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成品油價格機制未能理順 油荒難免重演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 09:15 《財經》雜志網絡版
國際能源署報告中總結了中國由于成品油價格管制而形成的循環:國際油價上升,國內維持原有價格——利潤下降,促使煉油廠和零售商(特別是中國石油國企)增加出口,增加獲利——政府敦促石油公司供應國內市場——石油公司強烈反對但只能順從——政府對國企進行補償。現在即將進入循環的第四節。 際能源署報告中總結了中國由于成品油價格管制而形成的循環:國際油價上升,國內維持原有價格——利潤下降,促使煉油廠和零售商(特別是中國石油國企)增加出口,增加獲利——政府敦促石油公司供應國內市場——石油公司強烈反對但只能順從——政府對國企進行補償。現在即將進入循環的第四節。 【網絡版專稿/《財經》雜志實習記者 楊悅】 近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了最新一期《石油市場報告》,預測中國由于價格管制,即將出現汽油短缺。 國際能源署稱,國際油價創下歷史新高,中國對國內汽油零售價格實行限價,使得煉油企業無利可圖,國際和國內的油價不同步將導致中國汽油再次短缺。 似乎是印證國際能源署的報告,各地加油站供應緊張的消息隨后開始密集出現,廣東、福建、海南等地均出現民營加油站限供或無油可供的情況。2005年,廣東曾遭遇過長達兩個月的油荒。兩年之后,歷史即將重演。 2007年年初,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期貨一度徘徊在55美元/桶左右。此后開始一路攀升,7月最高至78美元/桶,目前仍高于70美元/桶,比年初上漲在30%至40%。中國的成品油價格面臨巨大的上漲壓力。 但是,中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在6月和7月分別達到了4.4%和5.6%,7月CPI增幅更是達到十年來的最高點。這使得中國宏觀調控的中樞部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艱難選擇——一旦按照國際油價調整國內油價,中國CPI數字無疑將進一步推高;如果不調,懸殊的價差將導致國內的石油公司更傾向于將石油輸往國際市場,而對于漲價的預期更可能引發囤積。 更令人恐懼的看來是前者。直至8月16日,漲價的通知并沒有如人們預期中到來。相反,國家發改委在8月6日下發了《關于做好成品油市場供應加強價格管理的通知》,要求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努力增加原油加工量,確保成品油市場供應,所有成品油經營企業、特別是零售企業不得囤積惜售。 導致這一通知出臺的直接原因,是2007年7月末各省市上調了成品油批發價格,而由國家發改委管制的零售價沒有同步上漲,令零售加油站供應出現緊張。 汽油今日短缺之根本原因,在于遲遲未能理順中國成品油價格機制。 “國內成品油價格沒有很好地反映出國際原油的變化和煉廠成本的變化,就會對最終的成品油供求狀況產生影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副主任鄧郁松對《財經》記者表示。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能源專家趙建平博士認為,國內成品油價格遠遠低于國際市場價格,與原油的差價彌補不了國內煉油成本。如果不上調成品油零售價格,國內成品油市場將可能面臨短缺。 “如果國內零售價不上調的話,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公司煉油業務可能會面臨巨額虧損。作為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市的商業公司,兩大公司必然尋求增加成品油出口,減少虧損,從而導致國內成品油供應不足。” 趙建平說。 劍橋能源咨詢公司高級分析師嚴克風也認為,中石化、中石油兩大石油公司在國際油價高企、發改委限制漲價的情形下,為了彌補煉油廠的虧損,加大海外出口是企業的正常之舉。不過,兩大石油公司的國有性質又使得其要服從政府的計劃性指令,去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 美洲銀行大中華區經濟與策略研究主管汪濤對《財經》記者表示,要么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要么明確給予煉油企業補貼,才能刺激企業保證國內的供應。汪濤認為,使能源價格反應其稀缺程度,不僅對于保證國內供應有作用,還將有利于節能減排任務的實現。 在國際能源署的報告中,總結了中國由于成品油價格管制而形成的循環:國際油價上升,國內維持原有價格——利潤下降,促使煉油廠和零售商(特別是中國石油國企)增加出口,增加獲利——政府敦促石油公司供應國內市場——石油公司強烈反對但只能順從——政府對國企進行補償。 國際能源署表示,迄今為止,這個循環進行到了第四步,第五步有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到來。國際能源署認為,通脹壓力、即將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奧運會等因素會影響石油零售價格的上調。- 本刊實習記者 邢曉昀對此文亦有貢獻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