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爭奪第二個中東 中海油尚未開展北極業務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5日 09:37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吳曉鵬 實習記者 鐘嘯 上海報道 這個夏季,前往北極成了時尚。 俄羅斯8月2日在北冰洋海底插上本國國旗之后,加拿大、美國、丹麥等國也迅速展開了北極之旅。 這些最近突然增加的北極行動,在公開的表態中都被說成是幾年前就已計劃好的,并且是純粹的“科學考察”,與俄羅斯插國旗無關。 但這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張占海所知道的情況不同。7月11日,他與美國科學家開會討論北極課題時,美國的“希利”號科學考察船還沒有打算8月份去北極。 嚴寒的北極過去只是探險者的圣地。可是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海冰退卻,北極資源開采的成本在降低。通常的說法是,全世界有大約25%的油氣資源隱藏在北極,北極圈因而有“第二個中東”之稱。從北冰洋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路,也有望成為未來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黃金通道。 “在國際油價不斷走高之下,我們預計各國對北極資源的開發上未來一二十年會有較大的投入,”張占海說。 爭奪“第二個中東”的新一輪激戰由此打響。8月23日,全俄世界海洋地質和礦產資源研究所副所長維克多·波謝洛夫宣布,對從北冰洋底提取的土壤標本的初步研究表明,北冰洋大陸架是俄羅斯領土。這一科考成果使俄羅斯更有可能在200海里經濟區之外再得到120萬平方公里的北冰洋領土,從而擁有蘊藏于此處的90-100億噸油氣資源專屬開發權。 雪藏的石油 成立于1989年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是中國唯一專門從事極地考察的科學研究和保障業務中心。張占海曾作為領隊和首席科學家,參與了中國的第二次北極科學考察。據他介紹,中國的第三次北極科考計劃在明年進行。 “目前中國對北極的介入比較有限,僅限于科學考察,”張占海說,“研究的范圍也主要是氣候變化及其對環境的影響,還沒有開展過對于北極資源的具體調查。” 而一些北極圈國家憑藉地利之便,對北極的石油的勘探與開采工作早已展開。挪威對巴倫支海的石油已進行過系統的勘探,按照它的時間表,到2025年左右就可以實現對歐洲石油的供應,“它是將北極的石油作為一種戰略儲備來供應歐洲的”。 美國上世紀80年代就在阿拉斯加北部進行石油開采。俄羅斯在巴倫支海和喀拉海的勘探也已展開多年。 “還有拉普捷夫海、西西伯利亞海、東西伯利亞海等油氣資源也很豐富,但具體勘探工作還沒有做起來。”張占海說。 一項經常被引用的數據——北極含有全球25%的未被發掘的油氣資源,來自于美國地質勘測局。如此計算,北極的油氣資源約為1000億桶。 但英國《經濟學家》援引美國地質勘測局工作人員Don Gautier的話說,他們從來沒有對北極進行過系統研究,也無法給出關于北極能源儲量的準確數據。 北極冰雪圈由陸地冰川和海水凍結所形成的海冰組成。2004年,一個多國科學家小組發布的氣候評估報告顯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過去30年間,北極地區的年平均海冰量下降了約8%,海冰面積總共減少了98.84萬平方公里,比美國德克薩斯州和亞利桑那州兩州面積總和還要大。 今年8月17日,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衛星監測數據顯示,北冰洋海冰面積再創歷史最低,只有202萬平方英里,比2005年9月21日海冰融化季節的205萬平方英里還要小。 張占海根據他的研究預計,北極夏季的海冰將在2040~2050年消失。海冰退卻在降低能源勘探與開采成本的同時,其帶來的航道資源也非常豐富。 眼下從中國到歐洲的海路只能繞行馬六甲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繞一個大圈,而如果走北極航線,可以節約2500英里,約為45%的路程。同時,如果加拿大方面的航道開通,從中國到北美大西洋沿岸的海路航程也會大大縮短。 加拿大這幾年一直在致力開通北部航道,以便運輸冬季食品和物品。而在俄羅斯這一側,近十年來海冰大幅度退卻,在破冰船幫助下已經可以通行,“預計未來十年,夏季的通航可能性很大。”張占海說。 除了油氣與航道外,北極海冰的退卻,也將為漁業的開發帶來新機遇。 百年爭奪 對于這樣一塊“雪藏的寶地”,各國都希望成為他的主人,俄羅斯第一個動手了。在張占海看來,這次行動與俄羅斯的國家戰略緊密相關。 “俄羅斯這次去北極,我們分析這張牌是試探性的,試探各國的態度,能源加軍事,普京期望以這兩大支柱支撐俄羅斯的復興。” 美國這邊,俄羅斯的插旗行為仿佛把人們帶回到了1957年。當時蘇聯成功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美國國內一片震驚與恐慌。 