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120億元收編國內啤酒廠——如果華潤高層今年定下的這個目標如期進行,那么華潤啤酒今年的收編行動完全有可能改寫中國啤酒版圖,從而導致中國啤酒第一軍團重排座次。
今年成啤酒一哥?
對于今年中國啤酒市場的新動向,華潤無疑是一個業界繞不開的話題。從6月28日起,青島啤酒[微博]的“收購風暴”平地而起,華潤啤酒“收購年”的種種“江湖傳聞”也不絕于耳。
關于華潤啤酒的“江湖野心”流傳著不同的版本,但被華潤方面大致認同的說法是:今年擬斥資120億元乃至更大的數目,加快啤酒市場收編進度,期待一個突破性的結局。日前,當記者向華潤新聞發言人李興華求證一系列“江湖傳聞”時,李說:“到目前為止,華潤從未向媒體發布過有關今年收購的消息。”但對于華潤120億元的收編,李興華并不否認。
據悉,今年早些時候華潤高層一不留神就泄露了天機:今年將有50萬噸收編至華潤啤酒旗下。到了5月上旬,華潤今年戰略性收購計劃也無可避免地顯露冰山一角:該公司逐一收編了東北地區的大連棒槌島、遼陽美月、黑龍江新三星[微博]以及四川樂山,至此,華潤啤酒旗下已擁有8家啤酒企業,其年產量統計起來將近200萬噸。
另據華潤市場部披露,目前,華潤正在與8家啤酒企業秘密洽談并購事宜。其潛臺詞就是——如果這8家啤酒廠商今年均能如期收編華潤旗下,以平均每家啤酒廠商10萬噸產量計,那么屆時華潤旗下啤酒年產量將直逼300萬噸,從而一舉取代行業老大青島啤酒而當仁不讓地成為啤酒一哥。這與華潤高層年初展望的300萬噸目標大致吻合。
據業界普遍反映,盡管華潤一直是低調出場,然而華潤的毅然“出山”已讓各路啤酒諸侯在熱浪炙人的夏日感受到逼人寒氣。據說這股寒氣來自于華潤手持的兩副“底牌”——其最大股東香港華潤集團是香港最大的中資企業,旗下5家上市公司,總資產高達600億港元;其另一股東系全球第四大啤酒廠商南非國際釀酒集團(SAB),可以將最先進的啤酒技術和管理經驗速整合進入華潤啤酒。
下一步鎖定第二軍團?
放眼去年以來啤酒市場的“跑馬圈地”狂潮,收購上的“提速”無疑是華潤啤酒今年壓倒一切的主旋律。有跡象表明,今年早春一過,華潤啤酒關于“過去不太順利”、“收購提速”的論調接踵而來。李興華稱,華潤創業啤酒還嫌收購速度太慢,努力尋求一種突破。
然而,與華潤暗中“提速”顯然不符的是,華潤今年新圈進來的4家啤酒廠商除樂山華潤是一個上了30萬噸的啤酒廠商外,其他啤酒企業均系輕量級的“小兒科”,那么華潤啤酒下半年的“跑馬圈地”想跑向哪?欲圈定誰?
日前有“江湖傳言”說,華潤有意收編深圳金威,而且與珠江高層經常接觸。那么華潤下一步將收編的目標鎖定啤酒第二軍團?對此,李興華以一句“以后收購的企業會越來越好”搪塞了記者,對此既未確認,也不否認。據業界分析,考慮到以前“喝”進去的大都是一些輕量級啤酒廠商,華潤接下來整合的難度可能較大,如果要加快完成一統啤酒江山的霸業,就得改“吃”有分量的啤酒企業。
然而,誰也無法否認的是,第二軍團均系啤酒市場的“地頭蛇”,華潤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如愿以償?當記者分別致電珠江、金威時,金威一位蘇姓副總在電話的另一端笑著:“沒聽說過(這件事)”;而珠江方面一位經常接觸公司高層的人士則表示:“沒聽到風聲,也沒那么容易。”
其實,華潤想收編啤酒第二軍團的企圖并非始于今天。據悉,華潤一直希望以吃掉藍劍來一統川啤,可是華潤的如意算盤最后無法打響——藍劍非但不買華潤的“帳”,反而快馬加鞭地收編了四川9家啤酒企業,在西南市場與綿陽華潤、樂山華潤一決雌雄。
先資本圈地后品牌圈錢?
如果把資本圈地比喻為“練武”,那么,品牌圈錢則像是“練功”。對青島、燕京或華潤而言,如果誰想一統全國啤酒江山而勝出,資本圈地和品牌圈錢絕對是兩項不可或缺的“兵器”。在目前的啤酒第一軍團中,青島似乎在這方面已經為同行上了一課,并以“百年品牌”自居,而燕京正在作出示范,并力圖后來居上;即便是啤酒第二軍團的珠江、藍劍、哈爾濱、重慶、黃河也概不例外——雖說“跑馬圈地”的實力稍遜一籌,然其品牌影響力在特定市場區域哪一個也不是“省油的燈”。
當記者把目光鎖定華潤時,華潤啤酒的軟肋立馬凸現:華潤啤酒現在是號稱200萬噸產量,其核心品牌——雪花主要在東北和西南地區使用,而其他地區則基本上使用原有的啤酒品牌,致使華潤啤酒旗下品牌家族蔚為大觀,其中安徽華潤就號稱10多個品牌。對于有人說華潤不是做啤酒出身的,華潤沒有啤酒品牌,華潤方面反問記者說,雪花不就是華潤啤酒的主力品牌嗎?然而,業界幾乎傾向于認為:以知名度和影響力而言,雪花目前還徘徊在珠江、藍劍、黃河等二流品牌陣營之外,更遑論與青島、燕京“華山論劍”。
今年3月初,記者在與李興華作熱線溝通時,這位新聞發言人稱,華潤高層也看到了華潤啤酒的品牌弱的問題,并說今年將對華潤旗下的啤酒品牌來一次大的整合,在市場推廣上造出隆重的聲勢,然而今年時間過半,記者始終未見華潤啤酒對品牌的整合行動,不知華潤方面在期待著什么奇跡。(本報記者 蔣杰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