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和
不同主體利益已經平衡
燃油稅“難產十年”,有一個關鍵的原因在于不同收費主體的利益平衡問題。有專家曾表示,地方和中央的利益分攤問題導致燃油稅難產。 “從技術上看,出臺燃油稅已沒有任何障礙。燃油稅遲遲出不來的真正根源還在于各利益集團的利益分配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燃油稅不可能出臺。 ”
然而,馬洪漫卻認為,燃油稅中關于“人”的因素已經解決了。燃油稅前后歷經10年論證,其實關于不同利益主體間平衡的問題應該已經解決了。就算還沒解決,這個問題關系也不大。“大部制改革牽涉到多方利益主體,還不是照樣施行?相對而言,燃油稅的問題就小多了。 ”
而坊間的一份方案則稱,開征燃油稅取消養路費后,原有正式的征稽人員劃轉公務員編制,歸入交通部門消化。
“事實上,我國早就做好燃油稅出臺的各種準備,不僅具體方案有了,甚至連稅票和稅控加油機都預備好了。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的稅法專家胡怡健教授說。
【名詞解釋】
燃油稅
簡而言之,就是將現有的養路費轉換成燃油稅,實行捆綁收費。由于現行的養路費一般是按噸位和運營收入兩種計費方法收取,實際形成了一種定額費。而對于用油大戶尤其是汽車來說,道路使用率存在較大差距。
費改稅后“多用多繳”
開征燃油稅體現公平原則
一位汽車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燃油稅開征前,1.0排量的夏利每年繳納的養路費與4.5排量的寶馬745Li一模一樣,但在對路面的損害程度上以及對汽油的消耗上,寶馬卻要比夏利高出4倍。
“也就是說,等于夏利在養寶馬,這顯然有失公平。”該人士表示,“燃油稅開征后,這種情況將不復存在,寶馬油耗高就多繳稅,夏利油耗低稅也就交得少。 ”
車主王先生對推出燃油稅持歡迎態度:“我的車雖不常開,可繳的養路費一點都不少。開征燃油稅后,養路費就可以省下一大塊。”而對于一些較遠的地方,他會首先考慮乘地鐵出行。
業內人士分析,“燃油稅通過將養路費捆綁進油價,將每輛汽車要繳的養路費轉換成稅費,在道路等公共設施日益成為稀缺資源的大背景下,更多地體現‘多用多繳,少用少繳’的公平原則。 ”
一些私家車主表示,如果稅率在30%左右,以目前的油價,扣除養路費等費用后,用車成本不會有較大增長,如果稅率達到50%,則會形成較大壓力。
以最普通的5座城市私家車為例,一輛排量為1.6升的車,每天行駛里程在40公里左右,一年下來就是14600公里,現在普通轎車在城市路況下百公里油耗為10升左右,一年耗油1460升,按上海現在93號汽油的零售價——每升6.05元計算,約花費8833元,上海5座轎車每月上繳養路費250元,全年3000元。因此,該車在征收燃油稅前,兩項相加每年支出為1183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