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國家民航總局將封凍了3年之久的機票價格打開了個小口,第一次同意部分放開7條航線的機票價格。機票的暗折暗扣這次終于突破“堅冰”,變成了“明折暗扣”。但是,從深圳機票市場上多方反饋來的信息表明,“明折明扣”這個政策的作用似乎在深圳并沒有太大的反響。
“明折明扣”無優勢
“北京780;上海580;成都620;昆明590;三亞260……”這種“特價機票”的廣告,在一些媒體上每周都整版整版地刊登。比較一個多月前的同一家公司的廣告,細心的讀者會發現,自推出“明折明扣”以后,各條打折航線的票價比以前又低了許多。4折、5折、6折、7折瘋狂出擊,除民航總局日前出臺的明折明扣的7條航線外,還有其他一些航線也還在打折之列。
記者4月2日以一個旅游者的身份暗訪了幾家機票代售點。
“有沒有到上海的打折機票?”
“有,要哪天的?”
“后天,要最低折扣的。”
“6折,760元。”
“航空公司都6折了,這個價,我還用找你?”
“那就5折吧,630元”
“我們要3張,自費出去玩,再便宜點。”
“5折已經差不多了,這樣吧,再便宜點,590元。這可是深圳能找到的最低價了!”這家代理點的小姐告訴記者,航空公司打折對他們影響不大,因為他們可以提供優惠得多的機票,還沒有航線限制。
而記者在某航空公司深圳售票處的遭遇倒是挺耐人尋味:
“到上海6折的機票還有嗎?”
“沒有6折,只有8折。”
“報紙上不是說你們可以打6折的嗎?”
“我們有限額的,現在只有8折的了。”
據了解,一般各航空公司都會拿出不到十張最低折扣的機票,但主要的心思卻不在這上面,原價機票才是他們的強項。
機票由航空公司自己銷售的占30%,其余70%都由代理人代為銷售。而這30%大都是公務人員、大型公司預定以及臨時在機場柜臺銷售的,大都是原價銷售。折扣與否對他們來說并不太重要。剩下的70%則幾乎全是緊盯折扣,貨比三家的散客,價格上的一點點差異都有可能決定他們的選擇。航空公司售票點歷來沒有優勢,有的經過一番嘗試以后干脆放棄了打折銷售。
在“明折明扣”政策推出之后,代理人在享受折扣時原有的優勢并沒有消失,公司能打折,他們的機票自然也“水落船低”了。
“明折明扣”增加了競爭力
據3月13日某媒體報道,推出折扣機票后,深圳到北京、上海、成都三條航線的售票量有明顯上升,其原因除了讓旅客得到實惠外,明折也增加了航空公司售票點對民間機票代售點的競爭力。
記者通過朋友介紹,結識了一個深圳“機票代理界”的“腕級”人物,據他透露,售票量上升是肯定的,他們上升的更快,確實旅客得到了實惠,而且這個政策的宣傳還對他們起到了很好的廣告效應,因為“機票打折終于成了陽光下的事業”。但是對所謂的“增加了競爭力”之說,他卻頗不以為然:只要有航空公司的競爭,代理商永遠走在前面。
據他說,機票上打的是票面價格,是民航總局等部門強行規定的。代理商能拿到的機票折扣,是因為航空公司內部有一個“核算價格”,而這個“核算價”一般只有4-7折。即使航空公司“明折明扣”,民航總局規定的最低也是六折。就算航空公司全都按照這個價來賣,就憑他們的網點和服務,也絕不可能讓飛機滿座。
航空公司之所以競相打折,主要因為目前客機的入座率不高,大部分不足50%,但采取包銷方式的航線如海口、成都的入座率幾乎達100%。所以在一些多家公司競爭的航線上,普遍采用了包銷方式,即由一些實力比較強代理商的包下客座。這樣一來,航空公司不但收入穩定還可以免除“惡性打折”的責任。當然,代理商拿到的這個價格非常低,然后他們通過轉包的形式將機票分解下去,用低價攬客,靠數量賺回利潤。
機票價格混亂的根源,用這位“腕級人物”的話說:機票的“批發價”才是關鍵所在。
全線放開還待時日
一個月前,一些媒體宣稱的“3月底機票將全線放開”現在又成了一個誘人的泡泡。在3月30日武漢結束的國內航線聯營協議會議上,20多家航空公司續簽了協議,民航總局規定:違反“價格聯盟”的協議者須向其他聯營方賠償。票價放開的傳言不攻自破。
所謂航線聯營,即對多家航空公司共飛的航線實行共同經營,以今年夏、秋計劃為準,協議規定了各航線的打折價、各航空公司按統一的打折價售票和進行結算。低于規定打折價的,自掏腰包補上。對于“4月份國內航線票價可望全面放開”傳言。民航總局負責人解釋:機票全面放開尚不成熟,須將7條明折航線作為試點觀察一段時間,暫不擴大票價改革試點范圍。
記者隨后采訪了一航空公司的負責人,他認為:這樣的聯營會議就像去年搞的“彩電聯盟”,各家都是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就算沒有人跳出來公開違規打折,但私底下還是以前的那一套。