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CRO聯盟:全球醫藥產業鏈的中國新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 02:35 第一財經日報
郭艾琳 桑迪亞醫藥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桑迪亞”)的大樓位于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藥谷內,平常上班時,員工們都忙碌在二、三樓的實驗室里,辦公室里空蕩蕩的。 兩個月前,桑迪亞和同在藥谷的另兩家企業——聯友藥業有限公司、華大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結成了國內第一個CRO(研發外包)服務聯盟,而就在這個月,桑迪亞和聯友藥業宣布了合并,讓這個聯盟變得“親上加親”。 按照聯盟的協議,在進行市場推廣和接訂單時,如果其中一家接到制藥公司的外包訂單,它就有責任也有義務向這家藥廠推薦另外兩家合作伙伴的服務項目。而最終,三家結盟的CRO企業共同完成從先導化合物合成、優化,直至臨床試驗用藥的中間體和原料藥開發的新藥研發外包過程。 而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中國CRO市場上,這一緊密形式的聯盟,預示著一種新競爭模式的開端。 相互錯開的業務領域 “這個聯盟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說來也許你不相信,我們定下聯盟和公開聯盟的事只花了幾十分鐘。”桑迪亞董事長王曉川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三年前,從國外歸來的王曉川創辦了桑迪亞公司,也成了國內逐步興起的CRO公司中的一員。同樣,聯友藥業與華大天源的創始者也是“海歸”,在CRO領域從事著與桑迪亞不同的業務。在張江藥谷中,三家企業一直是鄰居。 CRO是個復雜的過程,目前在中國市場,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獨立完成醫藥研發的完整步驟,而巧的是,桑迪亞和另兩家公司的業務如果相加,恰恰就形成了這么一條完整的CRO產業服務鏈。 于是,三位早已熟識的企業老總在某次例行午餐聚會時,正式提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一拍即合。 在聯盟成立之前,一家國外的公司如果要到國內找CRO合作伙伴,可能需要自己尋找3家或更多的企業,來完成完整的CRO過程,如今,無論是聯盟中的哪一家,在洽談訂單時,就會以聯盟的形式,向對方推薦另兩個成員,而這樣一來,既縮短了國外客戶分開尋找的時間,也讓聯盟成員擴大了自己的客戶領域。 “成立聯盟后,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目前有一個6~8家公司組成的歐洲團,已正式通知我們將于11月份來洽談,而他們的先頭部隊已經分別到我們三家企業來進行了參觀。”王曉川的言語中抑制不住的興奮。據她介紹,目前已經有近20家國外企業分別與聯盟中的企業進行了聯系。 融入全球產業鏈 事實上,CRO聯盟的產生對于競爭已如火如荼的CRO市場來說,已是一種必然。 對于國際制藥企業來說,藥品研發需要耗費巨大資金和時間,且藥品前期開發的風險性相當之大,也相當繁瑣。數據顯示,美國制藥公司平均每個新藥的研發成本從1987年的2.31億美元增長到2000年的8.02億美元,到2004年更是高達14億美元。為了降低成本,國外企業采取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部分研發項目轉移到中國、印度、俄羅斯等低成本國家,即研發外包,而這些國家的研發成本只有美國的1/5到1/10,而且科技人才充足。 而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在化學藥物的合成、中藥的提取方面,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這是許多國外公司把藥物合成、提取轉到中國來做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我國新藥研發主體錯位,體制和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內藥企創新能力的發揮。這樣國內藥企必須采用與外資合作等方式,才能完成研發目標。 于是,2000年之后我國的CRO企業發展得非常迅速,短短五六年的時間,僅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內,就聚集著大大小小30多家研發外包公司。而同樣,來自印度和東歐國家的諸多CRO企業,也給中國CRO企業帶來了競爭壓力。 而國外企業如今在挑選CRO合作伙伴時,集中度已越來越高。此前,美國默沙東在最初挑選國內CRO企業時,曾經采取了廣為撒網的方式,先后用了30余家企業,但目前,其已經固定于4~5家企業之中。而國內CRO企業的價格、服務、專業程度等都成了對方挑選的參考條件。 然而,目前不少CRO企業的業務領域集中在低端市場,為了爭奪客源,他們之間開始打起了激烈的價格戰,靠不斷壓低價格的方式來吸引客戶,這也讓部分小公司的生存受到了威脅。 “中國需要有一批像我們這樣的公司或聯盟來帶動和引領市場,我們要向全世界的客戶遞送這樣的信息:他們到中國來尋找CRO伙伴,不光只有價格,其實更重要的是人才和資源。”王曉川說。 聯盟背后的憂患 然而,聯盟不僅僅是一個形式上的結合,更關鍵的是,如何能在管理上去保證整個聯盟的完整性和完善性,這是桑迪亞和另兩家公司必須去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 早在去年8月,在政府的推動下,北京中關村22家合同研發機構曾成立了中關村CRO聯盟,后又有10家公司加入。而當時,各方都曾期望這樣的聯盟能讓CRO企業從單打獨斗轉為分工合作,為中關村園區生物醫藥企業走向國際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 可是將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中關村CRO聯盟并沒有達到當初設計的目的。而這一聯盟并不是一個商業概念上的市場聯盟,成員單位各自接訂單和發展業務,所以更像是一個半官方性質的行業協會。 “CRO聯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大并不等于強。”王曉川說。其他業內人士也提醒說,聯盟的企業之間最好互相熟悉并有相似管理理念,否則容易出現一家企業的失誤而影響整個聯盟聲譽的事情。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