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格屠夫”聯邦快遞
劉偉勛
臨近國慶,聯邦快遞公司 (下稱“聯邦快遞”)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出現了其預期中的上升。
這在今年6月后體現得尤為明顯。該公司人士稱,以至于人力和設施都顯得緊張。6月是聯邦快遞一年來的第三次降價,且是幅度最大的一次。按業內人士的估算,其國內快遞出票量較降價前增加了4倍。這一數字,其發布的新財年季報中,在中國、印度、英國、加拿大四國同比僅增長10%,價格也有微幅上漲。
與遞送快件的承諾一樣,聯邦快遞在逆勢擴張、擠壓對手方面同樣堅信“使命必達”。那些準備在成本上升時依靠提價來緩解的同行們,目前只能選擇觀望。更悲觀的,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中國的民營快遞公司們預計,5年內,外資將壟斷中國市場。
這似乎拜聯邦快遞所賜。它的做法,也招致了的非議。
猛降價源于定錯位?
聯邦快遞通過降價提升市場份額的策略開始顯現效果。該公司一位人士告訴本報,6月底大幅降價以來,公司在中國國內快件的貨量大幅增加。
聯邦快遞拒絕透露中國市場的具體數字,不過其在9月18日公布的2009財年第一季度 (2008年6月1日-8月31日)報告顯示,該公司在中國、印度、英國和加拿大四個國家每天的國內快件達到30.7萬票,同比增長10%,但每個快件的平均價格僅增長0.4%。業內人士估算,近期聯邦快遞中國國內快件每天的貨量是降價前的4倍。
2007年6月,已在國際快遞市場獲得穩固優勢的聯邦快遞開始雄心勃勃地進入中國的國內快遞市場,然而在最初一段時間內,它的生意顯得有些冷清,即便在提速和擴大服務范圍后也“沒有明顯起色”。
聯邦快遞一直看好中國的國內快遞市場,為了進軍這一市場,該公司2006年1月斥資4億美元,收購了合作伙伴大田集團在合資企業大田-聯邦快遞有限公司中的50%股份,以及大田集團經營國內快遞業務的資產,這些資產分布在國內89個地區。隨后,聯邦快遞在杭州蕭山機場設立了中國區轉運中心,租用民營奧凱航空公司的三架貨機運營其國內航空貨運網絡。
最初,聯邦快遞將自己定位在國內快遞的高端市場。按照該公司中國區總裁陳嘉良的說法,主要運輸高附加值產品,針對的是需要較高時效性和可靠性的客戶。與之相適應,聯邦快遞實施了高價策略,其服務價格遠高于國有的郵政EMS和以低價著稱的民營快遞公司。
以上海-北京線路為例,聯邦快遞“次早達”服務收費為2公斤起價135元,“次日達”起價為90元。而民營快遞公司順豐速運的費用是每公斤20元、每超過1公斤增加10元,郵政EMS的價格是每公斤26元、每超過1公斤增加12元。
聯邦快遞的中國國內快遞服務分為“次早達”、“次日達”和“隔日達”三種,服務范圍覆蓋占中國經濟總量90%以上的地區,其中“次早達”面向國內30多個主要城市,后兩項業務則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
小調查
|
|
相關報道: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