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醫療體制改革路在何方 > 正文
 

郎顧之爭波及醫院改制 衛生部低調產權改革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2日 05:59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夏金彪

  原定于2004年底出臺的《醫院體制改革指導意見》依然“猶抱琵琶半遮面”。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圍繞著公立醫院產權改制的話題一度成為社會的焦點。早在去年7月,就傳出在醞釀的《醫院體制改革指導意見》中,國有醫院的產權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公
立醫院已經進入產權制度改革的階段,改革的下一步就是要從擴大院長責任制和醫院自主權向醫院產權制度改革的方向發展。而在近期的一次論壇上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劉新明明確指出:“產權改革不是下一步城市醫療改革的核心內容。”衛生部似乎在醫院產權改革中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并不是表示衛生部不再進行產權改革,只是去年關于醫院產權改革的爭議較多,加上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引發的‘郎顧之爭’,使得衛生部對下一步的醫院產權改革更加慎重,對醫院產權改革采取了緩行、慎行的處理方式。”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的蔡仁華所長表示。

  “郎顧之爭”波及醫院改制

  早在去年的“兩會”期間,公立醫院改制問題就成為熱點話題之一。最引人注目的是江蘇宿遷市的醫療改革:當地通過掛牌拍賣和協議轉讓的方式,全市所有的公立醫院全部實現了“民投、民有、民辦、民營”。與此同時,對于“改制”的爭議與指責也達到了最高潮:職工的舉報,患者的抱怨,媒體的爭論,甚至引起了衛生部高層的關注。

  同樣,中國華源集團下屬的華源生命產業公司與河南新鄉市政府合作組建的“華源中原醫院管理有限公司”也引發了爭議,該管理公司一口氣接收了新鄉市屬的五家醫院:市中心醫院、市第二醫院、市第三醫院、市婦幼保健醫院和市中醫醫院。改制后的醫院定位為非營利性質,醫院依然屬于事業性單位,職工的身份也暫時不變。但此舉也引發了社會的質疑。人們開始發問:地方政府把醫院一賣了之,到底利弊何在?

  據了解,江蘇宿遷、河南新鄉出現的爭議在其他各地的醫院改制中也同樣存在,公立醫院改制也同樣遭遇到國企改制類似的“郎顧之爭”,但與國企改制爭論不同的是,爭議的焦點不僅僅是公立醫院改制中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而是在公立醫院改制中政府的責任以及政府要不要退出、如何退出的問題。由于對公立醫院改制理論上沒有新進展,所以各地在實踐上相當混亂。目前,國資委認為國有醫院不屬于可經營性資產,其改制和產權轉讓等問題目前還沒有納入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改革范圍,只有企業辦醫療機構的相關問題才屬于國資委監管范圍。所以各地是“摸著石頭過河”,造成的實際狀況是,下邊等上邊的政策,上邊等下邊的經驗,誰都不敢“輕舉妄動”;再者,對醫院產權改革,許多人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以為產權改革是靈丹妙藥。蔡仁華告訴記者:“在產權制度改革問題上,有幾個思路首先要理清:醫療行業要明確,為什么改,改制要解決哪些問題?不同地區、不同層次醫院存在的問題不同。即便問題相同,其程度和緩急也不同,改革的思路也不應該一樣。對許多醫院來說,除了體制上的問題之外,更重要的還是機制方面的問題。”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對目前醫院體制改革矛頭直指產權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依靠產權改革解決醫療領域出現的問題,是一種產權一試就靈的幻覺”。目前老百姓抱怨的焦點就是“看病難、看病貴”,那么如果體制從產權上改了,醫院的收費還是很難控制下來。“現在有很多人都在說公立醫院產權不明晰,其實我認為公立醫院的產權很明晰,政府出資一般也很明確。所以,沒有必要為了明晰產權而進行產權多元化。在產權不變的情況下,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在世界各地都有很成功的例子。”

  衛生部低調產權改革

  一位衛生政策研究者告訴記者,目前的政策缺失凸現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目前對于公立醫院改制的目標缺乏清晰的描述:究竟為了什么而改革?為了普遍服務?為了提高效率?為了解決“看病貴、看病難”?這些都莫衷一是。在這種背景下,地方政府趁機甩掉了公立醫院的包袱;而另一方面,民營資本由于看不清方向而猶豫不決。

  據衛生部有關人士透露,即將出臺的《公立醫院改制指導意見》中,將體現政府責任、保證醫療公平。據悉,《公立醫院改制指導意見》將主要從兩個方面體現這一特點:一是醫院分類由以往的兩類變成了三類,即由以往的非營利性醫院、營利性醫院變成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醫院、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院、營利性醫院。“政府鼓勵民資進入醫院體制改革,實際上也是鼓勵其進入非營利性醫院,民資進入營利性醫院應該適度。新的分類方法把非營利性醫院分為政府的和民間的,其實強化彼此之間的界限,突出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醫院的職能。”

  二是要加強政府在醫療衛生領域的職能,強調政府的責任。正如劉新明所說,公立醫院要“的確代表民眾利益”,要“讓政府舉辦的公立醫院成為真正的公立醫院”。下一步城市醫療改革的重點將放在調整醫療資源配置、強化區域衛生規劃、明確政府責任、改革醫療機構補償機制等側重于政府干預的手段上來。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在1月10日召開的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也指出主要是醫療資源總體不足、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醫保覆蓋面太小、醫療費用上漲過快、政府投入不足等五大原因導致“看病難”。“政府應當在價格、醫療資源配置、醫療體制幾個方面加強有效干預,因為靠市場不可能實現均衡。”

  “公立醫院改制仍將繼續,但無疑衛生部門會更加審慎”衛生部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據了解,在2005年各地仍將繼續探索公立醫院改革的有效途徑,探索公立醫療機構“兩權分離”等多種模式。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