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吉盛偉邦轉型 中國家具業突圍新方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 01:59 第一財經日報
橡子 “我很痛苦,難道給人家代工、打下手、掙加工費,就是我們的宿命?”鄒文龍說,他想這樣的問題大概有成百上千次 “鄒文龍,一個高大的中年人,有著一張嚴肅中帶著和善的臉龐,說話不緊不慢,站立的時候經常習慣性地用左手叉腰。” 這是美國《今日家具》雜志對中國吉盛偉邦家具集團創辦人和總裁鄒文龍的描寫。 世界家具業的許多報刊都寫過鄒文龍的故事,并把他看成中國民營經濟的一個代表。鄒上世紀60年代生在吉林,高中畢業后在一家國有企業當工人,后調到一家國有家具店做營業員,一年內從工人被提拔成經理。1989年,鄒文龍下海,在長春創辦自己的家具商場。1996年,進入上海。他的公司吉盛偉邦,今天已發展成中國最大的家具銷售集團,在上海、廣州擁有數十萬平方米的家具賣場。 故事如果僅此而已,鄒文龍和大批的創業家們并無本質區別,雖然他被稱為中國家具業的教父級人物。鄒文龍真正引起世界家具業關注的,是他正在掀起的一場可能改寫家具業游戲規則的風暴。他的理想氣質令人吃驚。 風暴的中心,位于中國上海。 風暴的方向,是改變世界家具業現有的“歐美引導、中國制造”的格局,讓中國家具業從“制造中心”向“采購中心”、“銷售中心”和“消費中心”轉型。 而掀起風暴的具體舉措,是吉盛偉邦與綠地集團合作,在上海西郊青浦區一個叫趙巷的地方,建設一座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可容納中國和世界600多個品牌的國際家具村。首期20萬平方米將在今年9月交付使用。屆時,由國際家私裝飾業(香港)協會、臺灣地區家具工業同業公會、深圳市家具行業協會與國際家具村合作的“全球家具上海采購大會”將隆重舉行,并在今后的每年9月定期舉行。 按照法國《家具行情周刊》的預測,這個集零售、采購、展覽、信息交流、物流、培訓、博物館等功能為一體的國際家具村2010年全部建好后,將成為“整個東半球家具行業中心的第一名”,并與全球四大家具展——米蘭、科隆、美國高點、拉斯維加斯并駕齊驅。德國《家具市場》雜志總裁、從1981年后每年都到中國、光上海就已經來過50次的弗蘭茨·舍費爾說:“這將成為全球的一個家具村,一個基地,一個家園。” 當吉盛偉邦投入其全部力量和財務積累,要從一個本土流通企業轉型為全球家具資源的整合平臺時,它也是在代表中國家具業發出變革的聲音。 而對這種變革,美國《今日家具》雜志稱:“美國家具人所要做的,就是從今天起換一副眼鏡去看待中國家具行業以及它的未來。這也許正是鄒,這個來自中國的夢想家真正想要的。” 向行業宿命挑戰 和許多“中國制造”的情形一樣,中國家具業也在飛速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家具生產基地,擁有超過5萬家企業和500萬工人。家具業產值每年增長20%以上,是中國GDP增速的兩倍。2005年,中國家具出口額達140億美元,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一。2006年,這一數字增長到175億美元。在美國,每花1美元買家具,50美分是中國制造。 而中國家具業的問題,也和“中國制造”的通病一樣,“仿制”和“價格戰”盛行,“小牌抄大牌,國內抄國外”,缺乏研發能力、核心技術和優秀的自主品牌,整個家具業高度分散,每年3000多億元的產值由5萬家廠商分享,總體看利潤空間非常少或根本沒有。 《中國家具》雜志副主編陳琪坦言:“我經常隨團參加一些國外的家具展會,外國參展商十分排斥中國人,讓我們特別難堪,他們就是怕中國企業將他們的款式拿回來進行‘克隆’。” 鄒文龍經常跟外商打交道,他說他讀得懂外商眼中的“中國貨”的含義——“在沃爾瑪買的”、“便宜得不可思議”、“看上去還湊合”、“質量上帝知道”。雖然中國已是世界四大家具展的主角之一,中國制造的產品有時超過總參展商品數量的40%,但中國家具企業并沒有感受到作為主角應該得到的尊重,相反始終被當成配角。 “我很痛苦,難道給人家代工、打下手、掙加工費,就是我們的宿命?”鄒文龍說,他想這樣的問題大概有成百上千次。 而答案是:“不應該存在這種宿命。” 其實,就在幾個世紀前,在風帆航海時代,中國的瓷器、絲綢、香料,還有家具,都是被擺在歐洲貴族和有錢人的客廳和衣柜里的。當時的中國并不熱衷于出口,以至歐洲商人經常跨過半個地球,往往還買不到他們渴望的東西。 “那個時代中國產品的含義,是神秘、高貴、雍容大度。” 但今天鄒文龍面對的現實,又是冷酷的。 能不能改變呢?