只是這一次,他們震驚之余并不恐慌,倒是表現出幽默的一面。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湯姆·凱西迅速作出反應:“我不太清楚他們在海床上放了一面金屬旗子,一面橡膠旗子,或是一張床單,無論如何,這種做法都沒有法律地位和效果。” 加拿大外交部長麥凱表態:“這不是15世紀,你不能隨便走到一個地方,插上一面旗子,然后就說這是你的地盤了。” 比口水戰更有力的是行動,這方面誰都不甘落后。 8月6日,周末剛過,滿載著美國科學家的海岸警衛隊快艇出發了,他們將測繪確定阿拉斯加北部大陸架延伸的范圍。 同一時間,加拿大總理哈珀親自帶隊,展開為期三天的北極之旅。哈珀宣布將在北極建立新的深水港和軍事訓練基地,并宣稱“北極主權的首要原則就是利用它,否則將失去它”。 一周后,丹麥科考隊動身了,他們將試圖證明北極2000多公里長的羅蒙諾索夫海嶺是丹麥王國名下的格陵蘭島的大陸架延伸部分。而俄羅斯和加拿大曾宣稱,該海嶺是自己領土的大陸架延伸。 瑞典也宣布不久將把一艘動力很強的破冰船開到北極點,停在那里進行長期的“科學研究”。 對北極領土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有過一輪爭奪,當時英國、俄羅斯、丹麥、挪威等國都想染指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這些國家在1921年召開斯匹次卑爾根會議,簽訂條約,決定該地區的領土主權歸挪威,但其他簽署條約的國家有權利在這個地區進行非軍事活動,如采礦、漁業、科學調查等。中國也是締約國之一。 冷戰時期,蘇聯在北極曾建立31個冰漂浮站,進行水文、氣象調查,以及海底測量,“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在監聽美國方面的各種活動”。 1982年通過的《聯合國海洋公約》規定,任何國家均可把其海岸線200英里以內的水域當作專屬經濟區,而海岸線350英里以外的大陸架主權也歸該國所有。但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的大陸架遠到足夠名正言順地對北極提出主權訴求。 在北極圈內有領土和領海的有8個國家: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美國和俄羅斯。按照該海洋公約,任何國家想要在北極地區認領區內某部分資源的所有權,必須要在加入公約10年之內提供證據。俄羅斯的期限是2009年,加拿大是2013年,而丹麥是2014年。 美國此前沒有加入此協議,沒有主張領土的權力,但布什政府現在正尋求通過該公約。 目前各國在北極的爭端,主要集中在北冰洋中部附近一塊相當大的國際公共海域,俄羅斯正在論證北極點附近的這片海床屬于俄羅斯的大陸架,但從目前來看其證據還不十分充分。 中國的破冰夢 對北極的爭奪,不限于北極圈內的國家,圈外國家近年在北極的活動也非常頻繁。 德國、英國的破冰船每年都去北極考察。日本沒有派出破冰船,但它的海洋調查船每年會和美國、加拿大聯合對北極進行考察。 法國、意大利、韓國都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建立了考察站。中國的首個北極科學考察站黃河站也于2004年7月在這個群島上建成。 楊惠根是黃河站首任站長,目前擔任極地研究中心副主任。他認為,中國作為一個非環北極國家,即使要求權利的話,也是一些公海里的權益。 “我們在北極沒有一寸領土,也沒有一寸海域,過早地表達(某種訴求)反而會影響我們國家戰略的實施。”楊惠根說,“如果北極真的是一個大油庫,我國要和哪個國家合作,要不要開采,包括潛力的評估,這些都是國家戰略要考慮的問題。” 但張占海認為,隨著經濟崛起和能源的緊缺,中國應當在北極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中國在北極的考察應當和環渤海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掛起鉤來。 “我們建議國家加大對北極的科考投入,同時也希望國家盡早以和平開發的形式讓我國的航運、石油勘探開采公司與北極圈各國開展合作。否則很多事情一旦形成一種格局以后,再想參與進去就難了。” 中國的石油航運企業眼下在北極還沒有動作。中國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宣傳人士表示,中海油目前沒有北極業務。中國海運集團方面也表示,公司目前還沒有開發北極航道的意向,“因為北極開發的費用很高,我們也沒有破冰船等設備。” 目前中國執行極地考察任務的“雪龍號”科學調查船,還不具備能源調查的功能,海洋氣候調查的能力也比較弱。張占海為此希望中國盡早研制具有破冰能力的科學調查船。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曾在2002年對“雪龍號”進行過改造,公司營銷部的陳經理說,他們正有意生產在北極附近航行的破冰型類船舶,雖然破冰能力不如專業破冰船,但能夠在破冰船開過道的水道上航行。 “現在還沒有接到訂單,如果今后市場需求起來了,我們也會盡快做起來,也可能考慮與環北極國家進行合作。”陳經理說。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