工作服撐得很飽滿,中等個頭,娃娃臉,圓眼睛,眼神靈活,舉止客氣隨意,一口純正的京腔。
杜雙華治下的日照鋼鐵,是民營鋼鐵企業中不多的“千萬噸級俱樂部”成員。2007年生產能力1100萬噸鋼,實際產鋼775萬噸,銷售收入228億元,利潤超過50億元。就單廠產能來說,超過山東鋼鐵集團中的主體濟鋼和萊鋼。此交易如成行,將是迄今為止國有鋼鐵與民營鋼鐵間最大規模的整合。
重組本可以在悄無聲息中進行。但在最不應該出名的時刻,他出名了。
“媒體最近炒得這么兇,我都沒正面回答。說白了,我怕省里覺得是我把你們請來的。你把日鋼說得越好、越強,給別人的感覺就越像我們要對省里施加籌碼。”他吸了一口煙,“因為受關注,最近我常常要去省里解釋,裁員問題,裁車問題,拋貨問題,減產問題,不斷地找我問,我就不斷地解釋。其實這些都是企業行為,生意不好做嘛。傻子也懂這個事兒。如果沒有重組這都順理成章,現在別人一解讀,就復雜了。”
5·12地震后,杜捐款1.5億元,“我們本來想把錢請全國工商聯轉交就算了,但工商聯硬推我們到前臺,說需要一個捐款最多的民營企業代表。”日照鋼鐵副總王立飛回憶。賑災晚會上,杜并沒有出場。
“當時沒考慮那么多,有錢就捐嘛,有什么可炒的,都是很正常的事兒。”杜雙華說。他曾每年給中國醫藥發展基金會捐款近1億元,該項目受益人超過5000萬,現在日鋼北京辦事處仍和基金會在一處辦公。日照鋼鐵還從災區領養了500多個孩子,安置在生活區旁的“安康家園”,并投入8968萬元在四川建了3所希望小學。
正是這件事吸引了胡潤的注意,將他排在年度富豪榜的第二位,杜雙華和日照鋼鐵突然被拽上前臺。
10月份,面對嚴冬來襲,杜雙華做了一件看起來與自己一慣風格迥異的事。一封由他執筆的給員工的公開信迅速在網絡上流傳。大意是壓縮產能,瘦身減員,已成保住企業生存元氣的必然選擇,這封信被稱為日照鋼鐵大裁員的發令槍。
實際情況是,杜首先裁掉的是后勤等不重要崗位的人員。后來為節省開支,開始收縮北京和上海的貿易公司,并把他們搬到日照。有一部分人不愿意來,就解除了勞動合同,同時還裁了一部分司機,前前后后400多人。“很多人不愿意走,我就寫了封信。”杜雙華說,“勸他們走唄,企業效益不好,還耗著干嗎。現在是400人解除勞動合同,2000多人輪流上崗,都是市場行為,再不好還得放,那怎么辦?煤礦行業、焦炭行業現在裁員都15%了,我們還沒到15%呢。就是‘炒’得厲害。”
這是杜雙華現實的一面,他可以慷慨地一擲億金,也可以果斷地斬斷任何阻礙企業發展的包袱。兩件事綜合起來,外界有聲音認為杜是在試圖擴散影響力,博得社會同情,抵御已成定局的山東鋼鐵重組。對這些傳言,山東省和日照市都不會充耳不聞,這令杜頗為尷尬。
“我干嘛要對抗呢?這不是單純的企業與企業間的重組,是山東省鋼鐵業總體布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政府督導。山東省一直想在沿海搞大鋼,但下手晚了,晚了也要彌補是不是?”他鎮定自若地說,“這也是做買賣嘛,有什么不可以的?我有什么好煩惱的?再說現在蓋子都沒有揭呢,怎么能判斷是商業行為還是政府行為。”
2007年年底,山東省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意見》,即83號文。根據該《意見》,建設日照大型鋼鐵基地,是山東鋼鐵工業區域布局調整的重點。其中,日照鋼鐵精品基地規劃建設規模2000萬噸,保留日照鋼鐵500萬噸鋼生產能力,統一納入日照鋼鐵精品基地規模。