鄒文龍說:“你不想改變,就永遠改變不了。” 在鄒文龍看來,中國家具業有著獨特的優勢,現在的劣勢也潛伏著生機。 優勢之一,在全球產品貿易中,家具貿易增長最快,2005年貿易額800億美元,2006年860億美元。由于中國在制造能力上的優勢,世界家具業的制造中心不斷向中國集中,例如宜家60%的產品都在中國生產。優勢之二,家具業是一個勞動力密集的行業,而中國的勞動力不僅充沛,而且都受過一定的教育,熟練程度高,紀律性強,這不是周邊一些國家能夠比擬的。目前中國出口的不只是大批量產品,還有高檔家具,就說明了這一點。優勢之三,中國城市化和住宅產業的發展以及中高收入階層的不斷擴大,使得中國家具業將迎來一個內需升級、蓬勃向上的時代。目前國內人均年消費家具的金額不到15美元,而歐洲每人每年的家具消費額是210歐元。這個上升空間是巨大的。 “我們的問題當然不少,比如至今沒有世界知名品牌,沒有設計大師,沒有全球銷售網絡,沒有國際級展會,我們出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作為廉價替代品被西方市場接受的。但是,我認為,想象力的不足,才是制約中國家具業發展的最大因素。” “比如,在全球四大家具展會上,中國制造的產品已經占有相當比例,中國事實上已是家具業全球采購中心之一,外國的商家完全應該到中國來采購。我們應該成為一個主場。但現在的情況是,中國企業每年要到四大展會上等著別人挑選,總是打客場。我就想,我們為什么不能在主場也舉辦‘奧運會’、‘世界杯’那樣的國際賽事,讓全球客商來到中國,同時讓中國的消費者也直接感受世界品牌的魅力呢?如果中國有一個和世界四大展會相交流的平臺,我們企業的腰桿就會硬一些,花的成本也低一些,更重要的是,學習進步和創新的步子會快一些。” 有了這樣的想法,鄒文龍開始覺得,吉盛偉邦的未來,不是再擴張幾個賣場,而是要為整個中國家具業打造一個世界級的、能整合中國家具廠商力量、引導國際采購格局、加速中國家具業與國際接軌、提升品牌競爭力和消費者價值的大平臺。這個夢想是如此地吸引他,以至他幾乎每個星期都要跑到上海西郊那個叫趙巷的巨大的工地上。他知道這個工程的挑戰和風險要超過他下海差不多20年來的任何困難,但是他心甘情愿。 與國際舞臺媲美 自1851年5月英國倫敦在水晶宮舉辦第一屆世界博覽會開始,國際性博覽會就成為工業經濟中的重要驅動力。就家具而言,國際家具產業平臺的功能主要由各大國際家具展覽會承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大”。在展覽會上,來自全球的廠商、代理商、采購商、設計師、行業專業人士匯聚在一起,買家賣家直接溝通,行業信息立即擴散,設計創意快速轉化。發達國家的家具廠商和經銷商,通過掌握國際展覽資源,在很大程度上主導著世界家具業的產業鏈組織與利益分配。 2005年7月,鄒文龍應邀參加拉斯維加斯家具展,他感慨地看到,75%以上的參展商參展的產品,大多數是中國制造的,但除了中國知名家具芝華仕以自己的品牌參展外,幾乎沒有其他中國品牌。芝華仕花了35萬美元租下800平方米的展廳。2006年1月17日,在德國科隆國際家具博覽會,第二次來參展的顧家工藝,投入50萬美元包下1200平方米,展示公司新推出的沙發。類似顧家工藝、喜臨門、芝華仕這樣的中國品牌開始在國際舞臺上向主角邁進。 鄒文龍一直認為,未來只有一個市場,就是全球市場,參與到全球市場中是中國家具業的必然趨勢。但是,在國際上推廣自主品牌的代價是巨大的。參加更多家具展,增加參展產品數量,擴大展館面積,才能拿到更多訂單,而這意味著更高的推廣費用。例如,高點臨時展館租金為20美元/平方英尺/天;科隆展館36平方米起租,租金為198歐元/平方米/天;拉斯維加斯臨時展館租金為30美元/平方英尺/天。此外,中國企業還需付出高額的運輸費及人員費用。 如果不到國外呢,推廣壓力也很大。一是精力透支,一年四季奔波于各地或大或小的家具展會,有時甚至要在同一時間段,在相鄰城市的不同展會中同時參展。二是財力透支,展會多,采購商自然分流嚴重,為博采購商青睞,只能讓參展產品越來越多,展位面積越來越大,裝潢風格越來越豪華。三是設計透支,一年參加那么多次展覽,總得有幾個新產品新概念推出,于是許多不成熟的設計被過早推出,浮躁的設計氛圍惡化了本已十分脆弱的設計環境。 這一切使得構建一個中國主導、立足中國、連接全球、媲美全球的新的家具產業平臺成為必然。鄒文龍曾說:“就算我今天不做,若干年后也會有人做,因為這是大勢所趨。中國必定會出現與世界家具制造中心地位相匹配的產業平臺、采購平臺、展示平臺、交流平臺、直銷平臺和家居生活時尚平臺,發揮整合和集成的優勢,把制造優勢轉化為行業優勢,轉化為匹配內需增長的優勢,并逐步建立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導地位。” 