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鬧得沸沸揚揚的彩電價格戰,引得彩電業又是一場動蕩。有人認為,照這樣的降價幅度,結果必然是彩電業重新洗牌,絕大多數家電企業都要淪為外國品牌的加工廠。
眼下,雖沒有出現這樣的結局,但也讓人們對彩電企業的發展生出一些擔憂。為此,記者就有關降價的一些問題,采訪了彩電業第一集團軍的兩個廣東企業———康佳和TCL[微博]。
國內彩電企業已經明白,要走技術創新的路子。但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為什么還會發生價格戰呢?今后會向什么方向突圍?
今年年初,彩電廠家在價格戰上偃旗息鼓,在以往大打價格戰的一季度,開始了新品的推介活動,長虹[微博]推出“精顯”電視,康佳推出“柔性”電視,TCL推出HiD……人們還以為中國彩電有望進入技術進步與產品創新的大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從4月中旬開始,價格戰又打了起來。
康佳集團銷售總監仵志忠認為,供大于求決定了競爭必須這樣走。雖然今年彩電需求有所增長,但遠小于供給的增長,廠家為爭奪市場份額,爭奪消費者,在沒有新品推出市場的情況下,必然要用傳統的價格戰的辦法。
TCL集團TV事業部總經理胡秋生說,此次降價,很明顯是一些廠家產品庫存過多。庫存壓力過大,只能通過降價處理。而新產品、新技術是當前彩電市場發展的大趨勢,擁有新技術含量的新品彩電更體現出新功能、低成本的特點來,這將對庫存過大的廠家形成更為巨大的市場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不盡快處理庫存,將會造成惡性循環,損失將會更大。
有人評論:中國彩電一日不能回歸技術與產品創新之路,則一日無望。企業迷戀于往日的價格戰,而還不為自己產品的競爭力著急,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更有人針對這次降價提出,企業家要思考自己產品的競爭力問題。企業家能否首先成長,是解決彩電企業能否成長的關鍵。
對市場占有率的過分看重,已讓大部分彩電企業吃盡了“苦頭”。何時才能讓規模與效益對等起來?
去年彩電業利潤大幅下滑,所以人們格外關心本次彩電價格戰中以前少有的降幅,是不是會給彩電業“雪上加霜”。
胡秋生認為,本次降價一定會影響利潤,但是TCL王牌將通過技術創新、新品迭出、降低成本等手段而達到最終的贏利目標。
仵志忠也有同感,“肯定會影響企業的利潤水平”,但他同時又強調,康佳的利潤水平要比同行好。因為康佳的庫存低,不是用高成本來競爭。
仵志忠說,2000年是康佳最痛苦、最艱難的時候,壓縮庫存和產品結構調整一同進行,到年底調整完畢,F在看來,由于去年及早動手,今年應對價格戰就相對自如,因為康佳“不是用高成本來競爭”。
而對人們過多批評的國內企業過于看重市場占有率,胡秋生認為TCL不去刻意追求市場占有率。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是產品市場的推廣力度、銷售力度、服務力度等因素共同努力的一個自然結果;TCL從有計劃的市場推廣做起,TCL所擁有的銷售力也是一流的。他說,TCL王牌通過產品的技術創新來獲得市場占有率和利潤之間的平衡,沒有太刻意地追求目標任務,因此TCL王牌此次降價也是自然的結果。
人們注意到,國內彩電企業在新品推出方面總是慢于國外企業,在技術開發上的熱情總是低于追求市場占有率的熱情。而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已經傷及國內彩電廠家的“元氣”。相比之下,國外家電企業卻是不顯山、不露水地收復失地,穩穩地“吃”著彩電高端市場的豐厚利潤。因此,走技術與產品創新之路,應當成為實現規模與效益最佳結合點的途徑之一。
本報記者 韓建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