2008年11月5日,在日照碧波大酒店,山鋼和日鋼舉行了重組意向書簽字儀式。“在此之前我們沒有直接接觸。那時候只是一種猜測,我們覺得有些事情進展會比較緩慢,沒那么快。”日鋼副總經理王立飛告訴《中國企業家》記者,“但現在也并不是說山鋼一看大形勢不好,想趁機吃掉日鋼,不是這個概念。”
據悉,來自山東鋼鐵集團60余人的盡職調查組已進駐日鋼。他們分成30個小隊,從不同環節入手分析,日鋼為每個小隊都安排了專人服務。同樣忙碌的還有一支龐大的中介隊伍,12月2日,日鋼與高盛亞洲公司、安永華明會計事務所、方達律師事務所、英國富而德律師事務所簽約,而山東鋼鐵集團則聘請了德勤等顧問機構。
據接近項目的中介機構人士透露,從2008年12月20日到2009年2月20日,兩個月時間內要走完盡職調查、評估、提出重組方案、對外公布、上報國家發改委五步棋,非常緊張。正式談判自2月20日開始,預計可能需要10天時間。
“目前盡職調查還沒做完,一切尚未揭盅,不確定性太多。”該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記者。
盡管重組方案尚未出臺,業內人士分析,如果重組成行,方案無非三種:第一種是現金收購,但山東鋼鐵集團現金流有限,若山東省不提供足夠金融支持,目前經濟環境下,山鋼融資渠道也就僅剩下發企業債了。不過濟鋼和萊鋼的現金流都很緊張,發企業債也只能滿足自己過日子。根據公司年報,濟鋼和萊鋼上市公司2007年營業收入665億元,兩家共實現營業利潤36億元。而日鋼目前的固定資產凈值為340億元。當然,如果日鋼經營形勢持續惡化,資產不斷貶值,山鋼能以很便宜價格將其收入囊中,則是很劃算的事。明年鋼鐵企業可能剛消化完高價庫存,原材料就漲價了,又被迫去追高,追上后可能原材料價格又跌了,行內將這種情況叫“洗”,通常洗兩遍后,立得住的企業才能“洗”出來。
第二種方案是換股,日照鋼鐵也可持有一部分山東鋼鐵集團股份。但日鋼因靈活、決策快得以成長,賺錢就生產,不賺錢就減產、裁員。納入國有體系后,能否保持優勢難以預料。即使給杜雙華安排一個山鋼副總的職位,他也很難獲得在集團中的話語權。
第三種方案是日鋼作為山鋼的控股子公司,獨立經營,自負盈虧,每年為山鋼上繳一定比例的利潤,實際是國有體制內的“民企”。
“一面是國家大的宏觀調控背景,按照鋼鐵行業新建產能與淘汰產能相結合的原則,一方產能的擴張必然伴隨著另一方產能的壓縮;另一面,日鋼現在已經做起來了,依法注冊,依法納稅,是根據憲法物權法具有所有權的企業。”一位日鋼的離職高管很理解杜的謹慎,“相當于公權力和私權力兩個在打牌,你手里有十張牌,我手里有兩張牌,大家在一個失衡的狀態下博弈。這種情況下,作為企業一方,過多的對外表露會激化矛盾,最后受傷的可能是自己。”
如果這是一場注定要打的戰役,慘烈的寒冬中,杜雙華尋求大樹的蔭庇,有再合適不過的理由。然而這個冬天,并不是杜雙華一個人的冬天,重組者的日子并不比杜雙華好過。那么,逆向思考一下:如果不接受重組,杜雙華能獨立走過這個冬天嗎?
    新浪聲明: 此篇為精編網絡版,欲知更多內容,請參見中國企業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