對于神情經常有些憂郁的鄒文龍來說,檢驗他的日子很快就要來臨。今年9月,國內的、國外的廠商,還有大量的消費者,都會來到上海,檢驗吉盛偉邦向“夢想王國”轉型的價值。在鄒文龍的心中,上海國際家具村是一個365天不落幕的門類齊全的采購中心與消費盛會,不同類型的展館里有世界的和中國的最好的品牌;在不斷的學習交融中,將有更多的中國家具走向國際市場,也許十年之后,一批屬于中國的國際家具名牌會大放異彩,站上國際家具行業產業鏈的前端。 對上海來說,國際家具村也是一個收獲。這不僅是因為國際家具村的“全程體驗一站式消費模式”將滿足江、浙、滬極具消費潛力的龐大人群的需要,也是因為,在中國家具業的展會競賽中,上海最終超越了素負傳統的珠三角。 在全球家具產業的版圖上,中國因素正越來越明顯。美國《今日家具》雜志對鄒文龍的大膽嘗試是這樣評價的: “鄒聲稱,他的家具王國要超越米蘭、高點和科隆。這當然不是一個玩笑,至少從展會規模和展館面積上鄒能夠做到。但要超過米蘭家具展的品質與地位,鄒顯然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可以肯定的是,鄒是一個有力的挑戰者,因為他不僅僅滿足于把家具賣給中國人,他想把中國高檔家具企業聚集在一起,變成一個轟炸機群去摧毀美國和歐洲至今仍然安全的高檔家具市場。這個美國家具業的‘珍珠港’日也許就會在不久后到來,我們必須為此做好準備。” 無數的人都在點燃夢想之火,無數的夢想匯流成湖海江河。在中國家具業和世界再一次接軌、以一種新的姿態和世界接軌的征途中,鄒文龍被夢想激勵著,為夢想拼搏著。 夢想未必皆如所愿,但鄒文龍的工作依然充滿價值。因為,他是離夢想最近的那個人。 Related 相關 中國家具業七大弊端 一、家具生產效率低下 從家具業人均勞動生產率看,意大利為4.5萬美元/人年,日本為10.8萬美元/人年,英國為3.0萬美元/人年,加拿大為9.2萬美元/人年,美國為6萬美元/人年,中國為0.3萬美元/人年,只相當于英國的1/10,意大利的1/15,美國的1/20,相比日本、加拿大等差距更大。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國家具生產大多以“物美價廉”著稱,售價較低。 二、缺乏獨到設計,抄襲模仿普遍 北歐有宜家的簡潔,美國有鄉村的淳樸,英國有傳統的典雅,意大利有米蘭的超前,而中國家具的風格是什么?能否形成獨特的文化價值?目前中國家具業缺乏獨到設計,抄襲模仿普遍,大多數家具廠沒有專門設計人員,大部分廠家老板就是設計師,憑著感覺和想象去設計或生搬硬套。 三、品牌缺失 中國家具行業雖然牌子眾多,但能在消費者心中形成明確形象的品牌很少。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還未重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內涵的塑造。 四、我國家具生產專業化不足 中國家具生產企業大多數是中小型企業,至今未走出“木工加油漆工”的粗線條生產,每個環節從進材料到終端產品都是獨自完成,有的甚至是一個師傅從頭做到尾,每個廠家的設備都相差無幾,逃脫不了簡單化造型、模仿化設計的窠臼。專業化的不足,一方面使生產效率比較低,另一方面要想大幅提高產品質量很難。 五、短期行為破壞市場 盲目發展、重復建設現象比較普遍,低水平競爭加劇。中國家具業極不注意市場培育,不肯花力氣研究市場和引導消費,以及提高消費者消費水平和意識,不注意打造家具品牌,短期生產銷售行為普遍,不可避免地造成混亂盲目的市場局面,再加上激烈的競爭,促使廠家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各出奇招,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 六、缺乏有效管理 中國多數家具生產廠家都是老板說了算,在財務管理、生產管理、銷售管理、庫存管理、進貨管理、工資管理等環節上,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及措施,老板既是管理員又是設計師。管理方式簡單、粗放,管理人才數量少、水平低,家族式管理、經驗式管理、行政式管理現象普遍。 七、出口集中 中國家具出口以加工為主,外資企業占很大比重,而且出口集中度較高(主要出口美國,占出口量的五成),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 (資料來源:2007年中國家具市場調查報告)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