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松綁光伏產業鏈 大全集團40億溯游而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 10:59 21世紀經濟報道
上海報道 本報記者 姚峰 90%的多晶硅依靠國外進口,不到十家的國外廠商壟斷著多晶硅的技術和供應。摩根大通證券亞太有限公司副總裁蔣海濤對記者說:“中國光伏行業的咽喉一直被人掐著。” 誰能解開這道枷鎖,誰就能給光伏行業帶來真正的陽光?這一次,業內將希望寄托于江蘇大全集團重慶萬州的多晶硅項目。 6月27日,江蘇大全集團在重慶萬州投資40億元的多晶硅項目開工。根據設計安排,大全集團多晶硅項目將于2008年6月投產,當年產能達3000噸,2009年產能6000噸,建成后年銷售額將達到100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基地。 當天舉行的開工典禮吸引了無錫尚德、天威英利、浙江昱輝、中電光伏、河北晶龍等多家國內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制造商到場。作為多晶硅產品的下游用戶,他們希望這個項目能為他們“松綁”。 松綁產業鏈 作為“少帥”的大全集團副董事長、總裁徐翔是多晶硅項目的最有力推動者,他介紹說,多晶硅項目自2006年9月份正式啟動以來,已完成技術轉讓、項目立項、環境評估、安全評估、工程設計、關鍵設備采購等多項工作,目前已進入工廠建設和設備安裝階段。 大全集團以生產中低壓成套電氣聞名,曾被評為國內電氣行業十大領軍企業,目前在全國各地擁有23家法人公司,員工總數超過5500人,總資產45億元,年銷售收入達60億元。 電氣設備制造企業進入光伏行業頗多個案,比如與大全集團同城的電氣制造企業中電集團旗下的中電光伏,再比如剛剛宣布進入光伏行業的正泰集團。但如果現在再進入光伏電池和組件的制造,大全集團認為風險頗大。 原因就在于光伏電池和組件制造是一個相對而言門檻較低的行業,在生產鏈條上的高純度多晶硅的制造(硅材料)——硅片切割——電池制造——組件封裝等幾個環節中,除第一個環節具有很高的技術難度外,其他環節上的“技術都不怎么密集”,以至于可以“一夜之間”產量劇增。 目前在蘇浙兩省遍地開花的近百家的光伏電池和組件制造企業就是明證,幾年之后,除了已經完成上市的光伏企業,剩下的實力稍弱的企業,生存下去的唯一辦法就是價格戰,而這又必將整體攤薄光伏行業的利潤率。 即使已經上市的企業,如果不盡快加強研發,完善產品線路,并且獲得更為穩固的多晶硅供應渠道,未來的日子同樣并不樂觀。 有數據顯示,2005年國內新建電池生產線的產量已經超過歷年的總和,達145.7兆瓦,2006年這個數字將突破300兆瓦,而產能更是將達到歷史性的1449兆瓦,占世界生產量的70%。但是相對于逐漸膨脹起來的中間環節,硅材料和市場正變得越來越稀缺。 由于缺少上游硅材料,來自下游電池制造廠商的大批訂單只能增加光伏電池制造企業的煩惱。 實際上,開工不足是國內硅錠(硅棒)、硅片廠商面臨的普遍問題。比如國內最大的硅錠、硅片生產廠——河北晶龍產能已經高達2250噸,但產量只有1126噸,開工率僅為50%。而青海新能源、紹興精工太陽能等企業甚至空置上百噸的產能,干脆無料開工。 與所有行業一樣,產業上游的缺貨必然造成下游企業的成本上升和收益下降。由于市場供不應求,多晶硅的價格大幅上漲,國際市場上多晶硅的價格從2000年時9美元/公斤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150美元/公斤左右。 多晶硅產業助力大全集團 但進入多晶硅制造談何容易,對于中國來說,硅礦資源不是問題,資金也不是特別大的困擾,問題在于技術。 目前多晶硅生產技術主要掌握在日本Tokuyama、三菱,美國的Hemlock、MEMC以及德國的Wacker等8家公司手中,由于該技術具有特殊壟斷性,國際上掌握此技術的國家已聯合禁止進行技術轉讓,數十年來中國欲購無門。 機會這時在徐翔眼前出現。 兩年前的一天,徐翔在第一時間知道了歐洲某公司轉讓多晶硅技術的消息,與父親徐廣福商量后馬上飛赴歐洲進行考察,與該公司洽談。 然而,事情沒有那么簡單。對方提出的條件很苛刻。大全集團董事會內部也出現了分歧,有些股東覺得這個項目風險太大,不能投資。 徐翔認為,從大全集團發展方向來說,多晶硅項目與電氣行業關系密切。投資這個項目是為進一步完善產業鏈,使大全集團發展很更好。他認為這個項目“非投資不可”。 最終董事長徐廣福拍板,大全集團在與該公司簽訂了技術轉讓合同同時,也簽訂了技術獨占性協議,根據這一協議,大全集團對該技術在中國境內享有獨占權。 成功獲得了歐洲公司先進技術,只是具備了生產多晶硅的一部分技術條件。但是將工業硅加工成多晶硅的過程中,需要“三氯氫硅還原法”的關鍵技術。目前我國還沒有掌握這項技術,在提煉過程中70%以上的多晶硅通過氯氣排放,不僅提煉成本高,而且環境污染非常嚴重。 徐翔顯然認識到這一點。大全集團通過與專業從事尾氣回收裝置設計的美國公司合作,采用全封閉的運行方式,使物料循環再利用,尾氣回收率高達99%以上,避免了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并與世界500強企業、德國歐洲德固賽公司合作,解決了多晶硅生產中所需三氯氫硅的生產工藝、技術問題。 按照徐翔的設想,萬州多晶硅項目建成后,年產太陽能級和電子級多晶硅達6000噸,成為國內最大的多晶硅生產企業。 徐翔說,項目達產后要進一步延伸多晶硅產業鏈,將投資2500萬美元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徐翔預測,到2010年,多晶硅項目將達到40億左右的產值,成為大全集團的一大支柱和主營業務。大全集團萬州項目投產后,將會緩解國內多晶硅短缺現狀。 大全的多晶硅項目由美國福斯特惠勒公司負責項目的前期管理,項目的設計、施工、采購、管理由天津天辰化學工程公司總承包。 目前大全集團的業務范圍已從傳統的成套電器設備擴展到環保、交通技術和新能源領域,并在揚中、南京、北京、重慶分別建成大全電氣、大全交通技術、大全環保、大全新能源四大產業基地。 據徐翔透露,多晶硅產業將在2010年前進行上市,而大全集團旗下的電氣產業、交通產業也將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市場進行上市。大全集團2010年的銷售目標是100億元,如果多晶硅項目發展正常,完成這一目標對于大全集團來說,并不是很大的問題。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