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國際巨頭壟斷中國電梯市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2日 15:40 21世紀經濟報道
杭州報道 本報記者 劉華 近期,國際電梯巨頭紛紛調整了中國戰略。 7月26日,日立電梯在廣州組建中國區總部,中國已經逐漸成為日立電梯全球生產、營銷與研發中心;此前一周,美國奧的斯在天津泰達設立生產基地,該基地將年產2萬臺高層高速無齒輪電梯,這也是奧的斯在全球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而芬蘭通力電梯集團甚至在拉薩設立分公司,借以攻占中國西部市場。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國產電梯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正在急速萎縮,即便在以往占據主要份額的低端市場也在遭受國外品牌的蠶食。 全國電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陳鳳旺就此表示,2006年13家大型外企已占據我國電梯市場80%的份額,隨著這些外資巨頭投資中國的步伐加快,本土品牌或將受到沖擊。據介紹,去年中國電梯裝機量已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增資中國 中國電梯業正在上演"肉搏戰"。 8月3日,芬蘭通力集團在寧波推出其第三代EcoDisca蝶式馬達電梯,以此拉開了在中國境內為期兩個多月巡展的序幕。 今年,芬蘭通力欲在中國增設分公司,強化營銷網絡。據悉,在2008北京奧運相關項目的建設中,芬蘭通力成為電梯設備最大的供應商,總量占一半以上。 7月26日,日立集團正式設立日立(中國)電梯總部,統領其設在廣州、天津、上海(在建)的三大生產基地,以及覆蓋全國各大城市的營銷和服務網絡。 日立電梯(中國)有限公司是日立集團設在海外的最大一家合資公司,成立于1995年,總部位于廣州。2006年,日立電梯在華產量超過2 萬臺,銷售額近50 億元,擁有國內電梯市場14.4% 的份額。以市場份額計,日立電梯暫時落后于美國奧的斯集團和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位居行業第三。 按照日立電梯的發展規劃,到2010年,日立電梯在華電梯產量將達到 3.5萬臺,占有18%-20%的市場份額。為此,日立正在加緊建設將于 2008年1 月竣工的上海基地,并著力推進以技術創新為主的戰略升級。 7月18日,奧的斯天津泰達電梯基地落成。該基地定位于研發和制造高科技核心部件和高層高速無齒輪電梯等頂尖技術和產品,將為奧的斯在中國的電梯產能提高2萬臺,另可提供5萬臺曳引機。 自從1984年在華建立首家合資企業天津奧的斯電梯有限公司以來,奧的斯逐步加大了投資中國的力度。目前,其在中國擁有3個電梯品牌(奧的斯、西子奧的斯、快速)、8家合資公司、6個制造基地。 去年7月,總投資1.9億元的西子奧的斯電梯新廠在杭州落成,奧的斯電梯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博安睿(AriBousbib)親臨現場祝賀時稱,杭州項目將打造成世界上最大的電扶梯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這也體現了奧的斯總部近年來全球投資的戰略重心轉移。"奧的斯電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官方評論如是說。 "我們會把最先進的技術拿到中國來。"博安睿公開表示,除再度增資天津基地外,奧的斯將逐步把歐洲、日本的先進技術和工程資源轉移到中國。未來5年內,中國生產的電梯將占到奧的斯全球總產量的60%。 最近,日本華升富士達電梯有限公司也宣布,投資建成國內扶梯行業最大面積的單體生產廠房,并擴大其在廊坊的生產規模和物流系統。此外,富士達株式會社將其在全球的第三個研發中心落在中國上海,另外兩個研發中心分別位于美國與日本。 據了解,由于大量外資電梯品牌進入中國,外資品牌之間的競爭極其激烈。為了搶占市場,眾多外資企業選擇將研發中心落在中國,擴大生產、物流規模,并且不斷擴大經營網絡。 國梯失守 一份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本土電梯企業處境尷尬。 2006年,我國共生產電梯和自動扶梯16.8萬臺,是全球總產量的一半。中國電梯市場銷售額總量超過300億元,并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現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電梯市場。 目前,全國有注冊電梯企業達395家,但美國奧的斯、瑞士迅達、芬蘭通力、德國蒂森、日本三菱、日立、富士達、東芝等13家大型外企占據我電梯市場80%的份額,銷售額達85%。 從電梯業年產量而言,作為第一集團的奧的斯(中國)、上海三菱、廣州日立的產量已達1萬臺以上;而作為第二集團的迅達、蒂森、通力、富士達、東芝達到3千臺-1萬臺的產銷規模,其中最晚進入中國電梯市場的華升富士達投產10年,產銷量一直保持40%的上升趨勢。 而面對外資巨頭的貼身進逼,本土電梯品牌在服務和營銷上難以匹敵,其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一位國產電梯的企業老總告訴記者,以前,他們還可以在低端市場"分杯羹",如今日立等外企將電梯產品分成了很多等級,從便宜的低端市場到昂貴的高端市場都有產品提供。而國際品牌的市場規模上去后,人力成本甚至還比國產電梯低:"我的保養公司員工一天只有3張單,他們卻能接到5張單,你說誰的保養成本更低?" 觀察人士指出,外資"壟斷"對我國相關產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及建立自主創新體系產生了較大消極影響。 十年前,華升富士達電梯有限公司成立時,日方出資60%控股,與電梯業完全不搭界的中紡集團以土地為資本入股40%。日方看中的是中紡集團擁有的巨大銷售網絡資源和土地資源,中方則希望日方轉讓技術并協助培養人才,從而實現彼此"雙贏"。 但據新華社報道,華升富士總部設在上海的研發中心并未合資。其現任總經理津山圭二稱,研發中心所做的一切"屬商業秘密",不會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外國合資方合作。 此外,通過并購消滅或封存同業知名品牌的做法,亦在電梯行業有跡可尋——2005年底,我國行業龍頭企業浙江巨人電梯公司即被迫與通力集團以60%∶40%的比例合資。合資后,"巨人"這塊電梯本土品牌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奧的斯、蒂森克虜伯、迅達、通力、三菱因價格操縱行為遭到歐盟委員會總計9.92億歐元的處罰。有市場觀點認為,被罰企業現已全部落戶中國,不排除它們在歐盟以外市場也進行類似暗箱交易的可能。 不過,由于中國消費市場對外資品牌的強烈偏好,以及某些地方政府對外資企業的各種扶持,本土企業短時間內難以撼動外資的強勢地位——據媒體報道,7月18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一位負責人公開表示,該開發區投資建設的工程都將使用奧的斯電梯。 對本土電梯產業而言,如何頑強生存并做大做強,當下顯得尤為緊迫。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