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 > 正文
 

金融創新:中國銀行業持續穩健發展的必由之路(2)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6日 09:32 金時網·金融時報

  三、金融創新監管工作導向

  中國銀監會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金融創新建設和相應的風險監管工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金融創新及加強相關風險監管的指引和辦法,形成了一系列內部研究報告和工作規劃,并設立了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增進了監管者與被監管者雙方對金融創新及其相關風險的理解。

  一是明確創新監管的總體原則和思路?傮w原則是:規范與發展并重,培育與防險并舉,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發展。工作思路是:以防范風險為前提,以規范管理為基礎,科學規劃、統一布局,有效加強與政府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的交流與協作,努力營造有利于金融創新的外部環境,積極支持和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從體制、機制和流程再造等多方面入手,加強制度創新、體制創新和業務創新,推動創新型行業建設,不斷提高銀行業為廣大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水平,全面增強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實力。

  二是不斷完善創新監管制度建設。中國銀監會在支持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快業務創新的同時,密切關注業務創新風險和創新活動對銀行風險管理的影響,堅持風險為本的監管原則,及時出臺相應規章制度和準入標準,保證市場健康有序發展。近兩年來,中國銀監會先后出臺了金融衍生交易業務、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電子銀行業務等管理辦法,規范銀行業創新活動,并與相關部門共同發布了《商業銀行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辦法》。以后,還要出臺有關銀行卡、商業銀行基金公司、資產證券化、信托業務的管理辦法和監管指引,全方位地加強創新監管制度建設。

  三是深化商業銀行對金融創新的認識。受體制、觀念、思維方式和實踐經驗的制約,國內一些銀行對金融市場全面開放后面臨的生存和發展壓力的認識不足,金融創新的主動性、緊迫性不強。中國銀監會通過召開研討會、組織商業銀行高管層培訓、對外宣傳等形式,引導商業銀行從銀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來對待金融創新,使大家真正認識到金融創新是今后商業銀行提高盈利水平、改善客戶結構、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四是督促商業銀行完善內控制度,提高風險防范能力。目前,國內大多數商業銀行沒有專門機構對創新產品的開發、運作以及長遠規劃進行系統管理,更多地注重推出新產品,而對新產品所帶來的風險則缺乏足夠的認識,更缺乏系統的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和內控制度。2005年操作風險的集中暴露,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針對這種情況,中國銀監會及時出臺了“關于加強操作風險管理的13條措施”,八次召開案件專項治理工作會議,督促商業銀行落實治理措施,定期通報案件情況。我們還特別加強對銀行內部控制的監管,幫助商業銀行創新內部管理體制和業務流程再造,加快實現業務的垂直化管理和扁平化管理。

  五是注重人才培養,提高專業人員素質。與國外一些大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在專業人才及科技手段方面對業務創新的支撐力度不夠,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一些銀行完全照搬照抄國外商業銀行和國內其他銀行的創新產品,產品開發中模仿式創新多、自主式創新少,業務創新的技術含量和服務含量偏低。針對這種情況,中國銀監會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和信息優勢,加強對商業銀行創新工作的指導,在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新的業務和風險領域廣泛開展多層次培訓。在理財業務管理辦法頒布后,為商業銀行培訓了1000余名專業管理和業務人員,從而為銀行業創新活動的有序推進和有效監管提供了及時的專業支持和人才保證。

  六是加強橫向溝通與協作,共同促進金融創新發展。金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是多元化的。在收入既定的條件下,消費者有多少收入用于儲蓄、保險,多少收入用于買房、投資

資本市場,都需要通盤考慮。因此,金融創新不是單個部門、單個產品的事情,它涉及行業多、領域廣,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金融市場聯合推動。中國銀監會充分認識到新業務跨行業經營的特點,同時也充分理解商業銀行在業務創新過程中所面臨的跨部門監管問題。為此,我們主動加強和中國
人民銀行
、中國
證監會
、中國保監會等部門的溝通,共同研究跨市場金融創新活動,積極為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提供“窗口指導”。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