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出口退稅率下調 紡織服裝業面臨訂單被搶風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01:16 信息時報
出口退稅率下調行業利潤下降 紡織服裝業面臨訂單被搶風險 專家稱出口退稅率每下調1%,行業利潤便將下降4.6% 時報記者 王曼霖 6月18日才發布,7月1日起便實施,新一輪出口退稅政策的“閃電襲擊”令不少業者措手不及,其中,紡織服裝行業更是首當其沖。 “去年剛剛下調了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現在服裝出口退稅率又從13%下調到11%,做紡織服裝業真是越來越難了!”東莞虎門一家服裝有限公司的老板黃文無奈地向記者表示。 而在廣州白馬服裝市場副總經理劉一聲看來,從前幾年的雙邊貿易摩擦開始,中國的紡織服裝行業就一直處于政策調控的風口浪尖,同時也在復雜的外貿環境中艱難前行,“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面對新一輪更高級別的競爭了!” 現狀:出口激增引來隱患 作為巨額貿易順差的主要創造者,去年我國紡織行業貿易順差1292億美元,占貿易總順差的71%。所以,在新一輪出口退稅調整中,紡織行業首當其沖。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宇指出,基于去年的數據,出口退稅率下調1個百分點,行業利潤便將下降4.6%。 值得憂慮的是,各種貿易壁壘依舊如懸在頭上的利劍。今年底,中歐紡織品協議到期,明年底,中美紡織品協議也將到期,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未來面臨很多變數。 “政府如果不采取管理措施,出口激增、價格暴跌的現象很可能將重演!”一位業內專家指出,同時,我國的貿易環境也將存在隱患:一方面,由于歐美設限,大量中國紡織品服裝輸往其周邊國家,而一旦協議終止,這部分貿易勢必將浮出水面;另一方面,歐美企圖在2007年后利用反傾銷、反補貼、技術壁壘等保護手段對我紡織品實施限制的意圖十分明顯。這些措施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單純的數量限制大得多,一旦實施,我國在歐美市場的份額將遭到嚴重削弱。 憂慮:或被周邊搶走訂單 另一方面,“中國制造”的泥沼依舊困擾著紡織品行業。目前,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多以定牌、貼牌為主,自有品牌只占10%左右。對此,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指出,國內紡織業目前還比較偏重制造環節,因此,未來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全球價值鏈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廣東勝美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敏更是憂心忡忡:“目前很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周邊國家的紡織業競爭力在不斷提高,這些國家的政府也正在采取鼓勵性措施,為歐美大型進口商實施全球采購戰略、快速轉移訂單提供便利和可能。”可以預見,一旦中國面臨的外部貿易環境發生突變,這些國家將有能力迅速填補中國留下的市場空間,“因此,國內服裝企業最關鍵的還是要提升核心競爭力,從成本推動型轉變為需求拉動型。” 業界:洗牌有益產業升級 不過,對于一些早已進行創新升級的大企業來說,此次服裝出口退稅率下調反而意味著機會。 勝美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敏便認為,紡織服裝業畢竟不是什么高科技高耗能等產業,國家的調控政策應該不會過于嚴厲。而且,服裝的利潤空間不透明,例如一件衣服出廠價是20元,但貿易商在國外的銷售價可能是20美元,具有很大的價格彈性空間,稅率調整完全可以自行消化。 而廣州白馬服裝市場副總經理劉一聲也認為,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需要一個過程,短期而言,訂單不會大幅轉移,也不會給服裝業帶來太大影響。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國際品牌的服裝都在中國生產,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降低后,中國制造商的成本優勢還會領先泰國、印度企業。所以,未來一年影響不大。 “其實下調出口退稅率,對中國服裝業來說未嘗不是一個‘清理門戶’的機會。”Polham休閑服飾品牌一位設計師表示,目前中國服裝產業比較分散,高中低企業遍布珠江三角洲各大二級城市,實際上整個行業能形成一批有實力的大廠家大品牌就足夠了,大多數低端的缺少核心競爭力的廠家被淘汰出局,整個服裝產業都會從中受益。 記者觀察 品牌之路還有多遠? 從現時業界的共識來看,企業越來越清醒地看到,商品價格的增值點將主要依靠品牌建設。目前,國內服裝品牌的市場集中度不高,大多是區域性的品牌,可以說,中國服裝業的品牌還將是快速成長的處女地。 然而,我們必須承認,目前國內的高端服裝市場幾乎完全被來自法、德、意、日、美、英、韓等國的服裝品牌占領。 而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市場上的服裝品牌有10萬余種,更新速度非常快,每年有2000多個品牌被淘汰,2000~2005年,國內排前500名的服裝品牌平均壽命只有1.5年左右。 顯而易見,我國成功運作品牌的服裝企業并不多。企業家們需要找到適合自己品牌成長的加速器,更需要的是一顆打造長久品牌的堅定之心,也需要為中國本土品牌的成長提供一個可以“長袖善舞”的舞臺。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