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金“凈流入”
在朱立東看來,目前進行的降價促銷戰略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成交量上立竿見影。“開發商回籠資金的目標部分實現。”
萬科上海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在迎中秋八盤集中優惠促銷活動中,首個周末即8月30、31日兩天內,購房者共認購了176套房源,銷售金額達2.68億元。萬科上海發言人表示, “銷售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萬科上海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公司總部對上海的銷售策略表示認可,效果明顯,將繼續實施下去。
同樣,近期恒 大地產方面還證實,將展開全國降價,共有約400萬平方米房源將成本價甩賣。根據目前預售認籌預算,恒 大全國13個項目開盤首日全國銷售額將超過30億元,黃金周七天可回籠資金5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主流房企在率先降價出貨回籠資金的同時,他們在土地市場幾乎集體銷聲匿跡。和降價出貨回籠資金數十上百億元相比,在土地儲備上所投入的資金少得可憐。
萬科中報披露,上半年公司新增項目按萬科權益計算的規劃建筑面積合計僅330萬平方米。且有76.2%的項目資源通過合作方式獲取,一改往日兇猛風格;保利(600048)上半年新拓展項目也僅8個,占地面積203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412萬平方米。
而據記者掌握的情況,去年萬科僅在上海土地二手市場上,通過一位土地中介促成的項目及土地收購總值就高達55億元。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去年,萬科僅在上海就通過股權收購方式獲得近30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
幾大主流開發商中,上半年購地出手相對“闊綽”的招商地產也僅涉及兩個項目:4月2日以16.5億元(招商地產占50%權益)的價格購得北京昌平區東小口鎮地塊;6月17日8100萬元購得漳州開發區一幅面積為38382.4平方米的土地。
富力地產(2777。HK)董事長李思廉在2008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也表示,由于集團的土地儲備充足,因此集團可以放緩購買土地的步伐,靜候最好的購買機會。
這直接令今年上海、廣州等國內主要的土地市場溫度驟降。而反觀為數不多的一些在今年購地的房企,多為前兩年市場火熱時幾乎沒有機會的中小房企。以上海市場為例,8月出讓的羅店新鎮A2-2地塊曾經吸引了包括幾乎所有上海市場主流房企的33家領取掛牌文件,但最終這些主流房企并未出手爭奪,南京朗詩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3.21億元的價格獲得。
9月6日,長風生態商務區7C北塊地塊最終因沒有開發商報名而流標,成為上海今年首付流標的宅地。
“只賣樓不買地”,被不少業內人士形象地稱之為開發商出現了“資金凈流入”,這在近幾年的國內房地產市場中極為罕見。
中小房企生存堪憂
上海本地老牌房企大華集團營銷中心副總經理楊子江指出,總體而言,目前國內房地產行業的結構,依然是中小房企在數量上占據了絕對主流,大部分開發商并非上市公司,規模的限制,使這些房企并不能隨意降價。
換言之,隨著主流房企集體率先降價出貨,雖然中小房企主觀上也有出貨的需求,但客觀實力使其難以實現。
對此,朱立東告訴記者,降價出貨其實是把“雙刃劍”,一旦使用不當,可能危急企業生存,尤其是中小房企受傷的可能性更大。多年前,杭州曾經有一家旗下僅一兩個項目的房企,就因降價促銷,引起前期業主集體發難,最終降價不但沒有促進銷售,反而因業主集體退房導致企業瀕臨倒閉。
“萬科等大型房企,可以通過各地區域市場眾多樓盤相互彌補達到平衡,但中小房企命系少數項目,降價調整的機會成本要大很多。”
事實上,今年已經采用過降價策略的樓盤及開發商也不在少數,但除了上述萬科等少數幾家大型房企外,更多開發商對旗下樓盤降價的事實往往以“具體房源不同、裝修標準不同、小區位置樓層不同”等理由進行掩飾,并不承認是直接降價。
“對降價掩飾或者否認,主要是開發商從企業安全的角度考慮。”劉光東說。
劉光東同時指出,大半年過去了,開發商的預期變得更為悲觀,希望通過降價打破僵局,在這個過程中,大型、中小型房企的先天差別,將使中小房企生存更為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