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看好中國的彩電業!”這是樂華集團董事長吳少章接受采訪時的第一句話。
◆中報只提供參考
記者:前段時期,一些大型彩電企業的上市中報出現利潤大幅虧損,由此引發了業內外對彩電生存的質疑。您的觀點呢?
吳少章:彩電國內中報出現的業績滑坡和利潤下降甚至巨負,只能代表一個時期,不能由此判定彩電企業的中長期發展,這一時期也只是彩電業成長發展中一段不規則的曲線而已。彩電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由計劃經濟進入市場經濟,由資源壟斷期進入自由貿易期,這中間要有許多適應和過渡,從暴利到虧損,并不能說這個行業沒有成長性,只能說,現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了,競爭到最后,可能就不會有這么多彩電企業的存在,注定一些彩電企業要轉產——真正適應國際性市場競爭到那時才剛剛開始。
記者:您哪來這么大的自信?
吳少章:世界很多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參照。我們不妨以日本汽車、鋼鐵發展歷史為例。早年日本的汽車和鋼鐵也像目前中國的家電業一樣,整個行業出現巨虧。在搖搖欲墜之時,有不少人提出要求政府實行有效的行業保護和引導措施,但政府并沒有作出過多的所謂保護措施。今天,日本鋼鐵、汽車行業不但成為日本本國重要的產業支柱,也在世界上成為行業巨頭。
記者:回到中國彩電業,現在的具體問題是什么?
吳少章:中國彩電業出現今天的局面,癥結在于,在供過于求形勢出現的時候,一些企業來不及調整或沒有能力調整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競爭力,也沒有形成一個退出和淘汰機制,每個企業都想把同行擠出市場,拼命地上規模,引進生產線,或用一些更新的技術。結果因門檻過低,你能做到的,大家都能做到。但在行業的整合期內,可以允許一些東西的存在,無論對業內外,還是投資者,應該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企業的中長遠發展看問題。
有人說彩電是夕陽行業,我不這么認為。這個“夕陽行業”的產品每天都在大量地賣,每個家庭每天都在用。
◆降價并非出于恐慌
記者:去年夏季的彩電價格戰打得那么慘烈,大家都以為起碼會安靜一陣,但一年不到,價格戰卷土重來。這已是國內彩電業第九輪價格戰了。
吳少章:降價確實仍然時有發生,但像以前那樣大規模大幅的降價不會再有了。盡管價格戰又卷土重來,但大家都已變得謹慎。這從去年幾家大企業在彩電銷售旺季時壓縮產量,今年初又力推新品可以看出,大家都想擺脫價格戰,從產品中尋找出路。
記者:稍加留意,便會發現今年的彩電價格戰與往年有所不同,其間夾雜著彩電企業換營銷主帥。
吳少章:確實,今年的價格戰與往年不同,往年更多的可能迫于市場規模、市場占有率、庫存過大、資金無法回籠等等,但今年,很多企業的心態都調整了過來。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初,紛紛推出自己的新產品,希望遠離價格糾纏,向技術型、高端產品市場邁進,技術型產品的概念從沒有像今年這樣風光。有種觀點認為,現今的彩電降價源于新產品銷售乏力,對市場無所作為。我并不認為,這是廠家心理和行為潰敗后對新產品和市場承受能力的一種恐慌。市場有多種消費結構,呈現出不同的消費狀態,對一些企業而言,有繼續清理庫存的需要,有繼續用價格手段刺激市場的需要,也有為新產品讓路的需要。
記者:作為中國彩電業一分子的樂華有什么明智之舉?
吳少章:我以為,市場需要三種類型的產品——個性化、專業化、中間性。以樂華為例,樂華的原色電視是一種沒有加入更多技術概念的個性化中檔產品,投放市場不久,即成為內銷、外銷中檔產品的主流之一。我在想,是否該考慮一下中國消費者對中國彩電的判斷認識和信心問題?長期的價格戰和概念炒作以及其他的種種表現,已經讓消費者抱有一種狐疑、猶豫不決的心理。他們已形成了自己的判定標準,比如,降價總是讓一部分消費者無法滿足;降得再低我也不買;高檔彩電必選國外品牌等。我認為,就中國彩電產品而言,個性化不突出、專業化不精湛、中間性、不實用是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合理布局的第一瓶頸。
◆市場不小
記者:現在的情勢是,對企業而言,不想降價,但又必須面對降價競爭;對一部分消費者而言,他們希望降價,降得越多越好。
吳少章:這反映的是生產者的要價和需求者需求價之間的差距所引發的矛盾,中國擁有自身的資源優勢,家電作為日常的、基礎性產品仍是主流。實際上,家電市場存在兩個缺位,一是適應市場需求產品的缺位,二是商品有效流通的缺位。盡管從去年開始,商業資本的介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定價與消費需價之間的矛盾,出現了一個良性的苗頭,但并沒有促成企業更多地從產品成本之間的競爭轉向流通手段和管理的競爭。
隨著住房經濟條件的改善,原有家電產品的淘汰換代,新家庭的組織以及一戶多機消費形式出現,就彩電而言,每年就有3000萬臺左右的需求量,這個市場并不小。
記者:您對您的同行有什么好的建議?
吳少章: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行業發展時期呈現不同的特性,既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應該正視這一點。噩夢醒來是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