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路:仰融很擔心
擔心祁玉民擺脫不了政府官員“求產量求產值而忽視利潤”的做法。
仰融對華晨的未來“很擔心”,他主要是擔心祁玉民擺脫不了政府官員“求產量求產值而忽視利潤”的做法。
翻開華晨近幾年的歷史,每一個輝煌的夢想,都成了“鏡中月、水中花”。
2001年,仰融如此規劃未來的華晨:在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之下,形成汽車、金融和基礎建設等三大板塊,其中汽車占總產值的80%,到2010年實現150萬輛的產銷,2000億元的營業收入,200億元的利潤。
但沒成想,次年仰融即流亡美國。
2002年8月20日,蘇強表示,要讓華晨中國通過5-10年的時間發展為國內的一個重要的汽車集團,5年內目標銷售量達到18萬-20萬臺,10年內達到40萬-45萬臺。
2004年底,蘇被免職。
祁玉民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今年1月,他宣布,2008年,華晨將把增長預期調低為10%,預計銷售33萬輛。“多賣不值。明年將是華晨的優化調整年,優化結構、優化管理,夯實后兩年的發展基礎。”
調整的第一步是科技創新,以此來實現自主——“沒有自己的技術,永遠不能談自主。當然我們的技術,還將是以我為主,以國外的為輔,開放式地整合世界資源。”
雖然華晨2007推出了包括酷寶跑車在內的幾款新車,祁玉民還是認為華晨的產品線不夠豐富,2008年,他希望能開發幾款震撼型的品種,還要出特種車,救護車、警務車。不過他表示自己會保持適度,因為對產品,他的主張是“優生優育”。
“我不主張生一堆孩子,海南島、吐魯番……我不喜歡這樣,這么干,眼下量上來了,長遠品牌沒有了,我主張優生優育。比如說,我們的海獅,國內飽和了,我就往國外打,往南非打,南非打得好,一年五萬輛。你現在生出來的孩子,一定要讓他受高等教育,你不能讓他上兩年小學就到社會上去。”
在品質方面,祁玉民已經從寶馬請來了三劍客——施佩爾、黑克爾和阿肯森,希望通過這三個在寶馬呆了25年以上的人把華晨的品質管理流程進行改造,讓品質管理的所有要素處在一種受控狀態。
對發達國家的出口還將是華晨的突破點。2008年,祁玉民準備帶隊開拓北歐市場;年末,在美國市場上,祁玉民說他們將會“放一個大衛星”,從后年開始,“保守估計,第一年是兩萬,第二年是三萬,第三年是五萬”。
所有這些,都需要錢。祁玉民估計華晨的資金缺口有30億。“我也不敢說是整體上市,反正我們在H股市場和A股市場都會有一些動作,還是用好的投資項目去引進新的投資伙伴。”
而在此之前,關于華晨將借助旗下的ST金杯實現A股整體上市的消息不絕于耳。曾有人質疑,靠“財技”起家的華晨,如今在資本金融市場上似乎成了“矮子”。不過,不能小看祁玉民的能量——上任之初他就創下過5天貸款7億元的紀錄。
在2007年6月25日啟動的華晨“南下戰略”中——華瑞汽車項目在四川綿陽拉開序幕,一期工程將形成6萬輛產能——祁玉民更是巧舌如簧地說動了五糧液。“你說五糧液為什么和我合作?全中國的酒業,700億的市場它占了60%,它現在利潤高得很,在銀行存了100多個億,不知道要干什么。”
不過,在仰融看來,華晨若想真正做好,“祁玉民還是要走我的老路。要金融先行。”
“你覺得你以前的想法,有多少還在被貫徹?”《英才》記者問他。
“應該講走樣了。有一個汽車界的老人到美國來看我,他說這個企業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企業,但現在缺少的是一個‘靈魂’。”仰融不無遺憾地回答。
但祁玉民不這么認為。2007年3月18日,他在人民大會堂宣讀了《華晨汽車自主宣言》。“這個好好看去,這就是我們的經驗。這個是整個華晨的魂,我說無論是誰來干,干多少年,這玩藝兒一管好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